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走廊的灯闪了两下,小李正要推研发组办公室的门,头顶的灯又稳住了。他没多想,推门进去,手里攥着刚导出的三组日志文件。
实验室那边一整夜没消停。从凌晨一点开始,三台原型机的数据流陆续出现波动,最明显的那台在82.3度时,信号断了0.8秒,和昨天下午截到的波形一模一样。小李把文件夹命名为“温控复现_0418”,顺手发到应急小组群。
老周第一个冒头:“不是换过散热片了吗?怎么还这样?”
小王回得快:“软件没动,参数照旧,问题肯定不在我们这。”
小赵发了个语音:“我刚查了新镀膜的批次记录,这批货出厂前确实没做过82度以上的持续热压测试。”
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谁。小李没跟着吵,打开过去72小时的所有日志,一条条对时间点。他发现,三次中断全集中在82℃上下0.5℃的区间,且都发生在温度上升阶段,下降时反而稳定。这不像随机故障。
他拎起电话打给材料组:“小赵,借你们的高温模拟舱用两小时,现在。”
“你真要复现?那玩意儿一开,整层楼空调都得降频。”
“就两小时,我算好了,中午12点前结束,不影响别人。”
小赵顿了顿:“行,但你得签字担责。”
“签,我签。”
十二点差十分,模拟舱嗡嗡启动。小李把一台原型机放进去,调高功率,温度缓缓爬升。老周和小王也来了,站在玻璃外盯着仪表盘。小赵抱着检测仪蹲在旁边,时不时记录一组数据。
81.5℃,一切正常。
82.1℃,信号轻微抖动。
82.3℃,屏幕上的曲线猛地断了一截,0.8秒后恢复。
三人全愣住了。
“不是软件问题。”小王低头翻自己的监控程序,“我这边全程无报错。”
“也不是散热结构。”老周指着舱内摄像头,“风扇转速正常,热成像也没发现局部过热。”
小赵突然抬头:“等等,信号屏蔽层呢?这批原型机用的还是旧款金属箔,出厂快三个月了,会不会老化?”
小李一拍脑门:“对!新镀膜本身阻热,再加上屏蔽层导热变差,热量积在模块内部,温度一到临界点,信号直接被闷断。”
他立刻调出材料组上周的检测报告,翻到“电磁屏蔽效能”那一栏。果然,同批次屏蔽层在80℃以上环境下,衰减率比标准值高出17%。
“双因素叠加。”小李把结论打在群里,“建议下一步:换新屏蔽层材料,同时优化镀膜工艺参数。先做小样测试。”
老周哼了一声:“你倒是说得轻巧,换材料得重新做兼容性验证。”
“那也比瞎猜强。”小李关掉模拟舱,“问题有根了,总比天天等它抽风强。”
林晓彤那边也没闲着。她带着市场组两个新人,一连跑了两家试点客户。第一家是王姐介绍的李叔,退休教师,家里的智能面板用了五年,最近总在做饭时自动重启。
“你说远程修?”李叔一边翻说明书一边摇头,“我不懂这些,我就想知道,它会不会在我炒菜的时候黑屏。”
林晓彤没讲技术,只问:“您最怕它什么时候坏?”
“周六中午。”李叔答得干脆,“儿媳妇回来吃饭,厨房一乱,我就手忙脚乱。”
第二家是开小超市的陈姨,机器半夜报警,她得从楼上跑下来关警报。“我年纪大了,夜里不敢睡太沉,就怕它响。”
走访完,林晓彤坐在回程的公交上,拿手机整理笔记。她想起刘好仃那天在会上说的话:“咱们做的不是技术,是人家的生活节奏。”
她把问卷重做了。删掉“是否支持全自动故障诊断”这种拗口问题,换成:“您最怕机器在什么时候出问题?”“如果能提前知道要坏,您希望我们怎么通知您?”“您愿意让我们远程看看吗?”
二十份反馈收上来,八成客户提到“高温天容易出毛病”,七成希望“修得快”,六成明确说“别半夜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