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把这视频剪成一分钟短片,投给几个建筑类公众号,再在行业论坛发帖。标题就写:‘一块玻璃的24小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李反应最快:“还可以搞线下体验日!邀请潜在客户来厂里,亲眼看看生产线,再带他们去‘未来工场’实地参观。”
“就这么办。”刘好仃点头,“别光说我们做什么,要让他们看见我们做成什么样。”
活动定在第十天。没想到,反响出乎意料。
来的不只是客户,还有两家本地媒体的记者,说是看到论坛帖子,觉得“挺有意思”,来拍个专题。更意外的是,一位来自深圳某设计院的总工,看完生产线后当场表示:“我们新接的写字楼项目,想试试你们的调光玻璃。”
“您提要求。”刘好仃笑着递上名片。
“能不能做弧形?”对方问,“我要用在大堂的曲面墙上。”
“能。”刘好仃答得干脆,“下周出样品图。”
会后,小林偷偷问:“真能做?咱们的生产线……”
“不能也得能。”刘好仃眨眨眼,“客户提需求,是给我们出考题。答得好,就是订单;答不好,才是损失。”
海外那边也传来好消息。马来西亚的检测报告出来了,各项指标达标,认证流程进入最后阶段。代理公司发来消息:“当地一家生态酒店想用你们的玻璃做屋顶,问能不能定制颜色?”
刘好仃看着邮件,笑了。他拿起笔,在笔记本边缘记下一行字:“客户要弧形,要颜色——个性化,是下一个突破口。”
两周后,国内项目传来中标消息:他们以“技术+服务”综合评分第二,拿下“未来工场”的玻璃供应合同。虽然金额不大,但对方明确表示,后续还有两期扩建,优先考虑合作。
海外更进一步,那家生态酒店正式发来合作意向书,要求提供三款不同透光率的样品,并附上了建筑图纸。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窗前,看着楼下装车的工人把第一批出口样品搬上货车。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来,在地板上投出斑驳的光影,像水波一样轻轻晃动。
小林走过来,手里拿着新打印的行程单:“下周去杭州,艺术馆项目要开第二次协调会。对方说,希望咱们的玻璃能配合节气变化,比如清明时雾面图案是细雨,冬至是落雪。”
刘好仃接过单子,没急着看。他抬头望了眼天,云层薄得几乎透明,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来。
“告诉他们,”他说,“我们不仅能做节气,还能做情绪。”
“情绪?”
“比如,”他笑了笑,“客户走进大堂,玻璃自动调成暖色调,像在说‘欢迎回来’。”
小林愣了下,随即笑出声:“那咱们不是做建材,是做管家了。”
“管家也好,朋友也罢。”刘好仃把行程单折好塞进衣兜,“只要人家愿意抬头看一眼这块玻璃,觉得‘这东西懂我’,就成了。”
他转身往外走,脚步轻快。走廊尽头,技术部的小王正举着平板站在新系统操作台前,抬头喊:“刘工!新订单的数据已经导入,生产排期可以自动匹配了!”
“好。”刘好仃挥了下手,没停下。
他穿过车间,顺手从架子上取下一块刚下线的玻璃。阳光照在上面,泛出淡淡的蓝绿色,像一片被风托起的树叶。
他对着光看了看,低声说:“准备接新活了。”
工人们从他身边走过,有人喊:“刘工,下午还要试弧形模具!”
“记得带图纸。”他应着,把玻璃轻轻放回原处。
抬头时,厂区电子屏正跳出一条新消息:
【“玻璃艺术馆”项目合作意向确认 | 国内低碳建筑展邀请函已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