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最新章节。
老谢的两位朋友,30多岁的,姓郑。40多岁的姓杨。
静安跟郑哥唱了几首歌,两人回到包厢,郑哥对杨哥说:“老谢没骗我们,人家真是歌手。”
老谢冲静安使个眼色,让静安给两位大哥敬酒。
静安已经喝了一些酒,整个人不那么僵硬了,渐渐地放开,话也敢说了。不过,她酒量不高,不敢多喝。
老谢也看出来了,就对静安说:“你不能厚此薄彼呀,跟小郑唱歌了,也得请杨哥唱歌啊。”
静安就说:“杨哥,你喜欢唱啥歌?”
杨哥说:“我喜欢唱《青藏高原》——”
静安笑了:“杨哥你太厉害了,这首歌是李娜的,我真唱不上去。”
杨哥端着酒杯,眼神斜睨着静安,似乎在打量她。
杨哥说:“这都唱不了,咋当歌手啊?”
静安忽然冒傻气:“你们所有的案子,都能破吗?”
老谢瞪了静安一眼:“你咋啥话都说呢,快点,给郑哥敬杯酒,道个歉。”
静安也觉得这句话冒失,也是因为喝点酒,心情一放松,天马行空,没有约束。
人的嘴,真应该有个把门儿的,一旦喝酒不受控制,随心所欲的说话。
静安连忙给杨哥倒酒,杨哥却笑了:“小陈儿,你说的有道理,谁也不是长胜将军,赵子龙也有败的时候,这也许就是人生吧。”
静安陪着杨哥喝了一口酒:“杨哥,李娜的其他歌曲,我一般的能唱。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陪你唱首《好人一生平安》。”
杨哥说:“这首歌没有气势,换一首吧,她还唱过《嫂子颂》——”
这个静安知道,是电视剧《赵尚志》的插曲。
静安还记得一年前,她去哈尔滨进服装,回来的火车上,遇到葛涛和小姚,两人带着一袋子苹果,后来两人临时有事,下火车走了,静安把这袋子苹果背了回来。
当时觉得有点纳闷,葛涛去一趟哈尔滨,背回一袋子苹果?可惜,袋子没打开,她没看见里面是什么。
静安陪着杨哥,唱了一首《嫂子颂》:
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嫂子借你一副身板,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杨哥唱这首歌曲,特别动情。静安猜测杨哥肯定有一位大嫂,在他年少的时候,很照顾他。
东北人,很尊重大嫂。大嫂,仅次于母亲的位置。
杨哥唱完歌,两眼闪着泪花,却笑着说:“看看,你都给我唱得动情了。”
大家喝得差不多了,静安陪老谢去大厅跳舞。
老谢告诉静安,杨哥的母亲去世早,都是嫂子把他带大的,他后来上学,都是嫂子省吃俭用供他念的书。他是70年代末,第一批大学生。
静安说:“谢哥,那他现在对他嫂子可好了吧?”
老谢说:“哎,别提了,日子刚好点,嫂子就得病去世。”
静安心里莫名地难受,她不敢听这样的消息。虽然跟她没关系,但是难受。
老谢说:“杨哥可讲究了,他的侄子侄女,他都想办法给安排了工作,他的侄子侄女,比他小不了几岁,想上学的,他供,想参加工作的,他找工作。大侄子结婚,全是他操办的,我们领导的车都让他借出去,给他大侄子接亲——”
静安说:“我以为干你们这行的,不讲人情。”
老谢说:“我们也不是吃铁丝拉钢条,我们也是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过去就过去了,不影响案子就行。”
静安被老谢逗笑了。老谢也有幽默的时候。
过了几天,老谢又开着车,来到长胜,交给静安一张纸条:“你让叔按照名单去送草垫子,质量一定要过关,不能糊弄人。”
静安说:“你放心吧,你就是教我爸糊弄人,他都不带干的。”
静安去了农贸市场,看到父亲捧着一碗大碴粥,蹲在角落里喝粥,跟旁边铁皮房的老板,唠嗑呢。
旁边有卖烤地瓜的大汽油桶,静安买了两个烤地瓜。
过去卖烤地瓜的,都是用那种装汽油的大桶,里面封上泥巴,垒上灶子,在上面烤地瓜。简易,但特别有年代感。
父亲有时候冷了,卖烤地瓜的大叔,就招呼父亲,到烤地瓜的大桶旁边,暖和暖和。
静安买完地瓜,走到父亲面前,递给父亲一个地瓜,又把手里的地瓜,递给铁皮屋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