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交接本夹层里那张巴掌大的纸条,被刘好仃轻轻抽了出来。此时,晨光正斜斜地穿透车间斑驳的玻璃窗,宛如金色的丝线,轻柔地落在泛黄的纸页上。那些规整的字迹,工工整整地排列着,像是用尺子比着写出来的,每一笔都那么规整,没有署名,只写着一句话:“直播换模时,请同步显示温度曲线。”
刘好仃的眉头微微皱起,宛如一座小山丘,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纸条的边缘,那粗糙的质感仿佛在诉说着这张纸条的来历不凡。他的心中泛起一丝疑惑,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他实在想不出这张纸条是谁留下的,在这偌大的车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谁会这么神秘兮兮地留下这么一张纸条呢?更不清楚对方这么写的用意,难道是发现了什么潜在的问题,想要提醒自己?
不过,他从事这一行多年,岁月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早就教会了他谨慎的习惯。对于任何异常情况,他都像一只警惕的猎犬,不会轻易放过。他把纸条轻轻夹回原处,手指在本子边缘敲了两下,那清脆的响声仿佛在给自己某种暗示,提醒自己要重视这张纸条上的内容。
晨光刚爬上工具间的铁皮柜,像一层薄纱般轻柔地覆盖在上面,给那冰冷的铁皮柜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小王已经架好了手机,那盏小小的红灯亮着,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散发着微弱而坚定的光芒。镜头对准第七感应区,这是他们直播中常关注的区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一个微小的变动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刘好仃走过去,顺手把支架往右拧了半圈,让光线不那么直冲摄像头,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注重每一个细节。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手机屏幕上的画面,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审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确认一切正常后,才点了点头,那动作就像一位将军在检阅部队后表示满意。
“今天还拍?”小王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以往直播都是按时进行的,今天刘好仃这突然的举动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就像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拍。”刘好仃语气坚定地说,那声音就像一座沉稳的大山,给人一种安全感,“但先不开播。”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第七感应区,脑海中却在快速思考着那张纸条的含义。他知道,在换模过程中,温度的稳定至关重要,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产品出现瑕疵,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只记录换模后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那客户一旦提出质疑,他们将很难解释清楚,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回到操作台前,刘好仃翻开交接本,翻到昨天的记录页。他的眼神迅速在字里行间扫过,就像一位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很快便找到了关于第七感应区的记录。凌晨三点十七分,有过一次温控波动,幅度0.8℃,持续了四分钟。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心中不禁一阵后怕。系统没有报警,就像一个沉睡的哨兵,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人工巡检也没有发现,这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差点就被掩盖过去了。要不是他习惯性比对日志,这数据就会悄无声息地滑过去,而背后可能隐藏的问题也会被掩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他掏出笔,在本子背面画了个小表格:时间、温差、响应延迟、人工干预节点。每一个栏目都写得工工整整,仿佛这是在与潜在的危机较量,每写一笔都像是给自己增添了一份武器。他一边写,一边在脑海中模拟着换模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就像一位军事家在制定作战计划。
小张端着豆浆进来时,看见刘好仃正全神贯注地在写写画画。豆浆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带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就像一阵温暖的风,轻轻拂过车间。
“刘师傅,又琢磨啥呢?”小张笑着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那笑容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
刘好仃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小张说:“你说,要是客户现在打电话来,问我们换模时温度怎么调的,咱们能当场给他调出来看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就像一位守护家园的卫士,担心自己的防线不够坚固。
小张愣了下,挠了挠头说:“可以查日志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查得到实时曲线吗?”刘好仃追问道,眼神中透着一丝犀利,那眼神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刺问题的核心。
“这……得导出来,转格式,再截图。”小张有些犹豫地回答道,他知道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而且耗时较长,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
“那要是他要的是直播时的同步数据呢?”刘好仃步步紧逼,他的问题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指问题的核心,让小张有些招架不住。
小张没接话,低头吸了口豆浆,烫得直哈气。他心里明白,刘好仃说的问题确实存在,只是他们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严重性,就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早会提前五分钟开始。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眼前熟悉的同事们,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就像一位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都能变得更好。他拿起抹布,擦掉昨天的“效果初评”,那动作就像一位书法家在开始新的创作前,先擦拭掉旧的作品。然后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字:“技术响应”。这四个字,如同四个沉重的铅块,压在他的心头,也压在了每一个同事的心头。
