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最新章节。
王信身边就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他早就见过了。这次的前十名,都是年约三十多的举子,如同王信这般年岁的就他自己。
这也是林如海和王林觉得这次王信能够争一争探花郎的缘故。
众人鸦雀无声,都安静的坐好等待开考。
辰时整,有人高喊:“皇上驾到。”
王信等人都起立躬身行礼。很快就有人喊道:“落座。”
王信坐下,他也不敢抬头和上首的圣上对视,他没有那么大胆子,这可是皇权制度之下,他不敢挑战。
很快就有人大声喊道:“陛下问政:昔者冉有问 “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对以 “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对以 “教之”。今战后之境,或庶而不富,或富而未教,试援《论语》之旨,结合往史,详述次第:如何使离者归、乱者定、贫者富、愚者明,终至 “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诸生其据经义,陈所见,以裨治道。”
这段话喊了三遍,声音洪亮,咬字清楚,不光是王信等在大殿内的考生听得清楚明白,就是东西廊庑上的考生也都听得明明白白。
王信拿起墨条,开始边思考边磨墨,这次殿试他带的可都是他文具中的精品,此时正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最佳时刻。
此刻不用,正待何时?
想了一会,他开始提笔:应,殿试举人臣王信年十八岁,金陵江宁县人。
按规矩写完他的年岁和籍贯,又写了家中三代祖父名讳,这才开始正文。
正文以臣对臣闻四字打头,臣字必须要写得小一点,表示对于圣上的尊重。
这也算是王信他们官场生涯上的第一份奏折。
王信对于战争后的论述非常详尽,对于人民的安置他按照师父的要求并没有直接写明要把倭国灭掉。
而是委婉的表达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能够教化之人可分散,不服教化,妄想复国之人则可以杀鸡儆猴,其余人也不能优待,可以充作苦力,挖矿铺路等。
反正他写得都是经过师父指导之后的东西,他巧妙的把自己的对于小日子的戾气给隐藏了起来。
师父说,不能够让殿试阅卷的大人觉得他戾气过重,对于倭国有杀戮之心,这些人讲求仁义,可不见得会给王信高分。
所以为了之后,王信不得不暂时屈服。
他提笔书写的时候, 圣上已经开始溜达着四处查看。
他对于王信一眼就认出,没办法,前边的人就他最是年轻,非常好认。
他走到王信身边,仔细的看他书写,静悄悄的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王信沉浸在书写中,对于圣上的查看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反应。前世历经大考小考,谁还没有经历过监考老师站在身边的时刻啊。
可是其余的考生就没有这般的淡定了,他们有的手都开始哆嗦,只能暂时放下笔,默默缓解。
只有王信跟没事人似的刷刷落笔。
这一比较,让圣上更加的对他有好感。看吧,果然他看上的臣子就是与众不同,这份淡然,这份镇定,满大殿三百六十名考生,也就这么一个。
就连会元和第二名在他经过的时候都哆嗦了两下,只有他未来的王爱卿是那般的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心只有眼前的试卷。
真不愧是他看中的人。
他真心觉得就凭这份从容淡定给王信一个状元都是可行的。
王信等人殿试样子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