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鹿县财经周刊》以其精美的印刷和深入犀利的报道闻名于本地。当最新一期出版,带着墨香的杂志被送到各个报刊亭和订户手中时,封面上的大字标题格外引人注目——《“孵化”中医:一家小诊所的“疯狂”实验与希望》。
副标题更是抓人眼球:三个月能否培养出合格中医?重症肌无力少女的奇迹转变背后!
李微微的这篇报道,以其专业的笔触、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思考,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既生动描绘了明德堂内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和张景、杨主任等人的理想与坚持,也客观记录了面临的阻力、质疑以及小雅这个极具冲击力的病例。
配发的图片(经过处理保护隐私)虽然模糊,却更增添了一份真实感。
一时间,明德堂和张景的名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鹿县乃至更广范围内的知识阶层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中传播开来。
咨询电话开始响个不停,大多是患者打来询问能否就诊或报名培训的。明德堂门口,再次出现了排队的人群,其中多了不少看起来像是知识分子或从远处慕名而来的面孔。
甚至有一两家本地小媒体闻风而来,想要进行跟踪报道。
声名,如同潮水般涌来,带来了更多的认可和机会。桂翠忙得接电话接到嗓子冒烟,王森和黄彪的诊室也接待了更多因报道而来的新病人,连学员们走路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然而,正如李微微所预警的那样,学术界的审视和质疑,也以更直接、更尖锐的方式,到来了。
最先发难的,是本地网络论坛上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健康养生”版块。一位署名“杏林求真”的网友,贴出了一篇长文,
标题就充满火药味:《是医学奇迹还是商业炒作?警惕“中医速成班”与“个案神话”背后的陷阱!》
文章作者显然具备相当的中医专业知识,他从学术角度对报道内容进行了逐条批驳:
“其一,‘三个月培养合格中医’之说,违背医学教育基本规律。中医博大精深,望闻问切非一日之功,岂是填鸭式教学和短期培训所能成就?
此等宣传,恐误导学子,败坏中医声誉!”
“其二,所谓‘重症肌无力治愈案例’,更值得深究。西医诊断明确之重疾,仅凭中药短期见效,是否符合医学常理?是个体差异导致的偶然性缓解,还是确有其效?
有无严谨的西医检查指标前后对比?个案的成功,能否代表普遍疗效?其中是否存在误诊或安慰剂效应?”
“其三,其教学模式,强调‘经方’、‘速成’,是否会导致学员思维僵化,变成只会套方的‘中医匠’,而非真正懂得辨证论治的‘中医师’?此举对中医长远发展是福是祸?”
“其四,私人诊所办培训,资质何在?监管何存?教学质量与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逻辑清晰,引经据典,质疑得有理有据,瞬间在论坛上引发了激烈争论。支持者纷纷点赞,认为“戳破了牛皮”、“说了大实话”;而一些看过报道或被明德堂治愈过的患者则自发回帖辩护,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这还只是开始。
很快,一篇观点类似的评论文章,竟然出现在了本省一份发行量不小的卫生保健类报纸上,虽然用了笔名,但其专业性和指向性更加明显,影响力也更大。
文章甚至隐晦地暗示,这种“炒作”背后可能存在着“不当的商业利益驱动”。
更让张景等人感到压力的是,杨主任悄悄传来消息,县中医院内部乃至市里中医药学会的一些“专家”、“权威”,私下也对明德堂的模式和案例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严重的保留态度”,甚至有人在酝酿组织一次“学术讨论会”,要求明德堂方面“出示更多证据”。
冰冷的质疑,从网络蔓延到纸质媒体,再到学术圈内部,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却压力巨大的寒流,与如火如荼的患者追捧形成了鲜明对比。
明德堂内,刚刚因报道而振奋的气氛,一下子又变得凝重起来。
“放他娘的屁!”黄彪第一个炸了,拿着那张报纸,气得胡子直抖,“什么叫商业炒作?老子们累死累活教学生、看病救人,倒成了炒作了?有本事他们也治一个看看!”
王森也愤愤不平:“就是!治好了病还有错了?这些人就会坐在办公室里嚼舌根!”
学员们则感到委屈和愤怒,他们亲身经历严苛的学习过程,亲眼见证老师的付出和疗效,无法理解为何会遭到如此恶意的揣测。
张景的脸色同样凝重。他预想到会有讨论,却没想到质疑来得如此猛烈和刻薄,直接指向了计划的根本和他的职业道德。
但他并没有像黄彪那样暴怒,而是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波澜。他知道,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学术的质疑,最终必须用学术的方式去回应。
“大家安静。”他的声音不大,却让躁动的诊所瞬间安静下来,“质疑,并非完全是坏事。它说明我们做的事情,引起了真正的影响。
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尖刻,但有些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完善。”
他拿起那份报纸,目光锐利:“他们说我们是‘个案’,质疑疗效的普遍性。好,那我们就拿出更多的‘个案’!但他们要数据,要对比,要证据…这些,不正是我们之前缺乏的吗?”
他的目光转向电脑屏幕,看向正在运行中的“黄素系统”。
“以前,我们只能凭印象说。现在,我们有了它。”张景的手指敲了敲桌面,“桂翠,从今天起,我们的任务变了。不仅要用好系统来管理,更要用它来‘战斗’!”
“我们要把所有经过治疗的重点病例,尤其是疑难病例,按照更规范的要求,将诊疗前后详细的四诊信息、重要的理化检查指标(如果患者有)、处方、复诊变化,全部详细录入系统!我们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详实的医案库!”
“他们要证据,我们就给他们证据!他们要数据,我们就统计数据给他们看!用事实,用疗效说话!”
张景的话语,如同拨云见日,瞬间为迷茫愤懑的众人指明了方向。
对啊!空口无凭,数据为证!
“黄素系统”此刻不再是简单的管理工具,而是变成了应对质疑、证明自身的强大武器!
“没错!”杨主任猛地一拍大腿,“咱们就用最扎实的病历说话!看谁还能胡说八道!”
桂翠眼中也燃起斗志:“我这就去优化病例录入模板!保证把每个细节都记下来!”
学员们更是群情激昂,纷纷表示会全力协助整理医案。
一场由学术质疑引发的网络论战,反而阴差阳错地加快了明德堂病历规范化、数据化的进程,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用事实回击一切的决心。
风暴已然来临,而明德堂的选择,不是躲避,而是迎风起航,用最扎实的成绩,去迎接一切的审视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