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切割机的嗡鸣声还在耳边回荡,刘好仃把刚归档的文件夹轻轻推回抽屉。金属滑轨合拢时“咔”地一声,像是一道句号,也像是一声提醒:事情做完了一件,但路还长着。
他没坐下,而是从工位上拿起那本日志本,翻到最新一页。上面写着:“首期演练完成,响应效率提升40%。”字迹工整,像在记录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合上本子,转身走向调度区。
午休铃刚响,阿珍正往饮水机旁的公告栏贴一张新表格,小林抱着笔记本紧随其后,脸上带着点藏不住的得意。
“数据我重新核了一遍,”小林把平板递过去,“响应平均时间现在是8分17秒,比三个月前少了快六分钟。闭环率从31%提到71%,误差项清掉了87%。”
刘好仃接过平板,没急着说话,而是把三组数据来回看了两遍。他点头:“不是运气,是真补上了。”
“可老李头刚才还嘀咕,说咱们搞这些花架子,不如多出两块玻璃实在。”阿珍拧开矿泉水瓶,喝了一口,“他觉得流程改来改去,就是折腾人。”
刘好仃笑了笑:“那就让他看看数据。”
他从包里抽出一张A4纸,上面是昨晚整理的简报。三页内容,没一句废话,全是对比图表和关键节点记录。他指着其中一条上升曲线:“过去九十天,紧急订单完成量比去年同期多出17台。不是我们加班多了,是问题发现得早,处理得快。”
“以前是等出事再救火,”小林接话,“现在是烟刚冒出来,就有人去查灶。”
阿珍把简报钉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顺手用红笔圈出“17台”那个数字。不到十分钟,陆续有工人围过来,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站在那儿默默数着图表上的格子。
“这不就是咱们那会儿演练的成果?”一个年轻工友指着图问。
“对。”刘好仃站在人群后头,“以前灯闪了没人动,现在动的人多了,活就顺了。”
没人再提“折腾”两个字。
下午三点,切割车间的排产屏突然跳出一条弹窗:“B线设备空闲,建议接单:加急异形玻璃,工时预估2.3小时。”这是小林把报警响应逻辑移植到生产调度系统后的第一次实战应用。
夜班组长老陈盯着屏幕看了五秒,皱眉:“临时插单?这不是打乱节奏吗?”
“但设备正好空着。”小林站在他身后,“系统算过,做完这单,还能赶上下一批常规任务的节点。”
老陈犹豫了一下,抬头看向监控台:“刘师傅,你说接不接?”
刘好仃正端着茶杯路过,听见问话,停下脚步:“系统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关掉就行。”
老陈盯着弹窗又看了两秒,伸手点了“确认接单”。
接下来的三小时,B线顺利完成了三笔紧急订单,设备利用率提升了12%。更关键的是,整个过程没人催、没人骂、没人甩锅。
“原来不是排不了,是不敢排。”老陈交班时对阿珍说,“以前总觉得按计划走最稳,结果计划外的活全卡着。现在倒好,系统一提醒,心里就有数了。”
第二天晨会,行政组的人照例提出:“这些试点数据先别外传,等季度总结统一汇报。”
刘好仃没争也没辩,午休时又打印了一张A3图表,贴在饮水机对面的墙上。标题很简单:“这90天,我们多完成了17台紧急订单。”底下没加任何说明,只有一行手写的小字:“不是系统变了,是我们敢动了。”
下午,那张图旁边多了一行新字迹,是用记号笔写的:“下一轮,算我一个。”
刘好仃看见时没说话,只是悄悄把那张纸往高处挪了挪,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楚。
几天后,他在整理抽屉时,翻到了三个月前写下的手稿计划表。上面“提升响应效率”那一栏原本写着“目标:缩短至10分钟内”,旁边还画了个小星星。如今这行字已被划掉,因为实际数据早已突破预期。
他盯着那道划痕看了许久,心里反而浮起一丝不安:是不是走得太顺了?下一步会不会偏了?
他打开日志本,翻到上一页,看到自己写的那句:“人动了,灯就不白闪。”笔迹还很新,像昨天才写下的。
他轻轻翻过一页,在空白处写下:“灯动了,人跟上了,路就出来了。”
写完,他合上本子,走到车间。
切割机正按新的节奏运转,警报灯安静地挂在墙上,没人盯着它,但每个人的手边都放着手机。屏幕时不时亮起,有人低头看了一眼,点点头,起身走向设备区。
小林走过来,递上一份新报表:“动态排产试点第四轮,产能利用率平均提升11.8%,最高一次达到13.5%。六个班组里,有四个主动申请加入下一轮。”
刘好仃接过报表,扫了一眼,没说话。
“要不要开个正式通报会?”小林问。
“不用。”刘好仃把报表递回去,“让他们自己看墙上的图就行。”
他转身走向调度台,顺手拿起对讲机。广播响起:“B线准备收尾,C线提前预热,下一批异形单,十分钟后进系统建议窗口。”
话音刚落,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低头,屏幕上跳出一条通知:“排产建议已生成,请查收。”
他点开,看了两秒,嘴角微微扬起。
车间里,机器声依旧规律地响着,像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