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歌行,开局李寒衣芳心沦陷
- 综武世界,王朝林立,东有大秦,中有大唐,北有北凉,南有北离,西有大宋,江湖势力更是错综复杂。李白身为大唐皇室皇子,不爱权势,只爱行走江湖。自从雪月城问剑雪月剑仙李寒衣,不仅俘获小仙女芳心,更是一战成名,江湖上流传着酒剑仙的名号。自此问剑不断,出名以后,先有北凉郡主上门问剑,后有南宫问剑。前来问剑的北凉郡主与南宫纷纷沦陷,被酒剑仙李白的青莲剑歌所折服。且看李白行走江湖,游.走在王朝之间左右逢源,综
- 红柳鱼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修行王朝》最新章节。
正月初六一大早李逸就起床了,今天是新春点卯,没人敢迟到。
在上虞之时,王琪与李偲可以睡到自然醒,但是今天他们俩依然得早早地爬起来点卯,辰时一到准时到衙门。
当然,在京的官员今天是大朝会,起的更早,一般在凌晨三点多就要在午门外等着了。京官上朝迟到,可是得挨板子的,一般都有御史来巡查。
而地方官,其实也有惩罚措施,缺勤的笞二十小板子,缺勤满三天的加一等处罚,如果满二十天,则累加到100大板。
不过,下面的基层管的不算严格,但是在这种新年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没人会开小差儿。
这些天李逸住的是县里的招待所,他还没有正式上任,不过今天之后,他就能住典史宅邸里。从衙门仪门进去,右手边是县衙六户房的办公场所以及典史署,在六户房以及典史署之后,就是典史住宅了。
当然,有的县,其县丞、主簿、典史的办公地点有可能不在县衙之内,例如桂林府的兴安县,其县丞署衙、主簿署衙、典史署衙就在县衙的边上。
虽然说县丞、主簿、典史是知县的佐贰官,但是这些人都是一个县的二三四把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底,例如署衙的门子啊、衙役啊,还有小吏、书办等人。
也就是说,李逸今天上任,典史署衙也会有一堆人等着他这个主官的。
县衙二堂,李逸到的时候县令韦明和县丞徐政还没来,倒是很多衙役和吏员们都已经到了。李逸认识的人不多,也就和李捕头打交道多些。
相互点点头致意,也没有与李捕头多说什么。
倒是吏员们与衙役群里,议论纷纷。
“听说今天会来一个典史,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说挺年轻的,或许又是托了哪里的关系给塞到咱们衙门里的。哎,老严,你不是典史署的嘛,你可有见过新来的典史?”
“嗨,别提了,我也没见过啊啊,也不知道这位新典史好不好打交道,要是不好打交道,嘿嘿,咱也不能让他轻视了咱们,要是没有我们,他这个典史在县里哪能办好工作?”
“咳咳……”
刚说话的典史署老严看向一旁的李捕头,“老李,你怎么了?嗓子不舒服?”
李捕头没说话,只是眼神很隐晦的朝着李逸的方向瞟了瞟,意思是说,你们说的正主就在这儿呢,别说了!
可是这些吏员们哪里看懂了李捕头的示意,依旧讨论着新来的典史。
李逸将这些人的话全都听到了耳朵里,他目前修行九品,而且修为还在不断精进,五感再次得到了加强,这两三米开外的悄悄话,在他耳朵里,就和在跟前说话一样。
李逸也没去制止,反倒是刚才那位典史署的老严有一句话说得很对,那就是缺少他们这些吏员的协助,主官是真的很难开展工作。
这些吏员一般都是当地人,有的或许已经在荠县县衙待了十几二十年了。这些人在当地有势力,而且吏员还是一县之主官与普通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例如主官的命令,需要吏员们去执行,而百姓很多的业务,也需要吏员去办。
因此,很多主官到新的地方上任,第一件事是与吏员以及本地的乡绅们打好关系,这些人才是维系一地平稳发展的基石。
过了一阵,徐政与韦明从二堂的仪门后面转了过来,他们的宅邸在县衙深处。
陆陆续续的,有更多的吏员赶过来,二堂外的空地上已经满满当当了。
时间一到,县令韦明缓步上前,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新春大吉。今日是开年第一卯,按例该说几句。去岁乃多事之秋,具体的事情想必各位也知道,本县也就不多说了。”
“新岁里头,第一件要牢记‘本分’二字,衙役当值莫偷懒,文书案牍莫拖沓,升堂理事更要公明。”
“再者,过些日子就是春日农忙,各乡、村等情况要摸排清楚,不要等百姓们有困难找上门来了才手忙脚乱的开展工作。”
之后又讲了一些今年的安排,主要有三件,一个是农事,一个是水利,还有各村情况排查。
末了,韦明道:“最后,再说一件事,想必年前就已经有人听说了,咱们县衙要来一位新的典史,这荠县典史之位已经空缺多年,是时候需要有一位强干之人了,李逸何在?”
