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第150章 不锈钢?(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最新章节。

古代保养武器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汉朝就有士兵用猪油涂抹兵器防锈,而贵族们则是使用更加昂贵的牛油或者鹅脂,甚至是添加诸如龙脑香之类的香料,来提升保养效果。

就比如说唐朝亲王的铠甲,就是用鹅脂来保养的,成本远远超过普通士兵的猪油保养。

到了宋朝,除了抹油保养,还有了胆矾浸泡铁器形成防锈层的保养办法。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精准控制胆矾溶液浓度和时长,稍有不慎,武器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受损,再加上工艺本身复杂且原材料昂贵,很难适用和推广开来。

明朝万历时期出现的尿淬法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做起来埋汰啊。

再说了大量的尿液收集,就算是古人也知道这玩意儿“有毒”,卫生和人工成本摆在眼前,同样不好用。

至于什么在铁剑上镶嵌玉石、漆艺之类华而不实的法子,更不可能推广了。

就像是现在,明朝保养兵器,往往也就上级军官能够做到,下面的士兵就算拿到武器,能不能保养的好,全看自己的命。

朱棣在军事上也颇有才能,可是在遇到陈平之前,对于这种情况同样是一筹莫展。

尤其是现在大明正在暗地里磨刀霍霍,准备着过两年和蒙元、倭国这些地方开战,到时候兵器的损耗只会越来越大。

若是能够解决兵器损耗和保养的问题,且不说省钱,单单是对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鼓舞都是让人无法忽视的一环。

“既然抹油的本质实际上就是隔绝氧气,那么若是能想到更有效的法子,是不是保养起来就要轻松许多了?”

朱棣琢磨起来,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想得出解决办法的。

让朱棣苦恼的原因不是他想不出来,而是他隐隐约约察觉到化学之中蕴藏着解决之法,可偏偏他才刚刚学习化学,了解的东西太少太少,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好了,朱棣你也不用纠结了,想要武器保养得更加轻松,不容易生锈的防锈之法是吧?这简单得很。”

陈平认可朱棣才能后,对他的态度好了许多。

不用等朱棣请求陈平想办法,陈平就主动开口了。

“还请先生指点!若是我大明将士不再受限于武器保养之难,大明军队定然能横扫天下,战无不胜!”

闻听此言,朱棣是激动万分,赶紧冲着陈平恭敬行礼道。

“果真有武器防锈之法不成?”

隔壁,朱元璋在听到陈平的回答后,激动的差点跳起来。

“父皇!”

“皇上!”

太子朱标和李善长吓了一跳,赶紧冲上去扶着朱元璋。

“咱没事,咱就是太激动了。”

朱元璋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接着双拳紧握,难言激动的说道:

“你们是不知道,若是大明军队拥有不再生锈的武器,不,哪怕是能够延缓生锈的武器,战斗力会是何等的强大!”

朱元璋征讨天下这么多年,最清楚其中的意义。

其中一点,那就是兵贵神速。

每一次战争武器和战甲的保养都是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
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
关于火影之开局附身带土:夺舍带土后的林枫,而一般的人面对宇智波斑应该束手无策,而林枫却把宇智波斑吓死了,接下来还要应对着心怀不轨的黑绝,但幸好……
优眠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