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小吴轻轻从基建办那扇透着些许陈旧气息的窗台上收回手机,那窗台边沿有些剥落的漆皮,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彼时,阳光恰似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斜斜地切过走廊,将走廊地面切割成光影交织的两部分。那束调皮的光正好落在那块塑封说明书的边角上,刹那间,一道璀璨的亮光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闪而过。小吴的眼神不自觉地被这抹亮光吸引,目光瞬间凝固,微微停顿了片刻。那道光似乎也映进了他的心里,让原本因奔波而略显疲惫的眼中,多了一丝明亮与坚定。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动力,仿佛这束光是对他努力的一种认可,也暗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惊喜。
他没有急着转身离开,而是动作娴熟却又带着几分郑重地将反馈表重新夹进文件夹。那文件夹的边角已经有些磨损,纸张也微微泛黄,却见证了他无数个日夜的努力,被他整理得整整齐齐,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忱。每一次翻动文件夹,他都能感受到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长。接着,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背包里的东西——五份新印的说明,纸张的边缘整齐划一,油墨的清香还隐隐散发着,仿佛还带着打印机运转时的余温;两份问答清单,条理清晰地罗列着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答案,那是他精心准备的“作战指南”;还有一个刚充完电的GM - 002模块,黑色的外壳散发着科技的光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是他们团队无数个日夜辛勤付出的结晶,承载着大家对未来产品的期望。确认一切无误后,他才迈开脚步走出楼门。这一次,他的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仿佛肩上的重担随着他的沉稳步伐,也逐渐变得有序而可控。他心中默念着,一定要把这次的反馈和接下来的计划落实好,不能辜负团队的心血。
回到厂里,小吴径直穿过热闹的车间。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是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着工业生产的节奏。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有人专注地检查着产品,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小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前往办公室向领导汇报工作,而是脚步一转,直奔厂里那个被称为“光角”的角落。他心中一直惦记着团队在那里记录的点点滴滴,那些信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光角”其实是一个并不宽敞的空间,四周堆放着一些杂物,有废弃的模具、半成品的包装材料,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零件。但中间的空地上却有一块黑板,那是他们团队记录重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地方。黑板旁,那张用于临时遮挡灰尘的塑料布,此刻正被掀开了半边,像是羞涩的少女微微露出脸颊,仿佛在等待着团队的成员们来书写新的篇章。GM - 001的试用反馈表已经整整齐齐地贴在了黑板上,旁边还多了一支绿色记号笔,笔身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仿佛在等待着被人拿起,记录下更多的故事。小吴快步走到黑板前,他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一种使命感涌上心头。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抽出那支绿色记号笔,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那是兴奋与期待的颤抖。他在表格下方,一笔一划地添了一行字:“客户提出样板间需求,待跟进。”这简简单单的一行字,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团队未来的计划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仿佛看到了团队成员们围绕这个需求展开讨论,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最终取得成功的画面。
刘好仃正在车间后头核对模具编号。他的头发有些花白,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沟壑,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旧锐利而专注,仿佛能穿透模具的表面,看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和信息,那是他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听见脚步声,他也没有抬头,只是头也不抬地问了一句:“人见着了?”那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见了。”小吴快步走到他身边,将手机递了过去。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兴奋,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分享这个好消息,“他们问能不能做个样板间。”
刘好仃这才缓缓抬起头,接过手机,他那粗糙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点开照片一张张仔细地看着。他的眼神随着照片的变化而变化,时而皱眉,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那张阳光照在说明书上的画面,那画面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他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似乎看到了产品的未来,看到了客户对产品的认可,也看到了团队的发展前景。过了一会儿,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不是随便说说,是真动心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肯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的发展方向。
他合上手机,没有再说话,只是转身大步走向办公室。他的背影挺拔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使命感。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仿佛在告诉大家,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五分钟后,财务、销售、生产三个部门的负责人陆续被叫进了会议室。会议室里,三台笔记本整齐地摆在桌上,投影仪也已经连接好了,随时准备开始一场重要的会议。灯光照亮了会议室,也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大家的神情都有些严肃,知道这是一场关键的会议。
