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在略显沉闷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刘好仃静静地坐在会议桌的一侧,他的动作轻缓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微微低头,右手从裤袋里慢慢抽出手机,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动了几下,似乎是查看了一下未读消息,然后便轻轻将手机放回自己的裤袋。那手机放进去的瞬间,发出细微的“咔哒”声,在这安静得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一圈小小的涟漪。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如水,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像是能够穿透会议室里每个人的内心。他的眼神不紧不慢地扫视一圈,被他的目光扫过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仿佛在接受一场无声的检阅。
只见小吴坐在那里,双手紧紧握着笔,笔尖还悬在纸上方,整个人仿佛被定格了一般。他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迷茫,看样子还沉浸在自己刚刚的思绪里,那落笔的动作迟迟没有完成。他的眼神在纸上和周围人的脸上来回游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答案,又像是在权衡着该不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老李坐在稍远些的位置,他的手指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紧紧夹着那张小纸条的边角,纸张在他指尖微微颤动。那颤动的幅度,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如汹涌波涛般的波澜。他的眼神时而看向纸条,时而又扫向会议室里的其他人,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他不停地咬着嘴唇,似乎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老杨则不动声色,趁着众人不注意,悄悄把手机塞进了裤兜,那动作小心翼翼到了极点,如同在隐藏一个绝不能被发现的秘密。他的眼神还不时地瞟向四周,警惕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反应,生怕被人瞧见。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手心里满是汗水,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
“先念吧。”刘好仃那沉稳而有力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里短暂得令人窒息的沉默,这声音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一振。他的目光再次扫视一圈,仿佛在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谁开始?”
小吴像是被这声音拉回了现实,他犹豫了一下,先是轻轻举了举手,可刚举到一半,又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像是触电般赶忙把手放了下来。他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如同即将上台表演的演员,鼓起勇气说道:“我写的——最想让电脑干的三件事:第一,自动记时间节点,别让我们手写。每次手写都麻烦死了,我手写的时候常常要反复确认,有时候一忙起来还容易记错,搞得数据乱七八糟的,后续还得花好多时间去整理。有一次我记错了一个时间节点,结果导致整个生产计划的安排都出了问题,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第二,生成效率报表,省得我拿计算器按半天。我那个计算器都用了好几年了,按键都有点不灵敏了,每次算数据都累得我胳膊疼,而且算着算着还容易出错。有一次算错了效率报表,让公司的决策出现了偏差,差点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第三,延迟超五分钟自动提醒,别等出了事才回头查。有些时候延迟了一点,我们都不知道,结果后面问题越积越多,等发现的时候都来不及了,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上次就因为一个任务延迟了,导致后续的工作全部被打乱,客户还差点取消了订单。”
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补充道:“其实我最怕的不是学不会,是系统上线三天就卡死,我们还得手写补数据。要是那样的话,还不如不上这个系统呢,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说不定还会把工作搞得一团糟。我之前听说有个公司上了新系统,结果系统总是出故障,员工们又要用新系统又要用手写记录,工作量大得惊人,很多人都不堪重负选择了辞职。”
老李抬眼看了小吴一眼,那眼神里似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想法,像是深邃的潭水,让人捉摸不透。但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低头把自己的纸条又折了一遍,动作看似随意,可那折纸时手指微微的颤抖,却透露出他内心的烦躁和纠结,仿佛那张纸条就是他内心复杂情绪的载体。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公司目前资金紧张的状况,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刘好仃拿起白板笔,动作熟练地在白板左边写下“效率需求”,右边写上“风险担忧”。笔尖划过板面,发出轻快的“嗒嗒”声,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敲响了这场讨论的战鼓,让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老杨?”刘好仃转向他,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那目光仿佛在鼓励老杨说出自己的想法,“你那天问会不会拼音,现在还担心吗?”
老杨搓了搓手,那双手因为常年劳作,已经变得粗糙而布满老茧,就像干裂的树皮。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还是有点怕。但后来我又想啊,我开叉车要考照,可从没让我修发动机。要是这系统也这样——我只管用,它管记,那我还真不怕。就怕到时候要我自己弄那些复杂的操作,那些弯弯绕绕的指令我可搞不来,脑袋都要绕晕了。上次我们厂里上了一个新的管理系统,结果很多操作都很复杂,我学了好久都没学会,最后还是靠别人帮忙才勉强能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好仃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理解,在“风险担忧”下面写上:“操作门槛高,怕不会用。”那字迹刚劲有力,仿佛在强调着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那老李呢?”他看着对方,眼神中带着一丝挑战,仿佛在说:“说说你的想法,别藏着掖着了。”“你那纸条,能念吗?”
