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刘好仃把手机从耳朵边拿开,指尖在屏幕上多停了两秒,像是要确认那条消息不是自己眼花。老李转发来的那句“这绳子,真能防摔?”像颗小石子,咕咚一声砸进心里,漾出一圈又一圈的劲头。
他没回微信,也没说话,转身从抽屉里抽出一沓资料,封面上印着“同步带使用说明V1.0”。纸张边角有些毛糙,是打印机刚吐出来时没对齐,但他没去捋平,直接拍在桌上:“阿强,墨西哥那边问了,咱们得把‘防摔’两个字,写进视频前三秒。”
阿强正拧开保温杯喝热水,听见这话差点呛着。他放下杯子,抹了把嘴:“那指南里写的‘常见问题’,是不是也得提前发过去?”
“全发。”刘好仃点头,“连同那个‘每少一次失误省七分钟’的测算表。班长问了,说明他在琢磨——人一琢磨,就快进门了。”
阿强立刻打开电脑,把《应对指南》重新排版,把“自愿参与”“老员工带头”“成本节省”几条加粗加框,又塞进一个压缩包,连同操作视频一起打包。他顺手点开调研文档,翻到墨西哥部分,忽然顿住:“等等,这儿有个备注,之前没注意——车间里三十岁以下的工人占六成,去年还搞过‘青年创新日’,给提点子的发奖金。”
刘好仃凑过来看了一眼,笑了:“年轻人不怕新鲜事,怕无聊。咱们的视频,别整得太正经,加点节奏感,让他们觉得这不是培训,是车间新潮流。”
“我来剪。”小陈探头,“背景音乐用鼓点,画面快切,标题就叫《第一班,不摔跤》——听着像挑战赛。”
阿强一边发送资料包,一边给老李发了条语音:“老李,资料发你了,让他们先看看。要是有人问‘这玩意儿真有用?’你就回一句:‘你们班周一早上摔过几次?’”
刘好仃听着,点头:“对,别讲道理,讲事实。事实最有说服力,尤其是摔出来的事实。”
办公室外头,小阮正抱着一叠打印好的海报草图进来,边走边说:“新加坡工会还没回,但我把‘多元工友节’的官网翻了一遍,他们今年的主题色是蓝绿拼接,跟咱们原来的红黄配色差挺远。”
她把图摊在桌上,几张海报上,“同步带”被设计成丝带模样,绕在两人脚踝之间,背景是不同肤色的手交叠在一起。“我试着调了色,用他们的蓝绿色系,看着顺眼多了。”
小陈凑过来一看,拍大腿:“这不就是‘融入’吗?颜色一换,立马像自己人办的活动。”
“不止颜色。”小阮指着角落一行小字,“我把口号也改了——原来写‘跨文化协作训练’,现在写‘第一天,走齐了,就是一家人’。”
刘好仃盯着看了会儿,笑了:“行,温情牌打得好。等他们回信,咱们就说是‘应景投稿’,不提合作,只说‘咱们工人也有默契故事’。”
小陈立刻打开设计软件:“那我再做个动态版,加点脚步声,配上字幕:‘他们没说话,但步子齐了’。”
“别太快。”刘好仃提醒,“新加坡人讲究体面,太热闹像搞噱头。节奏慢一点,像喝茶,一口一口,味儿才出得来。”
小阮点头记下,又问:“要不要准备点实物样品?万一他们真想试试,咱们能立刻寄过去。”
“寄。”刘好仃干脆,“挑两套做工最好的,黑色尼龙带,刻度清晰,编号打上‘SG-001’‘SG-002’,像限量款。附张卡片:‘第一对走齐的搭档,名字刻在带子上’。”
阿强笑出声:“这招狠,谁不想当‘第一对’?”
“人心就这点儿,”刘好仃淡淡地说,“不怕你提要求,就怕你没存在感。”
资料发了,海报做了,样品也打包了。办公室里那股子紧绷的劲儿慢慢松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快的忙碌。小阮每隔半小时就刷一次邮箱,小陈在剪视频时哼起了小调,阿强甚至把手机铃声换成了老张窑号的录音片段——三声短,两声长,说是“提醒交接别漏检”。
刘好仃坐在桌前,翻着两个市场的反馈记录表。墨西哥那边,老李回话说班长把视频放给几个年轻工人看了,有人笑,但笑完说“下周换班,可以试试”;新加坡工会虽没回信,但官网流量数据显示,他们那条视频链接被点击了十七次,最长一次停留了四分半钟。
“十七次不多,但四分半钟——”小阮眼睛亮亮的,“说明有人认真看了。”
“那就再推一把。”刘好仃说,“小陈,视频再剪个一分钟精简版,重点放‘走齐’那一段,发到咱们的行业论坛,标题就写:《新搭档第一天,没摔,也没吵》。”
“要不要加个话题?”小陈问,“比如‘无声的默契’?”
“加。”刘好仃点头,“但别太刻意。就像往水里扔石头,咱们只管扔,看谁接得住。”
几天后,小阮在整理后台留言时,发现一条新消息。不是来自墨西哥,也不是新加坡,而是某个第三方行业媒体的编辑,留言问:“你们那个‘同步带’训练,是真的在工厂落地了?能不能做个专题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立刻叫来刘好仃和小陈。
“媒体主动找上门?”小陈瞪眼,“这比咱们发通稿强多了。”
“别急着答应。”刘好仃沉住气,“先问问他们想写什么角度。要是写‘中国工人教外国人走路’,咱们不接;要是写‘不同语言的人怎么找到共同节奏’,可以谈。”
小阮立刻回复,没过两小时,对方回信:“我们想写‘现代工厂里的古老智慧’,重点是‘非语言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