“从今天起,算账。”刘好仃打开Excel,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会议室里回荡,“过去九十天,新产品线卖了多少,旧产品掉了多少,新市场进了几单,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他的眼神扫视着每一个人,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
财务小张迅速翻着账目,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仿佛是在弹奏一首激昂的乐章。屏幕上慢慢浮现出两条折线,一条往下,如同坠落的流星,代表着传统节能玻璃出货量的急剧下降;一条往上,好似蜿蜒上升的山路,象征着GM系列从零起步,三个月就爬到了总出货量的百分之五十七。大家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表情各异,有人露出惊喜的神情,有人则陷入了沉思。
“这数能压住吗?”刘好仃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知道,数据的变化虽然令人欣喜,但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回款比预想快。”小张顿了顿,接着说道,“但原材料成本压不下来,利润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薄也得做。”刘好仃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市场认了,咱们就得跟上。哪怕利润微薄,我们也要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他的声音掷地有声,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他调出区域数据,亲自拨通粤西、闽南、川东三个代理的电话。每一个电话,他都语气诚恳而热情,详细地询问着实际情况。电话那头,传来代理们的声音,有的兴奋,有的忧虑,他都认真地倾听着。每打完一个电话,他就在白板上记下实际安装量和续询率。那白板上的数字越来越多,像是一幅渐渐成型的画卷,记录着他们努力的成果。等最后一通电话挂断,他把笔放下,看着满板的数字,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轻声说了一句:“不是运气,是路走对了。”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团队光明的未来。
老李在旁边一直静静地听着,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直到散会前,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低沉:“几单学校项目,撑不起整个厂。”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在会议室里回荡,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不是几单。”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三样东西:深圳中学的反馈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那是对他们产品的认可与期待;GM - 002七天发电记录,详细地记录着这款模块在七天内的发电情况,数据稳定而可观;川东客户手写的需求加急函,那工整的字迹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客户的急切心情,“是一个信号。以前是我们追着客户跑,累得气喘吁吁还未必能得到订单;现在是他们追着问‘什么时候能装’,这是一种转变,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自豪,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红色的记号笔,画了三横一纵。横向是“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客户反馈”,这三个方面就像三个坚实的支柱,支撑着他们的团队不断前进;纵向是时间轴,标出30天、60天、90天的节点。每一个进展都被他用红笔圈出来,那些红色的圆圈,就像一个个勋章,见证着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仿佛在向大家展示着团队的发展蓝图。
“三个月前,我们在做第一块发电玻璃,那时候,没有人相信我们能成功,周围充满了质疑和嘲笑。”他指着起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现在,我们在做第三批模块,有人等不及要试。这不是哪一单赢了,是我们从‘等订单’变成了‘引需求’。这是适应市场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标志。”他的话让大家深受鼓舞,心中燃起了一股斗志。
老李没再说话,他默默地低下头,翻了翻自己的本子,用笔在上面默默记下几个数据。他的眼神中,渐渐有了一丝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团队未来的希望。
小吴却坐不住了,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急切地说:“那是不是该扩产?模具线已经空出两组了,随时能上。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的需求。”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激情,仿佛已经看到了团队未来的繁荣景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急。”刘好仃缓缓摇了摇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冷静,“下一步,不是冲,是守得住。我们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做好售后服务,让客户真正满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上立足,走得更远。”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让大家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团队的长远发展。
会议结束时,老周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匆匆离开,而是站在白板前,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他那张憨厚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然后他把照片发到了工人班组群里,配文:“师父说,咱们走的路,有人开始看了。大家加油,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厂越来越好!”他的举动让大家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天一早,车间公告栏贴出了“本月出货排行榜”。GM系列首次超过传统节能玻璃,排在了第一位。然而,那字体却不大,也没有加红框,就像一个内敛的孩子,并不急于炫耀自己的成绩,只是静静地展示着自己的进步。大家围在公告栏前,看着排行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笑容中,既有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刘好仃在交班会上只说了几句:“上季度,新结构产品占出货量57%,新市场贡献三成增量。公司活法变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守旧,要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但活法不能变——还是靠实打实的东西说话。只有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个产品,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他的话简洁而有力,让大家明确了方向。
