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先不谈算不算。”刘好仃看着窗外17号炉稳稳运行的绿灯,“先谈能不能做成。规则是人定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总不能等路修好了才敢迈步。”
会议定在下午四点。
小林提前十分钟调试好视频系统,屏幕上陆续跳出两个头像:深大团队负责人是位戴黑框眼镜的研究生,SZPT实验室主管则是个扎马尾的女老师,背景里堆满了仪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这边可以提供两小时设备使用窗口。”马尾老师开门见山,“但得提前上传操作流程,我们得审核安全性。”
“没问题。”研究生点头,“方案文档已共享,所有参数都标注了理论依据。”
刘好仃坐在中间,听着两边你来我往地敲定细节:实验时间、数据格式、样品编号规则……他没插话,只是在本子上记下几个关键词:“等离子功率”“处理时长”“附着力测试标准”。
会议快结束时,小林突然举手:“那个……三方协作,数据权限怎么设?谁能看到全部?谁只能看片段?”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合上本子,说:“先干起来。规则边走边定。现在最怕的不是分不清,是没人敢开始。”
众人点头,电子签名依次落下。
会后,小林在G-PULSE后台新建了一个标签:“协作链-001”,把深大方案、SZPT设备预约、测试窗口安排全部归入其中。页面刷新,一条完整的协作链条首次成形——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产线验证,像一根刚刚拧紧的螺丝。
刘好仃站在他身后看了会儿,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下他的肩。
傍晚六点,一封新邮件跳进收件箱。
发件人:[email protected]
主题:Re: 关于退火区气流调控的进一步交流
正文只有两行:
“感谢您的回复。我们很乐意分享更多细节。附件为完整试验记录(含风速与温度曲线),另附一段现场视频。如需进一步沟通,我可在越南时间每周三晚八点上线。”
刘好仃点开附件,PDF文件里密密麻麻的数据间,夹着一张手绘的气流分布图。视频点开后,画面有些模糊,但能清楚看到一组简易导流装置在冷却区边缘缓缓运转,仪表上的振动值明显回落。
他把视频拖到第二遍,忽然注意到角落里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箱,上面贴着标签:SONIC-01。
“声波……”他低声念着,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转而打开笔记本,翻到那页写着“声波?”的纸,重重画了个圈。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在“越南-胡志明”下方添了一行小字:“周三晚八点,视频对接”。又在旁边画了只简笔耳机,仿佛已经听见越洋的电流声。
回到座位,他打开G-PULSE后台,在“协作链-001”标签下新增一条记录:“跨境技术协作-待启动”,然后把越南的试验视频截图上传,标注:“声波干预可行性待验证”。
小林凑过来:“您真打算跟他们视频?时差三个小时呢。”
“差三个小时,又不是差三个星系。”刘好仃笑了笑,“他们愿意亮家底,咱们就得接得住。”
他正要关机,阿芳匆匆进来,手里举着平板:“SZPT那个学生,就是画导流板的,他刚提交了个模拟数据,说加装导流后,气流均匀度能提升18%。”
刘好仃接过平板,看着那张粗糙但逻辑清晰的仿真图,没说话,只是打开“G-PULSE-合作线索”文件夹,新建文档,命名为:“导流板试制-待排期”。
他合上电脑,窗外天色已暗,17号炉的绿灯依旧亮着,像一颗不肯休息的心。
临走前,他顺手把抽屉里的旧U盘拔下来,插进小林的备用机,拷贝了最新版的协作链日志。
U盘指示灯一闪一闪,像在默默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