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

第63章 入学1(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最新章节。

哼,拽的二五八万似的,跟谁没有儿子似的。就算是好几年才得了一个儿子至于这样子吗?

可是前阵子听说王成带着孩子回金陵去考童生试了,这几天回来了。

他们略微打听了一下,人家的孩子已经是一名将将十岁的小童生。

他们顿时就觉得这厮实在是命好,本来以为是虎父犬子,他爹行,他读书不成,如今人家赢在有一个会读书的好儿子。

反观他们的儿子,十好几岁了还没有能够下场的可能。

王成不知道他的一群旧友,因为他最近的显摆嘚瑟,回家铆足劲教训孩子去了。

他此时正随着爹和孩儿去见夫子,没来由的就有点头皮发麻。

难道这就是差生怕见到老师?

两辆马车朝着另一个胡同走去,周夫子的私塾就在他家宅子前院,离得王家就隔着一条胡同。

就算是刘家也不算是很远。

王信想,明日开始,他完全可以带着王力溜达着来上学。

刘锦阳也觉得他可以带着书童走来,就当做是锻炼身体。

不愧是亲戚,二人的思想神同步。

周家看门的一看这带着学童前来,就明白这是来入学的。很是客气的开门说道:“请王大人去前院就好,夫子正在授课。”

此次前来,王林可不是来叙同年情谊,他作为家长,自然是得遵守人家私塾里的规矩。

他点头,吩咐王成王丁王力他们拿好束修。刘家几人也同样操作,一众人走入院内。

周家的宅子和王家相似,也是三进的宅子,第一进院子就做了私塾。

王林他们被请到一间小厅内喝茶。

等了一会儿,一个看着精神矍铄的老儒生走进来。打扮上和王林差不多,头戴方巾,穿一件灰色的交领道袍(不要理解为道士的袍子),领部缀白色护领。和道袍样式相似,略有不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人的头发和胡须稍稍有那么一些白丝夹杂,面相周正年轻,一点都不像是六十多岁的人。

周夫子大约就是这样子,应该再年轻点,是比王家人长得好看的!

他一进来就对着王林拱手笑道:“倒是劳王兄久等了。”

王林回礼嘴上也谦让着:“周夫子忙碌,我等稍等是应该的。”

二人略微寒暄几句,王成等都和周夫子见过礼,王林这才介绍王信和刘锦阳。

王信悄悄一打量这位周夫子,就明白爷爷为何会让他来私塾学习。

周夫子性格开朗,说话风趣。给人的感觉很是平易近人,王信感觉他当官的时候一定是当地的一个好官员。

周夫子也打量这两个小书生,左边的年龄小点,面貌和王林很是相似,应该就是他的长孙王信。

他仔细的看了一眼王信,虽然是身量尚小,可是身姿挺直,看到他望过去,就又挺直了几分。

面目虽然是普通,算不上是一个俊秀的儿郎,可是双眼有神,面上带笑,也算是一个佳儿。

另一个少年想必就是王林的侄孙,大约是十四五岁,和王信比较起来,就长相俊朗很多,算得上是一个俊秀的儿郎。同样的双眼有神,神色恭敬。

二人都神色清正,一看就是都受过良好教育之人。

周夫子心中暗暗满意,这两个孩子还算是不错,他收下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