“在!”
李逸从吏员们的队伍中缓缓的走到县令跟前,他身后那些此前嚼舌根的吏员们一个个面如土色。
李捕头撇撇嘴,有些好笑,自己提醒了也不听,这下好了,上官第一天上班就被人家拿到了把柄。
“这位就是新上任的李典史,去岁荠县白莲教作乱一事他居功至伟。好了,李典史,你来说几句话吧!”
韦明伸手,让李逸当前面说几句。李逸向县令拱手一礼,点点头,目光从徐政、韦明等人脸上转到下面吏员们的脸上。
“在下李逸,想必已经有许多人已经认识我了,这就不多介绍了。今天头回点卯,想给大家道个新年好。”
“在这里也不多说,咱就说三点,一是往后缉捕要勤,二是县狱看押要严,三是遇事要公。就说这几条,往后在下当多向县令大人请教,也盼着与各位同僚好好搭伙。”
说罢,转过身退到韦明身后,却瞧见徐政一脸意外,意思是没想到你小子说的还不赖嘛!
韦明又强调了几句,随即徐政宣布各个署衙、户房各司其职。
这意味着今天的点卯结束了。
二堂,韦明让人送来了典史常服,以及任命文书。一般情况下县里需要验看文书,并且和到任之人在相貌、文书等方面进行审查。
这一步倒是省了,只要李逸进行登记就行了。
不过李逸倒是对自己的官服感兴趣,这其实是公服,也就是大家在衙门上班时穿的,还有一种是朝服。朝服更华丽,包括梁冠、赤罗衣和十二章纹,但是朝服一般是在大朝会、颁布诏书等重大典礼才穿。
像是李逸身为荠县典史,虽然是不入流,但他身兼两职,已经是从九品了。这九品朝服,有梁冠、赤罗衣,还有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脚穿白袜、黑履。
总之朝服样式感觉像是在跳大神。
朝服之外是公服,公服常在朔望朝见等正式场合穿,像是典史的公服,同样依照九品官员,为盘领右衽袍,材质一般用纱罗或者绢,绣宽三尺,颜色为绿色。
这里要说一下,八品的公服也是绿色,八品、九品的公服无纹样,幞头无垂带。
此外还有祭服、赐服等等,可以说陈汉朝官员朝廷发的衣服样式还是挺多的。
重点要说一下常服,常服属于日常办公的衣服,圆领衫、束带、衣服材质用杂色文绮、绫罗,胸前背后有练鹊的补子。
“行了,你的东西都在这里了,年俸六十石,还有什么问题?”
韦明笑意盈盈的看着李逸,对于李逸来当这个典史,他是很满意的,是自己的认识人,有能力,这便很好了。
李逸摇摇头,韦明当即道:“行,去将官服换了,然后去典史署衙吧。”
说着朝李逸摆摆手,看样子徐政与韦明还有事要商量。李逸当即告辞,在一名书办的带领下前往典史署衙。
典史署衙,有正堂三间,用于日常办公的,此外还有两间厢房是存放刑名文书,再往后就是典史宅邸了。
正堂门口,典史署衙书吏们站成两排恭候李逸这位上官,一边是署衙文吏,另一边则是李捕头带领的衙役们,文吏前头为首的正是此前那位老严。
李逸没说话,先去换了衣服,不久,一身青色官袍,头戴乌纱的俊朗小郎君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老严连忙上前,弯腰拱手,一气呵成。“典史署书吏严萁,见过李典史。”身后的吏员们一起弯腰拱手,齐声见礼。
文官这边结束,李捕头带领的衙役们同样行礼。
待两边行礼结束,李逸这才道:“诸位免礼,在下初来乍到,今后的事物还要多多仰仗诸位。这样,今日散衙之后,我做东,请诸位在宴宾楼吃酒。”
众人又再一次道谢,不过眼下的气氛确实是好了不少。等众人各自去忙碌了,李逸在严萁的带领下前往自己的办公室,那三间正堂中的一间就是自己的办公室了。
另外一间为吏员们的办公室,还有一间则是日常案件审理之所在,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要到县衙二堂上审理,很多时候一些小案子就在典史署衙处理了。
等李逸坐定,严萁突然深深弯腰,“请捕厅恕罪,在下在点卯之时胡说八道,还请捕厅不要放在心上。”
“严书吏多虑了,快快请起。”李逸亲自过去,将严萁扶起来,看着有些惶恐的严萁,笑道:“严书吏说的对,在下刚到荠县不久,很多事其实要仰仗各位才是,方才我在外面说的确实是肺腑之言。今后如果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还要请严书吏多多指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