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对讲机刚轻轻搁回金属支架,发出“咔哒”一声清脆的脆响,这声音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刘好仃那布满老茧的手便顺势把桌上的黑色笔帽拧紧,他的手指关节粗大,指尖有着深深浅浅的沟壑,这都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他拧笔帽的动作娴熟而自然,就像每天早上习惯性地拿起牙刷刷牙一样。随后,他精准地将笔塞进工装左上口袋,那个口袋因为经常放笔,已经被磨得有些发亮。
他的目光紧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那里弹出了两个文件图标:一个是幕墙节点详图.pdf,图标是一个蓝色的文件夹样式,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建筑图案;另一个是“甲方内部会议录音.mp3”,图标是一个金色的麦克风。文件名后面跟着一个小小的下载进度条,进度条的颜色是浅绿色的,正一格一格缓慢往前爬,仿佛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又仿佛在诉说着这背后即将展开的复杂工作。刘好仃看着这进度条,眉头微微皱起,心里盘算着这些文件背后的工作量,但他知道,工作不能等,必须尽快开始。
他没等下载进度条跑完,便迅速转身,伸手拉开旁边的白板柜。这白板柜表面有些陈旧,边角的金属部分已经有了锈迹,角落处还留着几道浅浅的划痕,那是多年工作中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每一道划痕都像是一个故事的标记。他熟练地抽出一张洁白的A3硫酸纸,硫酸纸摸起来滑滑的,有一种独特的质感。他小心翼翼地铺在控制台前,然后从旁边的工具盒里拿出四块小磁铁,分别压住纸张的四角,将纸张牢牢固定住。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有条不紊,仿佛在执行一场精密的仪式,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注和认真。
这时,小吴探头进来,他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一丝兴奋,眼睛亮晶晶的,像是藏着什么小秘密。手里还端着一杯刚泡好的速溶咖啡,咖啡的热气袅袅上升,在空气中氤氲开来,形成一团淡淡的雾气。“刘师傅,宏远把图发过来了?”小吴的声音里带着期待,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那些图纸了。
“发了。”刘好仃头也不抬,双手在键盘上快速敲了几下,动作熟练而敏捷,仿佛键盘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投影仪瞬间亮起,发出“嗡嗡”的启动声,随后一幅清晰的CAD图纸铺满整块白板。图纸上的线条和标注密密麻麻,有红色的标注,蓝色的线条,绿色的尺寸说明,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建筑背后的故事,像是一个巨大的谜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开。“不只是图,连他们开会时说的‘要结实’‘看着稳当’这些话,也都录下来了。”刘好仃的声音沉稳而平静,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他知道这些看似模糊的要求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需要他们去挖掘的问题。
小吴差点被刚喝到嘴里的咖啡呛住,他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眉毛都快竖起来了:“他们还真把‘感觉’当技术要求?”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满是困惑和不解,心里想着甲方怎么能提出这么模糊的要求,这让他们怎么开展工作呢?
“现在客户不光要玻璃,还要安心。”刘好仃拿起红笔,在图纸上一个曲面区域画了个圈,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那个圈就是他要攻克的目标。“咱们得把‘感觉’变成能调的参数。”他的话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原本看似棘手的问题有了一丝解决的曙光,就像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盏明灯。
老李这时候也蹭了进来,他穿着一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衣服上有黑色的油渍,也有白色的灰尘,像是穿着一件用颜料画出来的衣服。手里捏着个扳手,扳手看起来有些旧了,上面有着一些磨损的痕迹。说是刚顺路检查了二号线的冷却辊。“你们这是要把厂子改成心理咨询室?”他咧嘴一笑,露出了一口有些发黄的牙齿,脸上的皱纹随着笑容而加深,像是被岁月刻下的沟壑。“玻璃又不会做梦,哪来那么多心事?”他的话语带着几分调侃,仿佛对眼前这场围绕“感觉”展开的讨论感到有些好笑,觉得他们这是在小题大做。
“玻璃不会,用玻璃的人会。”刘好仃把录音拖进播放器,点开一段:“……我们不求多炫,就一点,别出事。”他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在大家的心上,让大家感受到了甲方那种担忧的心情。他按下暂停键,眼神变得深邃,仿佛能看穿这背后隐藏的所有问题。“‘别出事’三个字,比国标还重。咱们得知道,他们在怕什么。”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背后隐藏的无数风险,像一个忧心忡忡的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担忧。
小吴低头喝了口咖啡,咖啡的苦涩在口中散开,他皱了皱眉头,又咽了下去。他忽然抬头问:“那咱们是按厚度做,还是按‘怕’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就像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的小鸟,不知该如何在这模糊的要求中找到方向,心里充满了纠结。
“按场景做。”刘好仃在纸上写下“高层曲面”“日照直射区”“低层遮阳带”三行字,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深思熟虑,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同样的6毫米玻璃,装在80米高空迎风面,和装在商场内墙,能一样吗?一个要扛风压,一个要防暴晒,工艺得跟着位置走。”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就像一盏明灯,为大家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大家明白了方向。
