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

第226章 好友相聚(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最新章节。

胖娃娃一点都不怕生的盯着王信看。

王信看他胆子大,更加的喜爱,伸出一根手指头去戳他的胖脸蛋。

结果他的手还没有摸到小娃娃的胖脸,就被小娃娃挥舞的手握住。

小娃娃也许是无意识的握紧他的手指就往自己的嘴里送,王信忙轻轻的想要抽出来,嘴里诱哄:“虎头,乖啊,这可吃不得。等你大了舅舅给你买好东西吃。”

小娃娃随着他的话不住的咿咿呀呀,好似在附和他。王信更加的开心,乐呵呵的和小娃娃说得更起劲。

一时间满屋子都是王信和小娃娃的说话声。

一个一本正经的说,一个咿咿呀呀的似乎在回应。倒是也有几分相谈甚欢的样子。

王静抱着小娃娃,笑着看弟弟和儿子说的热闹。

杜尚知看着他们三人,心中发热。是啊,自己有娇妻爱子,还在乎那些长辈干嘛,好就多走动,不好就少凑到一处而已,就这么简单。

至于大伯母,她想让自己拉肚子进入不了考场,自己中举打了她的脸,等自己以后越来越好,她只会越来越难受。

自己临行前也回报了她一份泻药,希望她好好享受。

他杜尚知和王信一样的重情重义,可是他们俩有一点也很相似,那就是有仇必报,从来不拖沓。

在姐姐和姐夫还有小虎头的陪同下,王信吃了一顿非常美味的饭菜。

杜尚知这次从西北带回来很多的沙棘、蕨菜、松茸和羊肚菌还有核桃和枸杞。

今日的饭菜就有这些东西,那是绝对的山珍,好吃的让人差点要掉舌头。

反正王信很爱吃,他也吃掉很多。

幸好自从姐姐怀孕,他们自己院子中就有了小厨房,否则和杜家人一起吃饭,王信就没有这般随意。

又休息了一会,王信才告辞,准备去看望周夫子,顺便看一看还在学习的史浩然和陈子清。

这两年他们一起卖风扇,可是有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这两人后年要回去原籍考童生试,也不知道如今他们学的怎样了?

王信走后,王静查看他带来的礼物,直接被那些云锦,宝石什么的震惊了。这么多好东西,弟弟这是把自己的家底都花光了吧。

她拉着杜尚知过来看,说道:“这一箱子东西,怕不是信哥儿把自己的零花钱都搭上了,也不知道够不够。”

王静并没有说什么要退回去的话语,她知道以弟弟的脾气,既然是送来了,那么必然就是真心实意。

只是不知道他手里还有没有银两。等自己什么时候回家去,偷偷给他一些。

王静笑着整理出来,杜尚知笑呵呵的看着她边收拾,边拿出来两份准备送给太太和大房那边。

他笑道:“这些东西可不好得,你自己多留下些,给娘各两匹,给大嫂一样一匹就好。把那些玩具锁头什么的都给虎头放好,那可是他舅舅的心意。”

王静连声说好。

不提杜夫人和杜家大嫂收到东西时候的惊喜,主要这些锦缎丝绸什么的在京城确实是不好得,还贵的很。想不到老二家的弟弟这般的大手笔。

此时的王信带着人抬着东西来到周家的院子。

刚到周夫子的学堂,门房老远就认出来王信,笑呵呵的引着他进入周夫子的书房。还帮着王力他们把礼物搬进房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