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白冰和李梓琪带来的风波,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小石子,虽然激起了一阵涟漪,但很快便被明德堂内部高速运转的节奏所吞没。
学员们经历了这场小小的“忠诚度测试”,反而更加沉静和专注,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近乎残酷的学习和实践中。
而在这片主要由张景、黄彪、杨主任主导的教学战场后方,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正以一种悄无声息却又不可或缺的方式,迅速成长为维系整个计划运转的“大管家”——她就是桂翠。
最初的桂翠,只是药房里抓药算账的帮手,偶尔帮忙维持下秩序。但随着孵化计划启动,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几乎是本能地开始伸手,将这些事情一件件理顺、揽下。
学员们的吃喝拉撒睡成了第一个问题。十几号人的午餐晚餐,原本都是各自解决,耗时又不统一。
桂翠主动联系了附近一家干净卫生的快餐店,谈下了团体优惠价,每天准时准点送餐上门,保证了学员们能快速吃完,节省出更多时间学习。她还细心地记下了每个人的口味偏好和忌口。
教学物资的采购和管理更是重头戏。打印纸、墨盒、笔、笔记本、白板笔…消耗速度快得惊人。
还有各种教学用的模型、挂图、以及杨主任找来的一些珍贵古籍复印资料,都需要人细心整理保管。桂翠弄来了几个大大的收纳箱,分门别类,贴好标签,弄得井井有条,随用随取,从不耽误事。
最重要的是学员们的日常管理和沟通。谁今天状态不好,谁和谁因为一个病例争论发生了小摩擦,谁对住宿条件有意见…这些细微的情绪波动和琐事,往往最先被敏锐的桂翠察觉到。
她不会直接去打扰张景,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抚、调解,或者在不经意间,以闲聊的方式向张景汇报:“张医生,我看今天赵大力好像有点钻牛角尖,下课了还在那自己较劲…”,“李璐好像有点想家,晚上吃饭的时候没什么精神…”
她成了张景了解学员动态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
这天下午,张景和杨主任正在二楼教室带着学员进行一场高难度的“厥阴病”病案沙盘推演,争论异常激烈。
楼下药房却来了一个特殊的订单——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需要紧急调用一批特定规格的优质黄芪和当归,数量不小,要求下午下班前必须送到。
王森出去做上门推拿了,药房里只有桂翠一个人。她看着订单,又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计算了一下时间。
如果现在开始抓药、核对、打包,再坐公交车送过去,肯定来不及,还会严重影响楼上的教学和楼下的正常接诊。
换做以前,她可能会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问张景怎么办。但这一次,她没有。
她深吸一口气,先是一个电话打回县中医院药房,确认了订单细节和最后时限,语气不卑不亢。然后,她快速评估了一下药房库存,确认充足。接着,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掏腰包,叫了一个速度最快的同城快递。
然后,她一头扎进药房,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抓药、称量、分装、核对。她的动作麻利得惊人,眼神专注,平日里重复了千万次的动作此刻仿佛有了某种韵律,又快又准。
称药时的手感,打包时的利落,都显示出一种远超普通药工的熟练和自信。
在她忙碌的时候,还有一个预约好的老患者来看诊,桂翠还能抽空简单询问情况,让他稍坐片刻,丝毫没有慌乱。
不到一个小时,所有药材分装核对完毕,打包得严严实实。快递员准时上门取件。
桂翠看着快递员带着药材离开,这才轻轻松了口气,擦了擦额角的细汗。
整个过程,楼上的教学没有受到丝毫干扰,楼下的接诊也正常进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傍晚,张景和杨主任结束讨论下楼,杨主任顺口提了一句:“对了,老张那边说急需的那批药,我让他们…”
“已经送过去了。”桂翠平静地接话,一边将抓好的药包递给最后一位患者,“用的同城快递,运费单在这里,对方已经签收了。”她说着,将一张快递单和药房台账一起递给张景过目。
张景愣了一下,接过单据看了看,时间、数量、金额清清楚楚。他惊讶地抬头看向桂翠:“你一个人弄的?没影响抓药?”
“嗯。库存够,来得及。”桂翠轻描淡写地说,继续低头算账。
杨主任也凑过来看,啧啧称奇:“哎呦,小桂翠可以啊!这办事效率,比我们医院那些行政强多了!张景,你这可是捡到宝了!”
张景看着桂翠那副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小事的样子,心中不禁泛起波澜。他忽然发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泼辣的姑娘,在巨大的压力和责任面前,竟然展现出如此出色的统筹能力、应变能力和执行力。
她默默地将所有后勤保障工作打理得滴水不漏,让他和黄彪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教学。
这时,学员们也下课了,陆续下楼。李璐走过来,小声对桂翠说:“翠姐,我那个…红糖好像没了,你上次说哪里买的好来着?”
另一个学员也问:“翠姐,明天周末理论课的资料能提前发我们一份吗?我想今晚先预习一下。”
“还有我,翠姐,打印机好像没墨了…”
桂翠一一应答,语气干脆利落:“红糖我明天带给你。资料在我电脑桌面上,自己用U盘拷。打印机墨盒在左边第二个抽屉,新的,自己换一下。”
学员们纷纷道谢,言语间对桂翠充满了依赖和信任。
张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忽然开口道:“桂翠,以后孵化计划的所有后勤、物资、学员日常联络管理,还有与杨主任那边的部分对接,就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买什么,用什么,你直接决定,不用事事问我。账目记清楚就行。”
桂翠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一种被信任的郑重。她用力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张医生。”
从这一刻起,桂翠的角色悄然发生了变化。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药房助手,更成为了“孵化计划”实际上的行政主管和内务大管家。她的细心、果断和高效的执行力,成为了这个高速运转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稳定器。
而她与张景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一个在前方冲锋陷阵,执掌教学核心;一个在后方保障支援,打理一切琐碎。
这种默契,让明德堂这个小诊所,竟然隐隐有了几分高效运转的“小学院”气象。
谁也没想到,这个最初只是因为张景而留下的姑娘,会在另一个方向上,绽放出如此独特而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