老李皱眉,脸上的皱纹更加明显,像是被拉紧的橡皮筋。“那岂不是每单都得重新调炉温、改退火曲线?咱们又不是小作坊,哪有那么多时间折腾?”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抱怨,对这种复杂的工作方式有些抵触,心里想着这样下去,工作得忙到什么时候啊。
“不是每单都调,是每类场景定一套标准。”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表格已经有些泛黄了,边角也有些卷曲。上面密密麻麻贴着便签,每一个便签上都记录着过去的经验和问题,像是一本记载着历史故事的书。“上回走访老客户,记了七起‘没想到’的事:涂层发白、边缘微裂、热胀起泡……这些都不是质量问题,是用错了地方。”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表格,仿佛在提醒大家这些血的教训,让大家记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指着表格:“咱们现在干的,不是生产,是避坑。客户怕的,咱们提前拦住,这就叫‘安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仿佛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下去,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准备迎接战斗。
小吴若有所思:“所以您说的‘定制’,其实是‘对症下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试图理解刘好仃话语中的深意,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
“对。”刘好仃点头,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像一座沉稳的大山。“就像看病,发烧不能光量体温,得查病因。客户说‘要结实’,咱们得问清楚——他怕的是风?是热?还是验收时被挑刺?”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讲述一个深刻的哲理,让大家明白了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好。
老李搓了搓手,双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那咱们总不能每回都开个会吧?太慢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对工作效率的问题感到担忧,心里想着这样下去,工作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得建路子。”刘好仃拿起黑笔,在硫酸纸上画出三条分支线,线条流畅而果断,像是一条条清晰的道路。“我提个‘三阶响应’:第一,标准品,常规厚度平片,照常排产;第二,优化品,针对特定环境微调工艺,比如高风压区加硬涂层、日照区预降温;第三,预研品,像这种异形曲面,先小炉试制,技术储备着,等单子落定了直接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吴眼睛一亮:“那咱们就能做到——不是被动接单,是提前准备?”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式带来的无限可能,像一个探险家发现了一片新的大陆,充满了期待。
“没错。”刘好仃在“预研品”旁边写下“F4+→F5预研”,圈了个圈,“今天他们要F4以上,明天可能就要F5。咱们不等他们开口,先把路铺好。”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成功,像一个预言家,在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老李点点头,又问:“那模具成本呢?换一次调一次,损耗谁担?”他的眉头紧锁,这个问题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释怀,心里想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只接有图纸、有说明的单。”刘好仃语气沉下来,眼神变得严肃,像一位威严的将军在发布命令。“没节点图、没使用位置的,一律不算‘定制’,算瞎指挥。咱们不做‘感觉’的活,只做‘看得见’的事。”他的声音坚决而有力,仿佛在扞卫一种原则,让大家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里。
小吴笑了:“那您这‘三阶’,其实是给咱们划了条安全线?”他的笑容里带着一丝轻松,仿佛心中原本的一些担忧已经烟消云散,像一阵风吹走了乌云,露出了明亮的天空。
“是护城河。”刘好仃把硫酸纸往下一拉,在底部写下三行字:
看得见的安全
守得住的稳定
跟得上的响应
他指着第一条:“客户要‘结实’,咱们就给他检测报告,再加个服役环境模拟说明,让他亲眼看到玻璃在80米高空怎么扛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执着,仿佛要让客户真正放心,像一个贴心的保姆,在为客户的担忧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条:“三年质保是底线,咱们再附个‘历史问题规避清单’,告诉他哪类场景容易出啥事,咱们已经改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自豪,对自己团队的工作成果充满信心,像一个骄傲的父亲,在展示自己孩子的优秀成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条:“48小时出小样,72小时给答复。别让客户觉得咱们慢吞吞,像在等审批。”他的语气急切而坚定,仿佛在催促自己和团队要时刻保持高效,像一个严格的教练,在督促队员们加快训练速度。
老李盯着那三条,忽然掏出随身小本子,那本子已经很旧了,封皮都有些磨损。他写下一串字:“快速打样通道=小炉试制+48小时反馈。”他圈起来,还画了个五角星,仿佛这串字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像一个收藏家得到了珍贵的宝贝。
小吴看着笑了:“您这是打算拿它当招牌?”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调侃,仿佛对老李的举动感到有趣,像一个幽默的朋友,在开朋友的玩笑。
