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最新章节。
“冷不冷?”她把大衣往他那边拉了拉,指尖碰到他的脖子,冰凉的皮肤让她心里一揪。
“不冷。”陆战锋的声音带着点困意,却很坚定,“我在部队拉练时,比这冷十倍的天,照样在雪地里睡。”他低头看着她,车厢昏暗的灯光落在她脸上,“等这事成了,我带你去外滩,听说那里的夜景比咱们厂的灯还亮。”
沈星晚的心跳漏了一拍,慌忙转过头看向窗外。漆黑的夜里,偶尔有村庄的灯火闪过,像散落的星星。她想起展销会上,他挡在她身前,用那双有力的手推开周丽丽的样子;想起火灾时,他背着她冲出浓烟,后背被烧伤也一声不吭;想起无数个夜晚,他默默陪她加班,在旁边削好铅笔,泡好热茶……这些细碎的瞬间,像缝衣服的线,不知不觉间,已经把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缝在了一起。
在上海找到做礼盒的工厂时,对方听说要在三天内做出一千个烫金礼盒,连连摆手:“不可能!我们的机器排到下周了,就算加钱也赶不出来。”
沈星晚几乎是求着对方:“师傅,您帮帮忙,这批货是要出口的,关系到我们厂的名声。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出人帮忙,只要能按时做出来,工钱我们另算。”她把旗袍样品递过去,“您看这工艺,我们真的很用心在做,不能毁在包装上。”
工厂老板看着那件旗袍上的梅花盘扣,又看了看沈星晚冻得发红却异常坚定的眼睛,最终点了点头:“行,我把别的活往后推推,你们真要帮忙?”
“要!”沈星晚和陆战锋异口同声。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就在礼盒厂当起了临时工,沈星晚负责检查礼盒的平整度,陆战锋则跟着工人搬运重物,军绿色的棉袄很快被汗水浸透,又被车间的风一吹,冻得硬邦邦的。
与此同时,厂里的赶工也到了白热化阶段。王师傅把铺盖搬到了车间,累了就趴在案板上眯一会儿,醒了继续绣;小花和林小梅带领年轻姑娘们,把刺绣工序细化到每个人负责一片花瓣、一片叶子,效率提高了一倍;张建军则守在锁边机旁,随时调整机器参数,确保针脚均匀。刘寡妇把孩子交给邻居,没日没夜地钉盘扣,手指被针扎得全是小洞,用布一裹继续干。
当沈星晚和陆战锋押着满满一车礼盒回到厂里时,离最后期限只剩下五天。看到车间里灯火通明,每个人都熬得眼睛发红,却没人叫苦,沈星晚的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
“星晚姐,你可回来了!”小花扑过来,手里还攥着枚没钉完的盘扣,“我们已经完成七百件了,李师傅说,质量都合格!”
最后的五天里,沈星晚几乎没合眼。她既要盯着最后的刺绣工序,又要检查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还要核对英文标识——那位退休的英语老师果然给力,不仅翻译得准确,还特意写了注解,怕工人看不懂。
验收那天,阿明带着两个质检员,拿着放大镜一件一件地检查。他先是翻看旗袍的里衬,又用尺子量盘扣的大小,甚至把旗袍铺在地上,检查下摆是否平整。
车间里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阿明的表情——他的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厂长。”阿明终于放下放大镜,表情却依旧严肃,“总体来说,质量符合要求。但是……”他指着一件旗袍的袖口,“这里的刺绣,比样品稍微浅了一点,虽然不影响整体,但说明你们的品控还有提升空间。”
沈星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阿明先生,这是我们的疏忽,您看能不能……”
“但是,”阿明话锋一转,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考虑到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而且工艺确实精湛,陈生决定,这次就算合格。”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新的合同,“这是下半年的合作意向,陈生希望……能独家代理‘星晚’牌旗袍在香港的销售。”
独家代理?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花激动得抱住林小梅,眼泪鼻涕蹭了她一身;刘寡妇抱着刚赶来的孩子,哭得说不出话;王师傅和李师傅互相看着,眼里都闪着泪光。
沈星晚接过那份合同,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合同上的条款清晰而优厚,不仅保证了最低订货量,还承诺帮助她们申请香港的品牌注册。这意味着,“星晚”这个名字,真的要走出国门了。
“谢谢。”她的声音带着哽咽,“请转告陈先生,我们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送走阿明后,陆战锋走到沈星晚身边,递给她一块烤红薯,是从食堂刚拿的,还冒着热气。“快吃点,你都两天没好好吃饭了。”他的手轻轻拂过她的头发,把一片线头摘了下来,动作自然得像呼吸。
沈星晚咬了一口红薯,甜丝丝的暖流从喉咙一直暖到心里。她靠在陆战锋的肩膀上,看着车间里互相庆祝的工人们,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陆大哥,”她的声音闷闷的,“我们做到了。”
“嗯。”陆战锋的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温柔,“你做到了。”他顿了顿,补充道,“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沈星晚知道,与港商的这次合作,不仅仅是接到了一个大订单,更是红星服装厂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开始。前路或许还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个人,有这群并肩作战的伙伴,她就有勇气,一步步走得更远,更稳。
车间里的缝纫机又开始“嗡嗡”作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那声音里,藏着一个民族品牌的萌芽,藏着一群普通人的梦想,也藏着两个年轻人,在奋斗中悄然滋长的,最朴素也最坚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