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运输车的尾气在晨光里散成薄雾,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目光落在公告栏上。两张便利贴并排贴着,字迹一模一样:“下一期,能写‘出口订单’吗?”底下多了一行小字:“我们可以试试。”他没伸手去揭,也没说话,只把外套拉链往上拽了拽,转身朝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门一关,他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销售系统里,他调出最近三个月的客户咨询记录,筛选“未成交”和“区域:境外”。十七条信息跳出来,清一色来自东南亚和中东。点开第一条,客户问得很具体,最后一句被他用红笔标出:“你们能提供英文规格书吗?”
他把这十七条打印出来,每一条旁边都写上失败原因:语言不通、回复太慢、理解偏差。纸页翻到最后,他停顿了一下,又翻回第一张,盯着那句“英文规格书”看了两秒,合上文件夹,放进抽屉。然后从笔记本里取出那两张便利贴,夹进本子的最后一页。本子封面写着“未来待办”,旁边放着另一本,封皮上是“创新记录”。
中午吃饭时间,他没去食堂,拎着饭盒去了茶水间。小王正蹲在冰箱前找冰红茶,老李坐在角落喝粥,班组长在微波炉前热饭。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把打印的纸推到桌子中央。
“咱们护角现在能扛五吨,可一句话答不上来,客户就走人。”他指着那句标红的话,“这句,谁看得懂?”
没人说话。小王挠了挠头:“我学过点英语,但专业词儿真不敢乱回。”老李叹了口气:“以前厂里也送人学过,三个月回来,见了老外还是靠手势比划,‘yes’‘no’加‘OK’,再往下就说不出口了。”
班组长插话:“现在真要走出国门,光会说‘hello’可不行。客户问材料成分、耐温范围、运输周期,咱们怎么答?”
刘好仃点头:“所以,不能等订单来了再现学。得有人提前准备好,能看懂邮件,能回话,能对接项目。”
小王眼睛一亮:“那咱们开个英语班?”
“不是开个班就完事。”刘好仃摇头,“得搞清楚,到底谁需要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是光会读邮件,还是得能打电话?是只学产品术语,还是得懂文化习惯?”
老李皱眉:“培训要花钱,人要花时间。万一学完用不上,不就白忙?”
“用不上?”刘好仃掏出手机,点开直播后台,翻出一条新消息,“刚才直播,印尼用户问护角能不能耐高温。咱们没人回,平台自动转了客服机器人,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他把手机递给小王:“下次再有这种问题,咱们得有人能直接回。不是翻译软件,是真人,带着温度地回。”
茶水间安静了几秒。小王低头扒饭,突然抬头:“要不,先摸底?看看谁有兴趣,谁有基础?”
刘好仃笑了:“这主意不错。”
下午巡线时,他路过质检区,听见两个年轻员工在用手机查单词。一个念:“corner guard”,另一个笑:“听着像守门员。”两人反复跟读,发音歪歪扭扭,但认真得像小学生背课文。刘好仃没出声,站在一旁听了会儿,转身走了。
回到办公室,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兴趣可引,基础需补。”然后翻开新一页,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岗位、英语基础、沟通需求、学习意愿。抬头写上:“国际化能力调研初步方案”。
当天晚上的生产例会,他把议题延后了十分钟。等大家汇报完产量和质检问题,他清了清嗓子:“今天加个新话题。”
所有人抬头。
“咱们的产品,现在有人问出口。”他没提便利贴,也没说客户邮件,只说事实,“以后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多。咱们得有人能接得住。”
他顿了顿:“我打算,先成立一个小组,专门摸底——哪些岗位需要对接海外客户?哪些人愿意学外语?学什么内容最实用?”
目光扫过一圈,最后落在小王身上:“你来牵头。”
小王一愣:“我?”
“你年轻,懂网络,之前搞直播也上手快。”刘好仃说,“这事不急,但得有人先动起来。”
老李问:“那培训呢?是不是马上要开课?”
“不急。”刘好仃摇头,“先搞清楚需求。是全员学,还是重点培养?是学口语,还是先练读写?搞清楚再动,不然就是白花钱。”
班组长点头:“对,得有的放矢。”
散会后,其他人陆续离开。刘好仃没走,坐在会议桌尽头,从抽屉里拿出厂区平面图铺在桌上。他盯着培训室的位置看了很久,然后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房间角落轻轻画了个小方框,旁边写了个词:“国际角”。
没解释,也没标注用途,就那么画着。像是在纸上种下一颗种子,还没想好怎么浇水,但已经划定了位置。
第二天一早,小王来找他,手里拿着一张表格草稿:“我列了几个岗位:销售、外贸对接、质检、技术售后。每个岗位可能遇到的沟通场景也写了,比如‘客户问材料标准’‘投诉运输损坏’‘要求定制尺寸’。”
刘好仃接过来看了看,点头:“很细。接下来,发给相关人员填,重点问两个问题:你愿不愿意学?你觉得学什么最管用?”
小王记下,又问:“要不要设个门槛?比如优先选年轻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