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小周冲进控制台的那一刻,刘好仃正站在走廊拐角的公告栏前,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纸。警报声还在远处响着,他没回头,只是把纸往夹板上压了压,仿佛那声音是背景音乐,而不是某种紧急信号。
等小周处理完跑出来,额头带汗,工装袖口那抹绿墨水已经蹭到了下巴,刘好仃才开口:“能顶一次,是本事。能顶十次,得靠人多。”
他把夹板递过去。上面是《外部招聘工作推进表》,红笔圈出三个岗位:系统运维技术员、工艺调试工程师、跨工序协调专员。
“内部练兵练得热闹,挺好。”刘好仃一边走一边说,“可咱们不能指望每个新人都像你,听见037就敢蹽蹶子跑。有些位置,得有人一来就能上手。”
会议室里人已经到齐。生产组老张拍桌子:“B线下周就要试新参数,没人盯着我睡不着!”研发组小陈立刻顶上:“我们那个数据分析模块缺个懂工艺又能写脚本的,招普通技工顶什么用?”HR阿珍坐在角落,手指在平板上滑得飞快:“两位,招聘流程走完至少三周,现在连岗位描述都没定稿。”
刘好仃没坐下,把夹板往桌上一放,抽出一份文件:“《人才需求分析报告》第4页,按战略调整方向,咱们缺两类人——即用型,来了就能扛事;储备型,能跟着系统一起长。现在,两条线一起走。”
他翻开报告,指着图表:“社会招聘主攻即用型,优先补系统运维和工艺调试;校园合作和行业推荐同步启动,挖有潜力的复合苗子。我来统筹,每周一上午开进度会,谁掉链子,我找谁喝茶。”
老张哼了一声:“那得快点,我那边人手排班已经排到梦里都在调休了。”
“急不得,也拖不得。”刘好仃笑了笑,“咱们不招神仙,只招能干活的人。关键是——得让他们知道,这活怎么干。”
阿珍把初版招聘信息推过来,屏幕上的文字写着:“寻求具备智能制造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刘好仃扫了一眼,直接划掉:“谁看这玩意儿能明白自己要干啥?咱们招的是人,不是PPT。”
他调出培训群里的截图:一张是“报警响应口诀”,另一张是“成长地图”上画得歪歪扭扭的三圈模型。
“工人不看概念。”他说,“他们看‘做什么’‘怎么干’‘干好了有什么’。”
他带着阿珍重写岗位描述。
“系统运维技术员”改成:“能听报警声判断风险,会调风阀稳炉温,看得懂退火曲线的小毛病。”
“工艺工程师”变成:“在玻璃发雾时知道不是机器坏了,而是热惯性还没跟上节奏。”
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果你曾在凌晨三点蹲在炉前听风声,知道漏气会有哨音——欢迎来聊聊。”
配图也没用公司宣传片,而是从培训录像里截了张老李蹲着检查风阀的照片,背景是B线炉体微微发红的热光。
“这才像咱厂。”阿珍看着改完的页面,忍不住笑,“接地气,还不掉价。”
信息发布出去不到两小时,后台简历就开始往上堆。阿珍翻着数据直皱眉:“两百多份,可真正对口的没几个,筛起来得累死人。”
技术骨干们也叫苦:“白天干活都忙不过来,哪有空看简历?”
刘好仃正在白板上画“外招三线并行”图,听见这话笔尖一顿,回头问:“带教积分还能不能用?”
阿珍一愣:“你是说……筛简历也算积分?”
“怎么不算?”刘好仃眼睛亮了,“每满五小时,计一分,能换调休、换工具包,还能上月度成长榜。老师傅带徒弟算贡献,帮着挑人,也是为车间添力量。”
他当场拉起初筛小组:老李看经验是否对口,小林查技术描述是否具体,阿珍负责核对工作时长和跳槽频率。
三人定下三道硬杠杠:
第一,必须有同类玻璃厂实操经验,纯理论派先过滤掉;
第二,同一岗位干满两年以上,频繁跳槽的暂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