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第278章 法正求赏,陈子元定局(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最新章节。

冬日的早朝比往常更冷。

青铜漏壶里的水结了薄冰,丹墀下的青砖浸着霜色,官员们的朝靴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咔嚓声。

陈子元站在文官首列,看着殿门被宦官推开时卷进的冷风掀起几缕垂落的朝珠,突然想起昨夜陈宫走后,自己在廊下看雪时的那片融雪——此刻的朝堂,大概也快到冰消雪融的时候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司礼太监的尖嗓刚落,右班队列里便迈出一人。

玄色官服绣着金线云纹,腰间玉玦相撞发出清响,正是益州军师法正。

他抬头时,眼角的细纹里还凝着晨露,嘴角却挑着惯有的三分挑衅:"臣法正,为灭吴之功请赏。"

殿内霎时安静得能听见炭盆里松枝爆裂的轻响。

"放肆!"

光禄勋马良第一个甩袖出列,朝珠在胸前晃得急:"灭吴乃陛下运筹、三军用命,岂容你一人贪功?"他脖颈涨得通红,手指几乎戳到法正衣襟:"更遑论早朝请赏,成何体统!"

"体统?"法正挑眉,指尖叩了叩腰间玉牌,"当年陛下入蜀,庞士元中箭落凤坡时,马大人可在雒城城头谈体统?"他突然提高声音,震得殿角铜鹤香炉里的轻烟都晃了晃,"臣献奇计取涪关,率偏师断吴军粮道,夜袭牛渚矶烧其战船三百艘——这每一件,都记在军报里,压在陛下御案上!"

几个老将跟着出列。

前将军关羽抚着长髯,丹凤眼微眯:"孝直所言非虚。

牛渚矶一役若迟半日,江东水师便可突围入海口,灭吴之战至少要拖半年。"

"关将军!"太仆卿张裔急得直跺脚,官帽上的珊瑚珠蹭着肩头,"可他这请赏的折子......"他从袖中抖出一卷纸,"臣等今早才见着,竟写着'灭国首功,当得丞相长史之位'!

这职位本是丞相副手,哪有臣子自己开口要的?"

陈子元垂眸盯着自己腰间的丞相印绶。

殿内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有骂法正跋扈的,有叹其直率的,有偷偷看他脸色的。

他想起昨夜陈宫说的"贺礼",此刻才明白法正的"贺"字里藏着怎样的锋刃——灭吴之后,益州旧臣与荆州新贵本就暗流汹涌,法正偏要在这节骨眼上把"功"和"赏"摊在阳光下。

"够了。"

刘备的声音像块冷铁砸进沸汤。

他坐在龙椅上,指节抵着下颌,目光扫过殿中众人:"孝直的折子,朕看过。"他抬手示意宦官,"念。"

小黄门捧着明黄奏疏展开,声音尖细却清晰:"臣法正,蒙陛下信任,得掌益州军机。

今江东既灭,臣有三求:一求迁丞相长史,协理朝政;二求准臣父母迁居洛阳,承欢膝下;三求赐城中商铺五间,以为子孙谋生之资。"

"什么?"

"商铺?"

议论声炸成一片。

张裔的珊瑚珠差点晃掉,瞪圆了眼:"他灭吴首功,竟只讨五间商铺?"马良的脸从红转白,手指绞着朝服下摆:"那丞相长史......"

"丞相长史之职,原是朕要赏的。"刘备打断他,目光转向陈子元,"子元,你说。"

陈子元向前一步,靴底与青砖相碰的声响格外清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