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最新章节。
124 智能物联的循环计划
林深家的旧洗衣机最近有了新归宿。系统检测到它虽然噪音大但核心部件还能用,弹出提示:"您的洗衣机可参与'家电再生计划',回收后将拆解重组为社区图书馆的自动翻书机,可兑换300积分+上门搬运服务"。他点了确认,第二天就有人上门,"这机器拆下来的电机,能改造成儿童摇摇车的动力装置,一点不浪费"。
社区的"智能物联站"里藏着不少门道。张阿姨把孙女穿小的衣服放进回收柜,系统扫码识别:"纯棉连衣裙2件,适合3-4岁女童,已匹配给5栋低保户的小敏,她妈妈说'太合身了'";年轻人淘汰的电竞椅被改造成"社区电竞角"的装备,"已消毒翻新,坐上去打游戏比新的还舒服",还贴着手写标签:"原主人说这椅子陪他拿过校赛冠军"。
"这循环计划,是让每样东西都能好好发挥余热,不白白糟蹋。"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物联站,他刚从国际循环经济峰会回来,虚拟工装裤上满是齿轮图案,"你看这'物品生命周期管理',你家的冰箱从出厂到报废的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快坏时系统会问'想修还是想换?修的话附近有3家靠谱维修点,换的话旧冰箱能抵800块'"。
林深跟着物联站管理员体验"旧物改造工坊"。女儿想把奶粉罐做成存钱罐,系统立马推送"卡通钻孔模板","先在侧面钻个投币口,再用丙烯颜料画成小熊";旁边的王师傅在用旧手机改造成监控摄像头,"系统给了拆解教程,把镜头拆下来装在鞋盒里,就能监控阳台的花草"。管理员小李指着墙上的大屏幕:"上周全社区回收的旧物,相当于少砍了20棵树,省了3吨水"。
循环计划推行一年,家里的闲置物少多了。有直播"旧物交换市集"的,居民带着改造好的物件来摆摊,"我用牛仔裤改的围裙换了个用酒坛做的花盆";有播放"材料共享库"的,装修剩下的油漆、瓷砖都能存在库里,"您家剩的半桶白漆,402的李姐刷儿童房正好用得上";还有展示"数字旧货铺"的,想找老式缝纫机的,系统能搜到"全城有12台闲置,3台愿意出租,日租金15块"。
发改委的循环经济报告里写着:"试点社区的资源回收利用率从43%升到91%,生活垃圾减量72%,连快递包装都能直接种多肉,因为系统推荐了可降解材料"。林深给老家寄了套"智能废品分类箱","现在我爸捡的塑料瓶不用堆院子了,扫码投进去直接变现,上个月换了台新收音机"。
沈砚舟在国际环保博览会上展示了个特别的展品:"这是用100个旧手机电池做的应急灯,能在停电时亮30小时,我们在灾区捐了1000个"。他突然指向观众席:"那位戴手套的师傅,你改造的旧自行车成了社区共享代步车,每天有50人用;穿碎花裙的大姐,你发起的'旧衣改娃娃'活动,让200个留守儿童收到了礼物"。全场鼓掌时他补充道:"智能物联不是要大家买新东西,是让旧东西也能有尊严——毕竟,万物有灵,哪怕是个破碗,也能种出好看的花。"
125 智能技能的孵化计划
林深最近在社区"技能银行"里存了不少"时间币"。上周教快递员小周用Excel做台账,系统记了2小时;这周帮邻居调无人机参数,又赚了1.5小时。"等存够10小时,就能兑换张师傅的'红烧肉秘方'教学,他做的红烧肉据说能下三碗饭",他对着手机盘算着,屏幕突然弹出:"您的无人机调试技能被3人点赞,已升级为'中级技能',可收费教学"。
社区的"技能孵化器"更神。退休厨师李师傅想教年轻人做卤味,系统帮他设计课程:"第一课'选香料'(用AR展示30种香料),第二课'调老汤'(配智能测温仪),学费99块,包教会";开网约车的王哥想副业修电动车,输入"有机械基础+晚上有空",系统匹配了"电动车维修速成班","每周三、五晚上7点线上课,实操课用社区的报废电动车练手"。
"这孵化计划,是让每个人的本事都能变成饭票,还能帮到人。"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技能教室,他刚从国际职业技能论坛回来,虚拟衬衫上别着"技多不压身"徽章,"你看这'技能基因测序',输入你的兴趣和特长,系统能算出你适合学啥,比如林深你动手能力强,推荐学'智能家居调试',现在这行时薪80块"。
林深跟着女儿体验"儿童技能启蒙"。小家伙说想当"宠物医生",系统立马推送"迷你兽医套装","先用3D打印的小狗模型练听诊,再去社区宠物站当小助手"。周末带她去给流浪猫喂粮,系统会讲解:"小猫的耳朵脏了要用棉签轻轻擦,你看张医生是怎么弄的",女儿学得有模有样,还得到了"爱心小兽医"电子勋章。旁边的老太太在学"短视频剪辑",智能剪辑软件会自动识别"孙子生日最精彩的10秒","点这个按钮就能加音乐,比找人做省200块"。