老李没动,手指在纸条边缘来回摩挲,那动作就像是在抚摸着一件珍贵的宝物,眼神中满是犹豫和挣扎。过了几秒,他像是下定了决心,把纸条往桌上一拍,声音响亮地说道:“我不怕不会用,我怕没钱用。”
他从本子里抽出一张复印纸,小心翼翼地铺在会议桌上,仿佛那是他所有的希望和担忧。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那张纸,像是看到了公司的未来,说道:“环保设备刚投了两百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账上流动资金只剩八十万了,每花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你这‘数字化’,轻了说是添个软件,重了就是建机房、拉网线、买服务器——哪样不是钱?每一项都得花费大量的资金,我们现在的资金状况根本承受不起,就像一辆快要没油的车,根本跑不动。之前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借了不少钱,现在每个月都要还一大笔利息,要是再投入大量资金到数字化系统上,公司的资金链可能会断裂。”
刘好仃低头看那张支出表,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电费、维修费、耗材费等各项费用,仿佛是一个无底洞,吞噬着公司的每一分钱。上个月维修费确实翻了倍,电费也涨了百分之十二,这些数字就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眼睛,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的手指在支出表上轻轻划过,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你画个时间轴容易,”老李指着表格,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可电表是实打实转的。系统再聪明,也得插电才能跑。没有钱,这一切都是空谈,就像做了一场美梦,醒来还是一场空。我们公司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需要资金支持,如果都把钱投入到数字化系统上,其他项目怎么办?”
小吴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咽了回去。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挣扎,他也知道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很紧张,但同时又对那个数字化的系统充满了期待,就像一个孩子看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却知道家里没钱买一样纠结。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刘好仃没反驳,而是默默地把白板擦干净,动作沉稳而有力,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都擦去。他重新画了三条竖线,分成三个区域,分别是左边写“技术可行性”,中间写“资金承受力”,右边写“人员适配度”。那线条笔直而清晰,仿佛在为解决公司的难题指引方向。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咱们不谈理想,”他说,声音低沉而坚定,“咱们算现实。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我们必须得面对眼前的这些问题,就像攀登高峰,得先找到上去的路。如果我们现在不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他把小吴的“自动记录时间节点”写进技术栏,一边写一边思考着这项技术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否可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遇到的难题。他想到了车间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想到了设备兼容性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把老杨的“怕不会拼音”归到人员栏,想着如何解决员工在操作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就像解开一道道复杂的谜题。他想到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可以制作简单易懂的操作手册。把老李的“八十万流动资金”标在资金栏最上方,时刻提醒自己资金的紧迫性,那鲜红的标记仿佛在提醒他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技术上,我们想要自动打戳,但车间有没有网络?有没有终端设备?”他指着技术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目前答案是:没有。没有网络和终端设备,这个自动打戳的功能就根本无法实现,就像一个人没有脚,根本无法走路。上次我去车间查看,发现很多地方网络信号非常弱,根本无法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他转向资金区:“建一套系统,保守估计要五十万起步。我们剩八十万,还得付工资、买材料、交电费。这笔钱,敢动吗?一旦动了这笔钱,公司的正常运转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就像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可能墙都倒了。我们公司员工的工资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涨了,如果再因为资金问题影响到工资发放,员工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
最后是人员区:“会用系统的有几人?懂维护的有几人?愿意学的有几人?”
他在“愿意学的”后面写下“3人”,这几个字仿佛带着一丝希望,让他觉得事情还有转机,但又在“懂维护的”后面写了个“0”,这个数字又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然后他画了个星号,仿佛在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警示灯。他的眉头紧紧锁住,仿佛被一把无形的锁困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得找人。”他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要么从外面招,要么……逼出来。”
老李哼了一声,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逼谁?逼我学打字?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打字可没那么容易,手指头都不灵活了,学起来肯定吃力。我之前也尝试过学一些电脑知识,但是每次学了几天就放弃了,感觉太难了,根本学不会。”
“不是逼你打字。”刘好仃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理解和耐心,“是逼我们想出一个,连你都能用的系统。一个简单易懂、容易操作的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松上手,就像给一辆车装上自动挡,让不会开车的人也能开。我们可以把系统的操作界面设计得尽量简洁,减少不必要的步骤。”
小吴忽然举手,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能不能不用大系统?就用手机小程序?我之前在别的厂见过,扫码打卡、自动计时,数据还能导出来。我觉得这个方案不错,既简单又实用,就像给工作装上了一个智能小助手。而且手机小程序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对我们公司来说可能更合适。”
老李立刻摇头,眼神中充满了怀疑:“车间信号能有两格?你扫个码试试,等它加载完,货都堆成山了。车间里的信号本来就不好,用手机小程序根本行不通,就像在沙漠里想养鱼一样不现实。上次我在车间用手机想查个资料,结果加载了半天都没出来,耽误了不少时间。”
小吴愣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机,信号栏果然只有一条细线,仿佛在嘲笑他的天真,他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落,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没想到却如此不切实际。
“所以问题来了。”刘好仃在技术区写下:“基础设施不支持。”
他又在资金区补了一句:“若用手机方案,需先解决信号覆盖,预估成本二十万。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目前的资金状况根本无法承受,就像一个穷人要盖一座豪华的房子,根本做不到。而且就算解决了信号覆盖问题,后续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会议室安静下来,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三个人盯着白板,像看一张未解的考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思考着对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又一个个被否定。小吴的眉头紧紧皱着,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老李则不停地叹气,眼神中充满了无奈。老杨则低着头,双手抱在胸前,似乎在努力地回忆着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
刘好仃拿起笔,在技术区画了个框,仿佛是在为解决问题划出一个范围:“如果我们不追求全自动,只做最关键的一环呢?”
