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山乡轶事》最新章节。
五四之夜,水木大学大礼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舞台上方悬挂着巨大的红底横幅:“弘扬五四精神,争做爱国先锋”。台下座无虚席,黑压压一片攒动的人头,前排坐着校领导、各院系的教授,气氛庄重而热烈。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廉价发胶和节日特有的躁动气息。
一班候场的队伍挤在舞台侧面的阴影里。郭大勇紧张得不停搓手,掌心全是汗,嘴里无意识地念念叨叨着歌词,眼神却总忍不住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瞟。苏凌云站在队伍最前面,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棵蓄势待发的青松,她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一遍遍扫视着队伍,检查着每个人的仪表——深色长裤,素色衬衫,头发是否整齐。曾子轩站在她身边,目光沉静地投向厚重的绛红色幕布,仿佛能穿透那层阻隔,感受到台下数千道目光汇聚的灼热压力。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沉稳而有力的心跳,咚,咚,咚,如同战鼓。内袋里那张承载着另一个时空灵魂的曲谱,此刻重若千钧。
“下一节目,计算机系九三级一班,《少年中国说》!”报幕员清亮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响彻礼堂。
厚重的幕布,在令人窒息的期待中,缓缓向两侧拉开。舞台上没有繁复的布景,只有一片素净。灯光骤然暗下,只留几束追光,勾勒出中央合唱队伍肃立的身影。
静,极致的静。所有的嘈杂和低语都消失了,仿佛被这突然降临的黑暗与寂静吸走。
蓦地,一串清越铮然的音符破空而出!那是口琴与几把吉他的弦拨模拟出的古筝音色,清冷、高远,如同寒泉滴落幽涧,又如利刃出鞘的轻吟。紧接着,一声嘹亮悠长的“笛音”(由口哨和长笛配合)穿透而来,划破寂静,带着一股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如同破晓的第一缕阳光刺穿厚重的云层。
追光下,曾子轩站在队伍前方偏左的位置,缓缓抬起右手,一个清晰而有力的起拍手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浑厚的男声部率先响起,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感,仿佛从大地深处涌出。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清亮的女声部紧接着加入,如同奔涌的江河,气势磅礴。
四个声部迅速融合,层层递进,旋律如同积蓄了巨大力量的山洪,在精心设计的节奏推动下,轰然爆发!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歌声排山倒海,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砸在礼堂的墙壁上,激起回响,更砸在每一个听众的心坎上!
台下瞬间的沉寂后,是无数倒吸冷气的声音。前排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猛地挺直了腰背,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难以置信地望向舞台。郭大勇站在男生声部里,吼得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那“百兽震惶”的“惶”字,被他唱得如同虎啸山林,带着一股原始而粗粝的野性力量。苏凌云站在女高音声部最前方,她的歌声清越而极具穿透力,眼神锐利如电,身体随着旋律的力量感而微微律动,整个人仿佛都在燃烧。
“少年自有少年狂——”曾子轩的声音在合唱的洪流中陡然拔高,如同引领冲锋的号角,“身似山河挺脊梁——”
“轰!”仿佛一道无形的电流瞬间贯穿了整个礼堂!台下数千名青年学子,无论之前是心不在焉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这一刻,胸腔里沉睡的某种东西被这直指灵魂的歌词和那磅礴到令人战栗的旋律,狠狠地唤醒了!一股滚烫的热流从心底直冲头顶,头皮阵阵发麻。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身体微微前倾,眼睛死死地盯着台上那支燃烧的合唱队。
“敢将日月再丈量!”歌声的力量没有丝毫衰减,反而在情感的推动下更加澎湃,“今朝唯我少年郎!”
就在这最高亢、最激越的顶点,舞台两侧,早已准备好的十几名同学猛地用力一抖!巨大的、鲜艳的红绸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如同燃烧的火焰,如同奔腾的血液,轰然展开!它们被高高地、充满力量地抛向空中,在追光的照射下,化作一片翻腾怒卷的赤色海洋!这纯粹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与那直冲云霄的歌声融为一体,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最原始、最澎湃的家国热血!
“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歌声与翻飞的红绸交织在一起,气势如虹,仿佛要将整个礼堂的穹顶掀翻!
台下,彻底沸腾了!先是几个前排的学生猛地站了起来,紧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整个礼堂数千人,如同汹涌的潮水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掌声、欢呼声、甚至带着哽咽的叫好声,如同山呼海啸,排山倒海般扑向舞台!那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压过台上合唱的声音。无数年轻的面孔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就在这片沸腾的海洋中,前排靠中央的位置,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头发银白如雪的老者,也缓缓地、有些吃力地扶着座椅扶手站了起来。他是历史系的泰斗,陈秉文教授。他站得笔直,苍老的身躯微微颤抖着,浑浊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顺着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他没有像周围的年轻人那样欢呼呐喊,只是那样沉默地、无比郑重地站着,目光穿透台上翻飞的红绸和歌唱的身影,仿佛看到了某种薪火相传的永恒。
他枯瘦的右手,紧紧攥着一张普通的白色节目单。粗糙的纸张背面,在礼堂炽亮的灯光下,显露出几行遒劲有力、力透纸背的毛笔字批示。那墨迹是如此熟悉,曾在无数重要的文件上出现过。最后几个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此歌当推广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