孵化计划推行两年,社区里藏龙卧虎。有直播"技能达人秀"的,修鞋师傅用智能缝纫机补的鞋比新买的还结实,"这针脚间距系统算过的,能穿三年";有播放"家庭技能树"的,一家三口各有所长,"爸爸修家电+妈妈做烘焙+孩子剪视频,组合成'家庭服务套餐',周末帮邻居上门维修还送小蛋糕";还有展示"技能扶贫"的,系统教山区妇女做"智能刺绣","图案用手机选,机器自动描线,绣好的围巾能卖200块一条"。
人社部的技能报告里写着:"居民副业收入平均增长47%,社区技能自给率达83%,连小学生都会用3D打印修玩具了"。林深把自己的"无人机调试课"录成视频,"系统说有120人想看,分成能给女儿买套新绘本"。
沈砚舟在国际技能大会上展示了段视频:"这是非洲青年用我们教的'智能修车术'开的修理厂,现在每月能赚3000美元"。他突然指向观众席:"那位戴厨师帽的大爷,你线上教的'老年营养餐'课,学员破万了;穿工装的小伙,你发明的'残疾人辅助工具',让500人能自己吃饭了"。全场沸腾时他补充道:"智能技能不是要培养多少大师,是让普通人有点傍身的本事——哪怕只是会修个拉链,能帮到别人,自己也体面。"
126 智能社区的共治计划
林深最近在社区APP上投了人生第一票。系统推送"关于小区篮球场改造的投票",附带着三维效果图:"方案A(加遮阳棚+2个充电桩)vs方案B(扩大场地+儿童游乐区)",下面还有居民的讨论:"我选A,夏天打球太晒" "选B吧,能同时带娃"。他点了A,三天后收到结果:"方案A以58%票数通过,下周开工,您可申请成为质量监督员"。
社区的"智能议事厅"更有意思。物业想涨物业费,必须先在系统提交"成本明细","电梯维护费涨了15%是因为换了智能梯控,保洁费没变但增加了垃圾分类服务";居民有意见可以"拍砖",系统会统计高频问题,"37人提到'绿化不够',物业已承诺补种10棵树"。居委会张主任说:"以前开业主大会,来的人还没吵架的多,现在线上投票率92%,谁也别想糊弄"。
"这共治计划,是让住这儿的人真能说了算,不是光交钱当冤大头。"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居委会,他刚从社区治理国际论坛回来,虚拟马甲上印着"我的社区我做主","你看这'权力天平系统',物业和业主的权利义务列得明明白白,比如物业有权收物业费,但必须保证'电梯故障15分钟内到现场',做不到就扣绩效"。
林深跟着社区志愿者体验"智能公示墙"。点开"公共收益"栏目,小区广告位的收入、共享车位的分成清清楚楚,"上个月赚了8000块,60%用来修健身器材,40%买了儿童滑梯";想提议"增加夜间巡逻",系统会显示"已有23人附议,达到50人即可启动讨论"。志愿者小陈展示着后台:"上周处理了12个问题,最快的'路灯不亮'两小时就修好了"。
共治计划实施一年,小区越来越像个家。有直播"邻里法庭"的,两家因漏水吵架,系统自动调取"房屋结构图+过往维修记录","302的防水没做好,责任在他,但402装修时破坏了防水层也有责任",最后各担一半费用;有播放"社区基金"的,居民捐的钱由系统管理,"王大爷捐了200块,指定用于流浪猫救助,每笔支出都有照片为证";还有展示"文化公约"的,大家投票定下"晚上10点后广场舞音量调低","快递车不准进单元门",违反了系统会提醒,三次以上公示。
民政部的社区治理报告里写着:"试点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达96%,纠纷调解成功率100%,连物业费收缴率都从70%升到99%"。林深老家的村子也用上了这套系统,"我爸说现在村支书想承包鱼塘,全村人都能在手机上看合同,谁也别想耍猫腻"。
沈砚舟在国际社区论坛上展示了个特别的装置:"这是我们的'社区大脑',能实时显示居民需求、资源分布,就像给社区装了个心脏"。他突然指向观众席:"那位戴红袖章的大妈,你牵头的'社区公约'被全国推广了;穿西装的物业经理,你管的小区成了'零投诉模范',秘诀是每周开线上茶话会吧"。全场鼓掌时他补充道:"智能共治不是要搞高科技民主,是让住在一起的人能好好商量——毕竟,家不是谁一个人的,是大家的。"
127 智能信息的过滤计划
林深最近总算不用被手机弹窗烦死了。早上刷新闻,系统自动标红"您关注的无人机政策更新了",灰色显示"明星八卦(您30天未点击)";老婆网购时,屏幕只跳出"比您预算低20%的同款洗衣机",那些"9.9元秒杀"的垃圾广告直接被挡在门外,"已为您拦截17条诈骗信息,3条虚假宣传"。
社区的"智能信息站"更贴心。张大爷想查"高血压用药指南",系统会先筛掉"祖传偏方",只留三甲医院的文章,"您吃的硝苯地平不能和西柚同服,已同步到您家智能冰箱,放西柚时会提醒";找工作的年轻人输入"学历高中+想找快递工作",屏幕上只显示"无押金+月薪6000以上"的正规岗位,"这家快递公司上周被投诉过拖欠工资,已帮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