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长岭县,地处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位于北纬43°59′至44°42′、东经123°04′至124°45′之间 ,其东西最大距离达1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7千米,全县幅员面积5736.3平方千米,广袤的土地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东与农安县接壤,南与公主岭市、双辽市交界,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毗连,北与通榆、乾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兼具了东北平原的雄浑与草原文化的豪迈。
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印记
长岭县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设县之前,这里曾是游牧之地,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商至西周时期,它介于鬼方、肃慎两族之间;东周至秦归属于东胡;汉至三国时期,这片土地属鲜卑族;晋至隋又归契丹族;唐朝时,归河北道松漠都督府辖;五代十国时,再次被契丹族占据;辽至北宋,属于上京道乌古部乌古敌烈统军司辖;金至南宋,隶属金临潢府路东北路招讨司辖;元朝时,这里成为蒙古王公斡赤斤的封地,属中书省宁昌路折连川辖;明朝时,是蒙王兀良哈的领地;清初依旧是兀良哈领地,后来被封为扎萨克辅国公牧地,属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辖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月9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人向清廷奏请,在吉林“省城之西郭尔罗斯所放蒙荒地,长春、洮南两府道,拟于适中之长岭子地方设知县一员,名曰长岭县” 。同年12月26日,光绪御笔朱批会议政务处议复,增设“吉林省属长岭县”,“酌派设治委员先行试办” 。设治初期,“花翎四品顶戴准补双城厅通判,蒙荒行局总理兼任试办长岭县设治委员张呈泰,暂就伏龙泉原设蒙荒行局”,启用“长岭县设治委员之关防”任事理政 。同年秋天,将新安镇(原属农安县)以北新垦旗地,“并析农安县西境农家、农齐、农国3区置长岭县” 。设治委员办公地点也从伏龙泉迁驻长岭子屯(今长岭镇)办公,并在长岭子屯东头(今东门外道南)设临时衙署、临时监狱(均租用民房),同年10月又设邮政局、税务处等。长岭县设治后,先将农安县划拨的农家、农齐、农国3个区改划为长升、长恒、长济、长豫4个区,接着又在长岭子增设长益区。
1909年8月6日(清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一日),撤销长岭县设治委员,开始启用木质的“长岭县之关防”印章,正式设县。当时的县城住户不足200户,居民不过千人。此后,长岭县的隶属关系也历经多次变化。1913年(中华民国2年)实行官制改革,长岭县划归吉林省西南路道尹管辖;1914年6月,西南路改为吉长道,长岭县隶属吉长道管辖;1919年将11个乡改为11个区;1929年(中华民国18年)2月25日,废除道级建制,长岭县直隶吉林省 。1930年遭涝灾后,全县11个区缩变为8个区:一区(县城)、二区(流水坨子)、三区(太平山)、四区(利发盛)、五区(新安镇)、六区(七号即鲍家烧锅)、七区(北正镇)、八区(泰和镇) 。1938年1月,日伪政权实行街村制,全县8个区改划为一个街(长岭街),16个村(固鲁玍、流水坨子、二龙山、太平山、老爷庙、李药铺、利发盛、三县堡、福庆长、腰坨子、新安镇、郎家窝堡、鲍家烧锅、西八大公司、北正镇、泰和镇) 。1941年7月1日,四平省成立,长岭县划归四平省管辖,太平山、老爷庙、李药铺、泰和镇划出,太平川、保康划入,全县辖1街14村 。
1946年2月,长岭县建立了人民政府,隶属辽西省二专署;同年6月,辽西省改称辽吉省,长岭县改隶辽吉省二专署 。1947年,长岭县下辖9个区;1948年7月,辽吉省改称辽北省,长岭县隶属辽北省二专署 。1949年4月,东北实行新区划,长岭县划归吉林省 。1956年长岭县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白城地区行政公署),同年3月,保康划出,6月茂林划入,同时,县内撤销9个区,重建3个区、48个乡和4个乡级镇 。1957年5月,将3个区调整为5个区;1958年2月,撤销5个区,将48个乡、4个镇调整合并为22个乡、2个镇 。同年9月,全县24个乡镇组合成立10个人民公社:黎明(长岭镇)、跃进(流水)、超英(利发盛)、新华(新安镇)、红光(茂林)、松辽(前七号)、东风(大兴)、红旗(太平川)、金星(北正镇)、红星(太平山) 。1961年2月,茂林镇公社划归双辽县;同年4月,将9个公社划为26个公社,分别是长岭镇、东六号、太平、龙凤、流水、集体、光明、太平山、朝阳、永久、利发盛、福庆长、三县堡、东岭、腰坨子、新安镇、二里界、前七号、十家户、永胜、大兴、八十八、太平川、三十号、北正镇、三团等 。1962年5月,又分划出双龙、新风、七撮、海青等4个公社;1964年7月,长岭镇、太平川先后改为镇建制 。1966年4月,朝阳公社划归农安县,巨宝山、三青山两个公社划入长岭县 。1983年1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1984年12月,巨宝山、前七号、新安镇、太平山4个乡改为镇 。1992年7月1日,建立松原市,长岭县划归松原市管辖;同年12月,北正镇、三青山、大兴3个乡改为镇 。1994年6月,又有利发盛、永久、流水3个乡改为镇 。
在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特别声名远扬的历史人物,但无数平凡的长岭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长岭的历史。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战火的洗礼,始终坚韧不拔,将长岭的文化与精神代代相传。
乡镇风采:各具特色的地域单元
长岭县下辖3个街道、12个镇、10个乡,每个乡镇都有着独特的风貌与特色。
- 长岭镇:作为长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幅员面积广阔。这里高楼林立,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间尽显繁华。现代化的商场、超市、酒店一应俱全,各类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县城内有多条主要交通干道交汇,长途客运站连接着县内外各个地方,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这里也是文化教育的集中地,有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还有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着居民的精神生活。
- 太平川镇:位于长岭县西北部,距长岭县城63千米 。东与八十八乡接壤,南与大兴镇接壤,西北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保康镇、图不信苏木、七棵树乡接壤,北与白城市通榆县的边昭镇接壤,东北与长岭县的北正镇接壤 ,行政区域总面积442.95平方千米 。清末属洮南府,这里是长岭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它还保留着一些具有历史感的建筑和街道,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 巨宝山镇:地处长岭县东北部,距长岭县城50千米 。东东南与农安县的永安乡接壤,南与农安县伏龙泉镇相连,西南与三清山镇连接,西与集体乡毗邻,西北与前古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浩特芒哈乡为邻,北与前鄂尔多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乌兰图嘎镇交界,东北与前鄂尔多斯蒙古族自治县长龙乡相邻 ,行政区域总面积199.3平方千米 。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韭菜坨子始建屯落,1984年巨宝山乡改巨宝山镇 。这里农业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以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
- 新安镇:有着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产品种植而闻名,如当地的瓜果蔬菜,凭借着优良的品质畅销周边地区。镇上的集市热闹非凡,每逢集日,周边村民都会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前来交易,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新安镇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村民参与。
- 前七号镇:因历史上土地编号而得名,这里的地名文化别具一格。在过去,荒揽头用马步大量的方法将土地编号,从一号编到一百零九号,后来屯子就以地号为名 。如今,前七号镇的农业和畜牧业协同发展,大片的农田和牧场展现出乡村的生机与活力。当地的农民们还传承着传统的农耕技艺,如手工制作农具等,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 三青山镇:以特色农产品加工而着称,尤其是粉条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当地的粉条以其纯正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成为长岭县的特色产品之一,畅销省内外。镇里还经常举办粉条文化节,展示粉条制作工艺,推广地方特色文化。此外,三青山镇周边的自然风光优美,有大片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村舍,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