“哪一环?”
“过程记录。”他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睿智,“我们现在最耗时的,是记时间、对时间、查时间。如果能让系统自动采集‘质检完成’‘仓储响应’‘叉车到位’这三个节点,就能省下至少七成手工作业。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就像给工作开了一个加速器。我们可以先把这三个节点的数据采集好,然后再逐步完善其他功能。”
小吴眼睛亮了,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那只要在每个点装个感应器,或者扫个码就行?”
“理论上是。”刘好仃点头,但眼神中又带着一丝担忧,“但感应器要布线,扫码要信号。还是绕回老问题。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持,这些方案都难以实现,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根本飞不起来。而且感应器的成本也不低,我们需要考虑成本效益比。”
老李盯着资金栏,眼神中充满了焦虑:“就算只做这一环,硬件、安装、调试,没三十万下不来。我们敢投吗?这笔钱一旦投进去,如果项目失败了,公司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就像一场豪赌,输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公司的命运现在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不敢。”刘好仃说,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但现在不梳理,以后更不敢。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想办法解决它们,否则公司永远都无法进步,就像一辆破车,永远只能在原地打转。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看看效果如何,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
他把白板转了个方向,让三人都能看清:“今天我们不决策,只列问题。问题清楚了,路才看得见。就像爬山一样,只有先把山路上的石头和障碍物清理干净,我们才能顺利地登上山顶,享受山顶的美景。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个击破。”
小吴低头翻本子,一边翻一边思考着,忽然说:“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数据准不准。”
“什么意思?”
“上次厂里试过一个报修系统,结果维修工嫌麻烦,随便点‘已完成’,后台数据看着漂亮,实际活儿都没干。我们要是上了系统,会不会也这样?如果数据不准确,那这个系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像一把没有准星的枪,根本打不中目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刘好仃在“风险担忧”下面加了一条:“人为造假导致数据失真。”那字迹写得格外用力,仿佛在强调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深知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还有。”老杨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万一系统出问题,谁来修?等两天?还是我们继续手写?系统毕竟不是人,难免会出现故障,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就像船在海上航行,难免会遇到风浪。我们可以和系统供应商签订维护合同,确保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维修。”
“双轨运行。”刘好仃记下,一边写一边思考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系统上线初期,手工记录不能停。这样既可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又可以对比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哪边准,以后就靠哪边,就像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看看哪种更准确。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逐步完成从手工记录到系统记录的转变。”
老李冷笑:“那不等于干两遍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吗?”
“短期是。”刘好仃承认,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但目的是为了对比验证。只有通过对比,我们才能知道系统的优缺点,才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就像打磨一块宝石,要经过多次打磨才能让它发光。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长远的发展。”
会议室又静下来。窗外传来叉车运货的闷响,那声音仿佛是一首生活的进行曲,提醒着他们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压力。远处质检台有人喊了声“备位”,声音被风扯得断断续续,仿佛在诉说着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就像一幅朦胧的画卷,让人捉摸不透。
刘好仃走到白板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问题,心中思绪万千。他把三个区域重新连成一条线:技术是起点,没有先进的技术,一切都无从谈起;资金是门槛,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人才是落地的关键,只有拥有专业的人才,才能将想法变成现实,就像建造一座大厦,技术是砖瓦,资金是水泥,人才是工匠。他的手指在白板上轻轻滑动,仿佛在梳理着公司的未来。
“我们现在像要盖房子。”他说,眼神中充满了憧憬和决心,“图纸有了,地基也选了,可砖没有,水泥没有,工人也不会砌墙。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放弃,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解决问题,就像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要从基础开始慢慢搭建。我们可以先寻找一些合作伙伴,共同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
小吴苦笑:“那还盖什么?这不是白费力气吗?”
“不盖不行。”刘好仃指着白板上那个“0”人懂维护的星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等客户哪天问我们‘为什么比别家慢二十分钟’,我们拿手写记录去解释?说我们人好但工具差?客户可不会听我们这些借口,他们只看重结果,就像考试只看分数一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实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