没人鼓掌,也没人喊口号。几个老工人默默地低头记了笔记,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公司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年轻人互相看了一眼,嘴角有点压不住的笑意,那笑意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大家都在心里暗暗发誓,要为了团队的未来努力奋斗。
他把打印好的《市场应对成效简报》贴在“光角”黑板旁,和GM - 001反馈表并列。简报只有一张纸,顶部是南墙试验段的照片,照片中,那片发电玻璃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价值。下面是三行加粗字:“日均发电5.1度”“客户续询率提升210%”“新市场订单突破预期阈值”。末尾有一行小字:“监测周期:持续。”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字都代表着团队的努力和付出,让大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下班前,刘好仃骑着自行车绕厂区一圈。新模具已经上了生产线,调试中的机器嗡嗡响着,那声音仿佛是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着未来的希望。他停下来,静静地看了十分钟,没有说话,只是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团队未来的发展蓝图,想象着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更多的人带来便利。然后,他转身骑车回家。
路过菜市场,他买了两斤豆腐,那豆腐白白嫩嫩的,散发着淡淡的豆香。他又多拿了个饭盒装米饭,想着家里还有个老伴等着他回去。到家时,老伴正炒青菜,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他把饭盒放进锅里,笑着对老伴说:“今儿饭多蒸一碗,小吴要来吃。”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温馨。
晚上七点,小吴准时上门,手里还拎着个文件袋。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他一边扒饭一边说:“深圳中学那边,今天又来了电话,说想把发电玻璃做成文化墙,让我带个草图回去看看。他们觉得这种发电玻璃不仅有实用价值,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为学校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氛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机会。
刘好仃夹了块豆腐放进他碗里,笑着说:“画了?”
“画了。”小吴掏出一张对折的纸,摊开——是栋教学楼的侧墙,上面布满六边形模块,那些模块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连成一片蜂窝状图案,给人一种既规整又充满科技感的感觉。角落写着“光明之墙”四个字,那四个字苍劲有力,仿佛带着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对这个方案充满了信心。
刘好仃盯着看了半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但没有评价,只说:“明天拿去‘光角’贴着,让大家看看。人多力量大,说不定大家能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他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的智慧汇聚在一起,才能让方案更加完善。
饭后,他坐在阳台小凳上抽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仿佛在回忆着创业的艰辛与奋斗的历程。他想起了团队刚开始研发发电玻璃时的困难,资金紧张、技术难题、市场不认可,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大家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烟快烧到头时,手机响了。是闽南代理。
“刘师傅,漳州那边有个老小区改造,物业主任看了我们样板段视频,直接打电话来问‘能不能先装一块试试’。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想通过实际安装来了解效果。”电话那头传来代理兴奋的声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能。”刘好仃吐出一口烟,那烟雾在空气中渐渐消散,“明天就寄模块过去,附上说明书和反馈表。我们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意和专业。”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够经得起考验。
挂了电话,他把烟头摁灭,起身回屋。经过客厅时,瞥见茶几上那张“光明之墙”草图,边缘被风吹得翘了起来,仿佛一只欲飞的蝴蝶。他走过去,用搪瓷杯压住一角,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在呵护着一个珍贵的宝贝。他知道,这个方案承载着团队的希望,也是团队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二天清晨,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轻柔地照进“光角”,落在新贴的草图上。绿色记号笔在“光明之墙”四个字下划了一道横线,颜色和简报上的数据加粗线一模一样,那仿佛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清晰而又坚定。小吴来上班时,看见老李正拿着卷尺量南墙剩余空间。老李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卷尺上的刻度,生怕有一丝误差。
“打算扩试验段?”小吴好奇地问。
老李点头:“刘师傅说,墙不够大,以后不够贴。随着我们产品的不断推广,会有更多的反馈和建议需要展示出来,这块墙就是我们的成果展示台。”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这块墙见证着团队的成长,也将继续见证团队的辉煌。
小吴笑了,从包里掏出新的反馈表,贴在草图旁边。表格最下面一栏写着:“试用周期:7天”,后面被人用红笔补了一句:“建议延长至14天,数据更稳。”那红笔的字迹鲜艳夺目,仿佛是团队对产品质量的执着追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欣慰,知道团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