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报警记录被标为“误报”的那一刻,系统日志里连个影子都没留下。刘好仃盯着屏幕,手指在桌角轻轻敲了三下,像是在给某个看不见的节拍器打拍子。他没说话,但整个数据组办公室的空气突然安静下来,连小林刚拧开的矿泉水瓶盖都忘了旋紧。
“咱们以为机器记得,”他终于开口,“其实它早学会装傻了。”
这句话像一块砖,砸进了池塘。第二天一早,档案库里多了一条新记录:“报警系统记忆缺失——潜在风险点”,状态是“紧急核查”。小林带着人翻了整整三天的历史操作日志,把所有点过“误报”的操作一条条挖出来,按时间、产线、操作工编号重新排列。结果出来时,他自己先愣住了——过去两年,标记为“误报”的操作集中在四个班组,而这些班组的冷修频率,比平均高出22%。
“不是机器坏了,”小林冲进刘好仃的办公室,“是人不想理。”
刘好仃点点头,把这份数据调出来,旁边并排打开南粤厂传来的共性上报表。两边一对,几乎重合:模具更换频次上升、夜班能耗波动加剧、报警误判集中出现。他把三组数据拖进同一个视图,光标停在中间空白处,像是在等一个名字。
“该起个名了。”他说。
当天下午,火种箱系统弹出一条通知:“趋势研究初步分析会”定于次日上午九点,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室的白板被擦得发亮,老周进门时还嘀咕了一句:“又不是要写高考作文,搞这么正式。”
会议开始前五分钟,阿珍抱着一叠打印件进来,是老师傅听证会的整理稿。张工那段录音被转成文字,其中一句被她用荧光笔标了出来:“那会儿灯闪三下,谁都知道要出事,可没人敢停炉——上面说产量不能断。”
“这句话,”刘好仃指着投影,“不是在说机器,是在说人。”
他把“报警系统记忆缺失”作为开场案例,不讲技术漏洞,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操作工宁愿点‘误报’也不上报?”
小林第一个反应:“怕担责呗,报了就得写说明,耽误工时。”
“对。”刘好仃接话,“可这背后是什么?是我们这套系统,没给人留出‘怀疑’的空间。灯闪了,系统只给两个选项:正常,或故障。可现实是,有时候它就是‘快出事了,但还没出’。”
他顿了顿,写下三个字:看变化。
“我们以前是找错,现在得学会看变。”他说,“趋势不是突然跳出来的,是慢慢长出来的。就像发烧,体温计数字跳上去之前,人早就开始打寒战了。”
他提出“三看原则”:一看异常频次是否上升,二看操作行为有没有迁移,三看是不是多家厂同时出现类似情况。这不是新东西,但第一次被当成统一的分析框架摆上台面。
“比如,”他调出模具更换数据,“南粤说换得勤,我们查自己,也是。这不是巧合。再看操作记录,最近半年,有四个班组开始手动调整冷却参数,以前都是系统自动走。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觉得系统‘不够灵’,开始自己补位。”
老周皱眉:“可这算趋势,还是偷懒?”
“如果是偷懒,应该只有一两个人这么做。”刘好仃把跨厂区对比图放上去,“五家厂,十六个班组,不约而同改操作习惯——这不是个别现象,是集体适应。说明系统和人之间,出现了缝。”
阿珍翻了翻访谈记录:“李师傅说,现在机器反应太慢,等它报警,黄花菜都凉了。他们宁可提前调,哪怕多费点电。”
“这就是‘操作行为迁移’。”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箭头,“人开始绕着系统走,而不是跟着系统走。这不是人的问题,是智能化进程里的断层。”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林突然抬头:“那咱们是不是该改系统?”
“先别急着改。”刘好仃摆摆手,“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立刻解决问题,是把零散的信号串成线。谁先看到烟,谁就可能避开火。”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三人把手上所有材料摊开:数据组的清洗报表、阿珍的访谈摘要、老周收集的老师傅口述、南粤的共性反馈。信息五花八门,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口语,有的甚至只是“最近活不好干”这种模糊感受。
怎么把它们变成能看的趋势?
刘好仃拿出那本发白的笔记本,翻到一页画着时间轴的地方。“我以前记这些,靠的是感觉。现在咱们有工具,得把感觉变成标记。”
他让小林建了个新表,叫“趋势信号标记表”。规则很简单:凡是反复出现、跨人跨厂、伴随行为变化的现象,就记一条。每条必须有三个要素:现象描述、证据来源、关联线索。
比如:
现象:“报警误判集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