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液压机的活塞缓缓回落,第九次冲击结束的提示音清脆响起。刘好仃站在测试台前,没动,也没说话,只是伸手按了下控制面板上的“数据导出”键。屏幕跳转,三套原型的最终记录开始逐项生成,像一场考试交卷前的最后核对。
小吴抱着笔记本从门口冲进来,头发还是乱翘着,但这次至少顺了两下。“第九次冲击完成,所有传感器数据同步完毕。”他把平板递过去,“回弹延迟、形变值、温度曲线,全齐了。”
刘好仃点点头,接过平板,手指滑动,把三组数据分别调出。第一套原型的形变稳定在1.3毫米,始终未超阈值;第二套的回弹延迟从初期的1.5秒降到0.6秒,第八天起趋于平稳;第三套快拆件平均更换耗时2分51秒,五次测试全部完成锁死。
“数据是有了,”小李也到了,手里拎着一沓打印的维修工操作记录,“可咱们怎么说同一件事?结构组说‘毫米’,材料组说‘百分比’,我们这边写的是‘老张说这次不打滑了’。”
刘好仃把平板放在会议桌上,拉开椅子坐下。“那就统一说法。”他打开笔记本,翻到一页写满数字的纸,“之前定的规矩还记得吧?性能下降15%算临界点。超过这个数,就是不行。”
小吴眼睛一亮:“所以咱们不看它多好,只看它有没有‘开始变差’?”
“对。”刘好仃拿起笔,“形变超过1.5毫米,不行;回弹慢0.5秒,不行;更换超时1分钟,也不行。不管哪一组,标准就这一个。”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个三行三列的表格。横向是三套原型编号,纵向是“抗疲劳”“响应性”“易维护”三项指标。每格留空,像一张等待打勾的考卷。
“现在,咱们一格一格填。”
第一项是抗疲劳。第一套原型全程形变未超限,打勾。第二套在第七天出现轻微迟滞,但后续恢复,且未突破1.5毫米红线,经讨论后也打勾。第三套因结构偏轻,第五天起形变增速加快,第八天达1.4毫米,虽未超标,但趋势不稳,暂留空白。
“它没倒,但一直在喘。”小李说。
“那就不能算稳。”刘好仃在第三套对应格子上画了个问号,“记下来,观察项。”
第二项是响应性。第一套结构简单,回弹稳定但偏硬,延迟始终在0.8秒左右,未超标,打勾。第二套初期延迟高,但后期回落,且第八天起波动小于0.1秒,判定为材料热适应完成,打勾。第三套因快拆结构影响整体刚性,回弹波动较大,有两次接近临界,标记为“边缘达标”。
“它像是在走钢丝。”小吴笑,“踩得稳,但没退路。”
刘好仃没笑,但笔尖在表格上多停了两秒。“能走过去,也算本事。先记为‘有条件通过’。”
第三项是易维护。第一套仍需扳手拆卸,平均耗时5分20秒,远超标准,不通过。第二套结构复杂,维修工反馈“不敢乱动”,更换耗时6分以上,不通过。第三套五次测试均在三分钟内完成,且全部锁死,打勾。
“人,算过了。”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机器过不了,人过不了,都不算数。只有人和机器都过得去,才算真过。”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吴突然抬头:“那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定型‘混搭版’了?用第二套的铰链,配上第三套的快拆?”
刘好仃没接话,而是把三套原型从测试架上取下来,一一摆上桌面。第一套敦实,像老式收音机;第二套精密,像手表机芯;第三套轻巧,像折叠刀。
他伸手,先拿起第一套,翻看底部焊点,再捏了捏边角,最后轻轻敲了两下,听声辨形。然后是第二套,他拆开侧盖,检查双弹簧的预紧状态,又用手指模拟冲击,看回弹节奏。最后是第三套,他戴上工作手套,模拟维修工操作,拧、推、卡,动作干脆。
“混搭,听起来快。”他放下第三套,看向小吴,“可咱们现在连单科都没全及格,就想着跳级?”
小吴一愣,挠头笑了:“也是,得先把作业写完。”
刘好仃回到白板前,在三项指标的达标栏里,逐一确认。第一套:抗疲劳√;第二套:响应性√;第三套:易维护√。
他拿起红笔,在表格最下方写下:“三项核心指标均通过临界测试,改进成果有效,可转入推广准备。”
会议室里气氛一下子松了下来。小李掏出手机想拍照,被刘好仃抬手拦住。
“先别传。”他说,“‘混搭’的建议我记下了,写在备注里,作为下一阶段优化方向。但现在,咱们只做一件事——确认结果。”
他把三份报告重新整理,按顺序夹好,封面写上“测试结果分析总结·第一版”。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透明文件袋,把所有原始数据、视频记录、操作日志全部归档。
“这袋东西,”他拍了拍,“以后谁问咱们这轮改得靠不靠谱,就拿它说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吴看着文件袋,突然问:“那咱们算不算成功了?”
刘好仃抬头,看了他一眼,又看向窗外。阳光正斜斜照进车间,落在测试台上那三套原型上,金属边缘泛着微光。
“不算。”他说,“咱们只是证明了——它能活下来。”
他转身打开柜子,取出一块新护角,是普通款,还没升级。他把它和三套原型并排摆在一起,高低错落,像一排站岗的兵。
“以前咱们做护角,是想着它别坏。”他手指轻轻划过每一套的表面,“现在咱们知道,它得扛得住撞,还得让人换得快,自己也不能累垮。”
小李点头:“它得是个‘人’能用的东西。”
“对。”刘好仃把普通款拿起来,掂了掂,“它太老实了,只知道硬扛。可现实不是这样,现实是——天天撞,天天用,天天修。”
他把普通款放回柜子最底层,关上柜门。
“所以咱们这次改的,不是护角。”他指着白板上的表格,“是咱们看问题的方式。”
小吴笑了:“那以后是不是得叫‘聪明护角’?”
“不。”刘好仃摇头,“它不聪明,它只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弯,什么时候该硬。”
他拿起笔,在白板角落写下一行小字:“动态响应结构——待验证。”
然后转身,把三套达标原型重新装回测试架。
“再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