“调一下近三个月的设备异常记录。”他对小张说,“特别是换模、启停、温控这几项。”他的语气严肃而坚定,不容置疑,就像一位法官在宣判案件,不容有任何反驳。
小张打开电脑,熟练地操作着。投影上跳出一串条目,每一项都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问题,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三月十二号,冷却水压波动;四月五号,镀膜室真空度异常;昨天凌晨,第七区温控滞后……”小张逐条念着,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就像一位医生在宣布病人的病情,让人心情沉重。
“这些,”刘好仃指着屏幕,“客户现在不问,是因为他们还没想到要问。但他们已经开始看我们的视频了,看得越细,问题就会越多。”他的眼神扫过每一个同事,希望能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就像一位将军在激励自己的士兵,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敌人。
老周坐在后排,默默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翻到一页密密麻麻的参数记录。他从事这一行多年,经验丰富,对于设备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就像一位老中医,对人体的穴位和经络都非常熟悉。他知道,这些问题虽然看似不大,但积累起来,可能会对他们的业务造成致命的打击,就像一颗小小的沙子,可能会让整台机器停止运转。
“我刚查了行业群里的动态。”小张点开一个链接,“南粤玻塑上个月上线了AI温控系统,说是能自动预测膜层均匀性,响应速度在毫秒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叹,他知道,这意味着他们又落后了一步,就像一场赛跑中,对手已经领先了自己很多。
投影画面里,一段视频正播放:操作员轻点屏幕,系统自动生成换模温控曲线,实时调整,全程无人工干预。那流畅的画面,精准的控制,让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撼,就像看到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大家都被这段视频所展示的技术所震撼,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与行业领先水平的差距,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光明,却发现自己离光明还有很远的距离。
刘好仃没说话,转身调出昨天凌晨的日志。画面里,第七感应区的温度线在换模后缓慢爬升,花了近三分钟才回到设定值。那缓慢的曲线,就像一把钝刀,割在他的心上,让他感到无比的疼痛。
“人家是毫秒。”他指着自己的屏幕,“我们是分钟。”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大家的心上,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老周低头看了看自己记下的能耗数据,又抬头看了眼投影,没说话,但笔尖在纸上压出了一道深痕。他心中明白,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把握上的,就像两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观念。
“我不是说要上AI。”刘好仃收回目光,“我是说,我们得知道,我们现在靠的是什么。”他走到白板前,看着那四个字“技术响应”,心中思绪万千,就像一团乱麻,需要慢慢梳理。
他顿了顿,“靠的是老周的经验,靠的是小王的眼睛,靠的是我半夜巡检时多看一眼。可这些,没法直播,没法截图,没法发给客户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他知道,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仅仅依靠经验和人工已经远远不够了,就像一辆马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迟早会被淘汰。
小张张了张嘴,“可现在客户不是挺满意吗?订单也回来了……”他的声音有些微弱,显然对自己所说的话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像一个孩子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订单回来了,是因为他们愿意再看一眼。”刘好仃点头,“可这一眼,已经开始往深处看了。”他走到监控屏前,回放匿名建议里提到的那个片段——换模瞬间。
画面里,机械臂缓缓移开,新模具就位,温度曲线却迟迟没有启动记录。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屏幕,就像在等待一场重要考试的分数公布。
“这里,”他指着屏幕,“没有数据。不是没有发生,是没有记录。”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他知道,这种数据的缺失可能会让他们在客户面前失去信任,就像一个人在别人面前说谎,一旦被揭穿,就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
“客户问‘为什么换模后前五片玻璃要单独抽检’,我们答得出原因,但拿不出实时证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他明白,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业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就像一座大楼失去了根基,随时可能倒塌。
小王站在拍摄区,手机还举着,红灯亮着,镜头正对着控制柜。他的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今天的拍摄能否达到刘好仃的要求,就像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担心自己的表演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我们还在用继电器控制温区。”刘好仃转身,看着大家,“而人家已经在用PLC自动同步数据了。我们拍的是真实,可真实也有保质期。”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声警钟,提醒着大家要正视问题,不要被眼前的“真实”所迷惑。
老周合上笔记本,声音不大:“再慢一步,我们连解释的资格都没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他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就像一只羊掉进了狼群,很难生存下来。
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三行字:
客户开始问技术
我们还在靠经验