“招牌得让人信。”刘好仃把三行字框起来,写上标题:《安心玻璃交付方案V1.0》,“咱们不做花哨的PPT,就拿这三句话,告诉客户——你要的‘安心’,咱们有路子。”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诚意,仿佛在向客户发出一个真诚的邀请,像一个热情的主人,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小吴立刻打开文档,把方案逐条录入。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发出清脆的响声,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要把这个方案变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艺术家在精心创作自己的作品。老李则翻出排产表,开始核对哪些模具能兼容优化品。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仿佛在解决一个个复杂的谜题,像一个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投影里的曲面图,忽然说:“等宏远把结构图全发过来,咱们再开一次短会,把‘场景反推法’走一遍。”他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充满了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像一个严肃的法官,在主持一场公正的审判。
“啥叫‘场景反推法’?”小吴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在问老师问题。
“就是从图纸上找风险点。”刘好仃拿起笔,在图纸上比划着,“比如这个曲率半径,太小了容易应力集中,退火就得慢;这个连接点,受力复杂,边部处理得加强。咱们不等他们提要求,先按图把工艺调好,等他们一开口,咱们立马能答。”他的声音沉稳而专业,仿佛在传授一种独特的技艺,像一个师傅在教导徒弟。
老李点头:“这招好,省得来回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认可,对这个方法表示赞同,像一个知音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
“磨出来的单子,迟早出事。”刘好仃把笔放下,眼神变得锐利,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咱们现在不是卖玻璃,是卖‘不出事’的承诺。客户要的不是数据,是心安。”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使命感,仿佛在宣告自己团队的使命,像一个勇士在宣誓自己的誓言。
小吴敲完最后一行,按了打印键。打印机嗡嗡响起来,一张A4纸缓缓吐出,首页赫然印着:《安心玻璃交付方案V1.0》。他顺手在右下角用铅笔加了行小字:“V1.0——待客户反馈迭代”,然后把文件拖进共享文件夹,路径是:客户需求响应/在研。
老李凑过去看了一眼:“你还真打算一直改下去?”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对这种不断修改的方式有些不解,像一个保守的老人,不太能接受新事物。
“当然。”小吴合上电脑,眼神坚定,“客户今天要‘结实’,明天可能要‘轻’‘透’‘快’,咱们得留着口子。”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洞察,仿佛已经预见了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像一个先知在预测未来的趋势。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硫酸纸揭下来,折好塞进文件夹。他在封面上用红笔写了“方案策划”四个字,又在角落补了一句:“异形切割(潜在)”。他的动作沉稳而内敛,仿佛在为自己的团队留一条后路,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在为自己的生意做好风险规划。
小吴忽然问:“刘师傅,要是客户明天又提新要求,比如要能发电的玻璃,咱们怎么办?”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挑战感到迷茫,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寻找回家的路。
刘好仃正要回答,对讲机响了。尖锐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打破了短暂的宁静,像一声警报,让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
“刘师傅,宏远刚来电,说结构图审批通过了,整套资料马上发过来,您要现在开个视频对接吗?”对讲机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
刘好仃拿起对讲机,手指在按钮上停了一秒,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像是在权衡利弊。“要。”他说,声音坚定而果断,“让他们发,PDF、CAD、结构说明,一样别少。”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像一个果断的将军在下达作战命令。
“他们还问……”对讲机那头顿了顿,“要不要把上次现场勘查的照片也发来?说是有几处接缝拍得特别清楚。”
刘好仃握紧对讲机,指节微微发白,他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障碍,像一只敏锐的鹰,在寻找猎物的踪迹。“发。”他说,“看得见的缝,才能补得牢。”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向未知的挑战宣战,像一个无畏的战士,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毫不退缩。
挂断对讲机后,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思考着即将到来的工作。刘好仃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建筑背后的故事。他知道,自己和团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让这些玻璃幕墙不仅美观,更要安全可靠,让客户真正安心,像一个守护者,在守护着城市的美丽和安全。
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开始整理即将接收的资料。小吴则继续在电脑上完善《安心玻璃交付方案V1.0》,不时与老李交流几句。老李则拿起扳手,准备再去检查一下设备,确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像一个细心的管家,在为家庭的正常运转做好准备。
