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第121章 李过的心思,士为知己者死 看(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最新章节。

看到王之心归心似箭的样子,秦良玉都无语了。

你这刚来呢,而且还有一万大部队在半路上,都还没到奉节呢,你这带头的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说好的带兵支援,说好的提供火器支持呢?

合着你的任务完成了,我这边你就不管了是吧?

“王督主也不必如此着急吧?”

“至少也得休息一天再启程啊!”

秦良玉苦笑着提议道。

“休不休息的倒是无所谓,也不差这一天的功夫。”

“不过秦将军应该是惦记着本督主带来的那些火器吧?”

“你放心,就算本督主回去了,那些火器依旧会给你送来,陛下吩咐的,那些火器本就是留给你的!”

“另外你之前派去京师的一万人,此刻也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王之心自然知道秦良玉心里在想什么,开门见山地把后续的安排说了一下。

那一万东厂的人,肯定也是要回去的,不过得把东西都给送到了之后再回去。

王之心也没想到这一趟出来会如此顺利,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如此自然再好不过!”

“麻烦王督主回京之后,替我谢谢陛下!”

“对了,陛下有说降兵该如何处置么?”

秦良玉闻言,不由大喜过望,同时又把那五万多降兵的事情说了出来。

“差点忘了。”

“陛下说了,若有俘虏,随李定国一同入京。”

“这些降兵,再用来对付张献忠,就有些不太合适了,秦将军想来也是能理解的对吧?”

王之心这才想到朱由检还有另外一番交代,赶忙提醒道。

秦良玉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她还以为自己的白杆军,可以再次扩编了呢。

不过朱由检说的话也有道理,这些降兵原本就是李定国麾下,同时也是张献忠那边的,再用来对付张献忠,忠诚度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可白杆军如今人手不足,即便那一万人回来了,也不过不到四万的兵力,想要拖住张献忠的大军,依旧难如登天啊!”

秦良玉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简单。”

“陛下还说了,西北王自然会给秦将军帮忙的。”

“李过将军不是在这么?”

“陛下也乐意看到秦将军和李将军之间,能够精诚合作。”

王之心说到这里,目光就停留在了李过身上。

秦良玉和李过,不由心头一动。

听这意思,皇帝居然还想让李过和秦良玉合作?

如果是和李自成合作,秦良玉还能想得通,但皇帝又是如何知道李过,而且还特意有这么一番交代的?

但是转念一想,皇帝连李定国都知道,而且还如此的器重,知道和他年龄以及实力都相当的李过,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王公公有所不知,末将也是奉西北王之命前来支援秦将军的。”

“如今首战告捷,奉节之危已经解除了,末将也得回去向西北王复命才行!”

李过心头一动,赶忙对着王之心解释道。

“李将军此言差矣。”

“陛下的意思是,让你辅佐秦将军,西北王那边派人知会一声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简介: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动漫女主小智的旅行结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少年意外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小智。他以神奇宝贝大师为目标横扫各大联盟,结识各地区女主,留下一场无憾之旅。
无聊的青铜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以神魂为引,肉体为祭,缔造神兵,不入轮回,身死,不悔。-岑子青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不会相信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甚至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不惜为他献祭了性命。本以为就此魂飞魄散,却没想到会重生成为拍卖世家岑家的三少降生。因神魂受损,岑子青修炼举步维艰,只好躺平当个废柴。但父母爱子心切,硬是用钱给他送到了‘名牌学院’修炼。岑子青不忍心辜负父母的心意,只好含泪挥别米虫的生活,跟舅舅去学院混日子。
咸鱼娇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