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巴西是红点。”小王补充,“创意多,市场活,但税务政策一年三变,上个月还能免税,下个月就加征30%。”
“日本是黄点。”小陈翻着笔记,“他们对细节要求变态,比如玻璃边缘的倒角角度,必须精确到0.1毫米,但一旦认可你,忠诚度极高。”
刘好仃站在地图前,看了一会儿,忽然问:“有没有哪个国家,看起来不起眼,但信息里藏着‘反常’的点?”
三人愣住。
“反常?”小王皱眉。
“对。比如,明明气候不适合,却大量采购调光玻璃;或者,明明经济一般,却愿意为高端产品买单。”
小林翻着笔记,突然停下:“老挝……有个客户,买了咱们最贵的智能玻璃,装在了一家小学的教室里。说是为了‘让孩子看到科技的光’。”
“小学?”小陈惊讶,“那得花不少钱吧?”
“是。”小林点头,“而且他们国家电力都不稳定,智能玻璃需要持续供电……这不矛盾吗?”
刘好仃眼神一动,没说话,只是在老挝的位置贴了张粉色便签,上面写了两个字:“为什么?”
会议继续。他们开始整理分析报告,试图归纳出几条共性规律。可越理越乱。
“德国客户关注‘合规’,日本客户关注‘精度’,美国客户关注‘个性定制’,非洲客户关注‘耐用’……咱们的产品,总不能每块玻璃都带个‘全球适应系统’吧?”小王苦笑。
“而且,”小陈补充,“有些需求是冲突的。北欧要保温,东南亚要散热;中东要防沙,沿海要防盐雾。咱们怎么兼顾?”
刘好仃听着,慢慢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国际市场,不是一块玻璃能照透的镜子,而是一面万花筒——转一下,全是新花样。”
他合上本子,环视三人:“所以,咱们得出一个结论。”
“什么结论?”小林问。
“国际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刘好仃语气平静,“信息碎片化,需求多样化,文化差异深,规则不统一。想靠一套方案打天下?不可能。”
小王皱眉:“那……我们还做吗?”
“做。”刘好仃点头,“但得换打法。不能广撒网,得精准钓。不能只听翻译,得听语调。不能只看数据,得看眼神。”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复杂多变”四个字下重重画了一道线。
“调研不能急。但我们得先认清——这水,有多深。”
办公室陷入短暂沉默。窗外,厂区的叉车正缓缓运走一车玻璃,阳光在板面上跳跃,像无数碎金。
小陈忽然开口:“那……我们是不是该列个‘优先调研国家清单’?结合刚才的分类?”
“该。”刘好仃说,“但别急着列。先投票。”
“投票?”
“对。”他拿出三张小纸条,“每人写三个最值得深挖的国家,不许讨论,写完交上来。”
三人低头写。刘好仃背着手,站在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红黄绿蓝的标签。
小林交上纸条,脸上带着一丝犹豫。
小王写完,轻轻吹了吹墨迹。
小陈最后一个交,嘴角微微上扬。
刘好仃收齐纸条,一张张展开。
第一张:越南、巴西、冰岛。
第二张:德国、日本、阿联酋。
第三张:加拿大、泰国、老挝。
他看着最后一张,目光在“老挝”上停了几秒。
然后,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新的三个词:
越南 —— 增长快,需求实
巴西 —— 创意多,市场活
老挝 —— 反常点,待解谜
“三个国家。”他转身,语气沉稳,“先从它们开始。”
小林忍不住问:“可老挝……真的值得优先吗?市场那么小。”
刘好仃没直接回答,而是翻开笔记本,指着那张粉色便签:“一个穷国的小学,花大价钱买智能玻璃,还说是‘为了孩子看到光’。”
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有时候,最奇怪的选择里,藏着最真实的需求。”
他合上本子,看向三人:“谁愿意去老挝,跟那位校长聊一聊?”
小陈刚要举手——
门被推开,行政小张探头进来:“刘工,冰岛客户回邮件了。说他愿意接受访谈,但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