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最新章节。
林深刚把共享枢纽的"月度之星"奖状贴在墙上,就被张大爷堵在了楼梯口。老爷子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帮赵大爷买菜3次,修轮椅1回",字缝里还画了个歪嘴笑脸。
"小林你给评评理!"张大爷往沈砚舟手里塞了个搪瓷缸子,"这时间咋算积分?我帮赵老头买菜,来回半个钟头;修轮椅蹲了俩小时,总不能跟年轻人跑趟腿算一样分吧?"
沈砚舟刚调试完共享平台的新功能,闻言乐了:"您这问题提得好!咱不如在枢纽旁边再弄个'时间银行',把大家帮人的时间存起来,以后自己需要了,再兑别人的帮忙。就跟存钱似的,存的是人情,取的是实在。"
"时间银行?"林深摸着下巴琢磨,"这不就是把'你帮我一时,我帮你一世'落到纸上了?上次李姐说她婆婆住院,想找人搭把手陪夜,社区里好几个年轻人举手,可她总觉得欠人情,要是能算成时间积分,她心里就踏实了。"
正说着,刘奶奶挎着菜篮子从楼下上来,篮子里晃悠着两把水灵的小葱:"可不是嘛!我那重孙子周末没人带,对门小周帮我看了半天,我想请她吃顿饺子,她非说'奶奶您教我包饺子就行'。这要是能算时间账,她教我用智能手机,我教她包饺子,不就两清了?"
穿西装的男人抱着刚修好的书架路过,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我爸上周想找人帮忙搬个大衣柜,找搬家公司要花两百块,其实社区里年轻小伙子搭把手就行,就是不好意思开口。这时间银行要是能成,大家互相帮着,既省钱又热乎。"
林深干脆在共享枢纽的公告栏上贴了张"时间银行征集意见表",红笔写着"你帮我1小时,我记1分;将来你需要,我还1小时"。没到午饭点,表格周围就围满了人,铅笔头在纸上戳得沙沙响:
"我会修水管,1小时算1分,想兑个年轻人帮我剪草坪——6栋老王"
"我能陪独居老人聊天,1小时换1分,将来想兑人帮我接孩子——2栋小陈"
"我教广场舞,1小时换2分(这活儿费嗓子),想兑人帮我弄社保认证——刘奶奶"
"你看刘奶奶多精!"沈砚舟笑着指那行字,"昨天我还刷到新闻,说现在全国好多社区都在搞时间银行,上海有个社区,老人存了500小时陪护时间,后来自己住院,直接兑了年轻人的陪夜服务,特方便。"
林深找出个硬壳笔记本当"时间总账本",封面写着"社区互助时间银行",第一页工工整整画了表格:存户姓名、服务内容、时长、积分、兑换记录。"咱得把规矩定明白,体力活和技术活分值一样,毕竟帮人都是真心;但特殊需求比如深夜陪护、紧急维修,能加倍积分,人家付出的精力不一样。"
张大爷凑过来看了半天,突然拍大腿:"我先存!昨天帮赵老头修轮椅蹲了俩小时,算2分;上周教小虎修自行车,一个钟头,算1分。将来我要是动不了了,就兑年轻人帮我推轮椅晒太阳!"
说干就干。沈砚舟在共享平台上加了个"时间银行"模块,能扫码签到计时,还能自动生成电子存折。林深则在枢纽里摆了张木桌,放着总账本和几本分册,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手写登记。
第一天开张,时间银行就热闹得像赶集。穿花衬衫的大叔扛着梯子来登记:"刚帮4栋李奶奶换了灯泡,爬高上低的,算1小时不?"
"算!"林深在本子上记上,"您这属于高空作业,能算1.5分。"
刘奶奶系着围裙跑进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我教小周包饺子,从剁馅到下锅,俩钟头!她学会了,我也累出一头汗,得算2分吧?"
小周紧跟着进来,手里举着个保鲜盒:"奶奶教得细,我给她装了盒刚做好的草莓酱,这不算积分,算额外谢礼!"
正登记着,门口传来赵大爷的咳嗽声。老爷子拄着拐杖,手里攥着张纸条:"我......我能存不?我没啥力气,但我会讲故事,年轻时在码头扛过大包,能给孩子们讲讲以前的事,1小时算1分行不?"
林深赶紧扶他坐下:"太行了!您这是精神财富,得算2分!昨天小虎还说想听码头的故事呢,下午就让他来找您。"
赵大爷眼睛一亮,腰杆都直了点:"真的?那我今天就开讲!讲我第一次扛三百斤麻袋,差点把腰压断了......"
时间银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两天就传遍了整个社区。95后小夫妻抱着瑜伽垫来登记:"我们周末在广场教大家练瑜伽,1小时算1分,将来想兑人帮我们遛狗——俩金毛,特能跑!"
开打印店的小王搬来台旧打印机:"我帮老人免费打印病历,1小时算1分,将来我忙不过来,想兑人帮我看店两小时。"
最热闹的是"代际互助角"。张大爷带着群年轻人蹲在共享枢纽门口,手里拿着扳手教修自行车:"这链条不能太紧,跟穿裤子似的,勒得慌就走不动道......"年轻人则拿着手机,教老爷子们用地图软件:"您点这儿搜菜市场,连哪家用秤准都能看着......"
"你看这场景,"林深翻着时间总账本,眼里的笑意藏不住,"开馆三天,存了127小时,兑了36小时。最有意思的是李姐,她帮刘奶奶取药存了3分,转头就兑了小吴帮她修电脑——她说'以前总觉得欠人情,现在拿着积分本,跟走亲戚似的自然'。"
沈砚舟正在调试"时间存折"的实体卡,卡面印着社区的老槐树,背面是行小字:"时间不等人,但人情能存根"。"昨天系统统计,60岁以上老人存的多是技能时间,比如修东西、讲故事;年轻人存的多是体力时间,比如搬家、接送;中年人最忙,又存又兑,像个周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