再慢一步,信任也会过期
他放下笔,看着众人,“下一步,不急着改,也不急着买。先搞清楚——我们差在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自信,他相信,只要他们能够认清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办法,就像一位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散会后,小王继续拍摄。镜头对准传送带,红灯亮着,画面平稳。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希望能拍摄出最好的效果,就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一幅完美的作品。
刘好仃没走,站在控制柜前,盯着那排老旧的继电器指示灯。黄绿交替,节奏缓慢,像老式收音机的信号灯,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沧桑岁月。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张纸条和今天的会议内容,心中思绪万千,就像汹涌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他伸手摸了摸柜门,金属冰凉,边缘有些锈迹。那些锈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见证着他们设备的老化和技术的落后,就像一位老人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小王调整焦距时,镜头无意扫过他的侧影。画面微微虚焦,只看得见他盯着控制柜的眼神,和那只贴在柜门上的手。那只手,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不甘和对未来的担忧,就像一只渴望自由的鸟儿,被困在了笼子里。
老周路过时停下脚步,看了眼监控屏,又看了眼刘好仃。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他知道,刘好仃身上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要不,”他说,“我先整理一份现有系统的响应延迟清单?”他知道,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就像医生看病,要先了解病人的病情。
刘好仃点头,“嗯,把每次人工干预的时间节点都标上。”他希望这份清单能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就像一幅地图,能够指引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还有能耗。”老周补充,“我刚才算了下,他们AI系统的单位能耗比我们低百分之二十二。”他知道,能耗问题不仅关系到成本,也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像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
刘好仃没接话,只从工具柜里取出一把螺丝刀,轻轻敲了敲控制柜的侧面。声音沉闷,像是敲在旧木箱上。那声音,仿佛是他们设备老化的叹息,又像是对他们现状的一种无奈。
小张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打印的行业报告。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似乎又有了新的发现,就像一个寻宝者找到了宝藏的线索。
“刘师傅,我还找到一家,用的是全数据追踪系统,每块玻璃从进厂到出厂,所有参数都能生成二维码,客户扫码就能看全程。”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叹,他知道,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让客户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
刘好仃接过纸,看了两眼,折起来塞进工装口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他知道,这种系统虽然好,但他们目前还无法实现,就像一座高山,他们现在还无法攀登上去。
“我们现在做不到。”他说,“但得知道有人做到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他知道,他们必须努力追赶,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就像一辆慢车,必须加快速度,才能追上前面的快车。
他走到监控屏前,重新播放那段AI温控视频。画面里,温度曲线如呼吸般平稳,自动校正,毫秒响应。他盯着看了半分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渴望他们的设备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像一个孩子渴望拥有一件新玩具。
然后按下暂停。
“我们不是输在现在。”他低声说,“是还没意识到,现在已经是别人的过去。”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在给自己和同事们打气,让大家不要灰心丧气。
小王还在拍。
镜头里,控制柜的指示灯一闪一灭,节奏缓慢。那闪烁的灯光,仿佛是他们未来的希望,虽然微弱,但却依然存在,就像夜空中的一颗星星,给人带来一丝光明。
刘好仃伸手,把手机支架往左移了两厘米,让光线照得更均匀些。他的动作轻柔而坚定,仿佛在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就像一位建筑师在精心设计一座大楼的基础。
红灯亮着。
画面定格在继电器指示灯亮起的瞬间。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而刘好仃的心中,却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未来,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他心中缓缓展开。
接下来的几天,刘好仃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每天早早地来到车间,先仔细检查交接本,看看是否有新的匿名建议,那专注的神情就像一位侦探在寻找每一个线索。然后便一头扎进设备研究中,他翻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那些厚厚的书籍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他在里面不停地挖掘着宝藏。他对比不同系统的优缺点,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他们车间的升级之路,就像一位探险家在寻找一条通往宝藏的捷径。
小王依然坚持每天拍摄,只是拍摄的内容更加细致。他不仅拍摄设备的运行情况,还记录下刘好仃在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和指令。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画面,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他们的生产过程,就像一位导游,带领客户走进他们的车间,感受他们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