- 大兴镇:在农业种植和养殖方面成果显着,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这里的农田一望无际,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同时,养殖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有不少大型的养殖场。镇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 北正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这里有广袤的草原,每年夏季,草原上绿草如茵,牛羊成群,蒙古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如那达慕大会,人们在这里赛马、摔跤、射箭,尽情展示着民族风采。此外,北正镇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如蒙古族的刺绣、银饰制作等,深受游客喜爱。
- 流水镇: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渔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良好。清澈的河流穿镇而过,为渔业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的鱼类肉质鲜美,备受市场青睐。同时,流水镇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了生态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利发盛镇:商业氛围浓厚,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之一。镇上有多个大型的农贸市场和商业街,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此外,利发盛镇还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拥有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学,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
- 永久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村庄布局错落有致,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活动。永久镇宁家屯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末年,宁秀、宁章由山东省登州府来到此地开荒种地立屯,因建屯的俩人都姓宁,故而得名宁家屯 。如今,永久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定期举办民俗文化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 太平山镇: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拥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庙宇庄严肃穆,承载着当地人民的信仰和历史记忆。周边的山川景色秀丽,每逢节假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登山、踏青,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太平山镇的农产品加工业也有一定的规模,如粮食加工、水果罐头制作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 八十八乡: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是长岭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这里的农民们勤劳朴实,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八十八乡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将当地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 光明乡: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光明乡的生态农业注重绿色、环保,发展有机种植和养殖,生产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乡村旅游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田园生活,参与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温馨。
- 三县堡乡:地域特色鲜明,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农业上,除了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外,还发展了一些特色经济作物,如中药材种植等。手工业方面,当地的编织工艺历史悠久,村民们用柳条、玉米皮等材料编织出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远销外地,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 海青乡: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畜牧业和林业发展突出。这里有大片的牧场,适合牛羊养殖,所产的肉类品质优良。同时,海青乡的林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不仅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还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条件,如养殖家禽、种植菌类等。
- 集体乡: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外,还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集体乡建立了多个养殖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提高了养殖效益。农产品加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 腰坨子乡: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这里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传统的秧歌表演、二人转演出等,深受村民喜爱。腰坨子乡还有一些独特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经济发展方面,腰坨子乡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一些市场前景好的农作物,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 东岭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这里的自然景观以山水风光为主,山峰奇特,溪水潺潺,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历史遗迹方面,东岭乡有一些古老的烽火台和城墙遗址,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东岭乡还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十家户乡: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果。特色农业方面,十家户乡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如苹果、梨、葡萄等,每到收获季节,果香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十家户乡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 永胜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永胜乡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向农民展示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永胜乡还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三团乡: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里有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旱船等,每逢节日庆典,都会举行盛大的表演活动,热闹非凡。三团乡还注重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了一批民间艺人,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经济发展上,三团乡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