不一会儿,电脑屏幕上提示有新的邮件到来。刘好仃迅速点开邮件,附件里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地下载下来。他开始仔细查看每一份文件,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在查看结构图时,他的眼神变得格外专注,仿佛在寻找着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像一个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
“小吴,你来看看这个连接点的设计。”刘好仃突然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像是一个老师在批评学生的错误。
小吴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刘好仃身边。他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结构图,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个连接点的受力好像有点复杂,会不会有问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像一个谨慎的医者在诊断病人的病情。
刘好仃点头:“没错,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咱们先按照‘场景反推法’,根据图纸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调整工艺。”他的声音沉稳而自信,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在带领船员们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
他们开始在图纸上标注出潜在的风险点,讨论着应对措施。老李也凑了过来,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像一个智慧的老人,在传授自己的生活经验。三人在办公室里热烈地讨论着,气氛紧张而有序,像一个战前的军事会议,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出谋划策。
在讨论的过程中,刘好仃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技术部门的号码。“喂,老张,我这里有个异形曲面的玻璃项目,需要一些技术支持。你们那边有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或者经验?”他的声音急切而认真,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学者在向专家请教问题。
电话那头传来老张的声音:“刘师傅,我们最近确实在研究一些异形玻璃的切割和加工技术,不过还在实验阶段。你把项目需求详细说一下,我们看看能不能尽快应用到这个项目上。”老张的声音听起来很有把握,但又带着一丝谨慎。
刘好仃详细地介绍了项目的情况,包括玻璃的尺寸、形状、使用环境等。老张在电话那头认真地记录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像一个专注的记者在采访新闻。经过一番交流,老张表示会尽快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争取为这个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挂断电话后,刘好仃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个项目充满了挑战,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像一个团队领导在鼓舞士气。他回到办公桌前,继续查看其他文件。当他打开“甲方内部会议录音.mp3”时,仔细聆听着里面的每一句话。
录音中,甲方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对玻璃幕墙的要求。除了之前提到的“要结实”“看着稳当”之外,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外观、颜色等方面的细节。刘好仃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像一个勤奋的学生在记笔记。
“小吴,你来听听这段录音。”刘好仃把耳机递给小吴,“他们对玻璃的颜色和光泽度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我们得在方案中体现出来。”
小吴戴上耳机,认真聆听录音。听完后,他皱着眉头说:“这些要求比较模糊,怎么量化呢?我们怎么才能确保达到他们的期望?”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困惑,像一个迷茫的行者在寻找方向。
刘好仃思考了片刻,说:“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样品,让他们选择。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行业标准和我们的经验,给出一些专业的建议。我们要把他们的模糊要求变成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像一个翻译家,把模糊的语言翻译成准确的技术参数。”
他们开始围绕这些新出现的要求展开讨论,不断调整和完善《安心玻璃交付方案V1.0》。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成本、工期等因素。这是一场复杂而艰巨的挑战,但他们没有退缩,像一个勇敢的登山者在攀登陡峭的山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办公室里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窗外的天色也渐渐变黑。但他们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工蚁,在为自己的巢穴忙碌着。刘好仃看着团队成员们专注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像一个家族的家长,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努力奋斗。
终于,在深夜时分,他们完成了对方案的初步调整。刘好仃伸了个懒腰,看着眼前的新方案,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个方案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和审核,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行者,终于到达了一个重要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