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暗刃如锋》最新章节。
按宋志的计划是,从双方对峙的防线,花钱继续通过走私渠道前往雾都。
因忙于抗战各项工作,宋志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奶奶和母亲已经多次来信督促自己,更何况还出现了一个五岁的儿子,这可是自己对奶奶和母亲最好的交待。
但是江城的突发状况,耽误了宋志的行程,宋志只能将章冲和胡锦之的行程,交给了中统江城站。
反正章冲是三把手,胡锦之也是重要人物,中统站只要是重视,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此时的倭寇第11军就驻扎在江城,正筹备5月开始的枣宜会战,在湘省境内沿汉水、大洪山至荆门一线构筑防线,主力包括第16师团等部队,配备机械化装备?。
华夏第五战区由张自忠率第33集团军等部队防守,形成沿襄河两岸的对峙局面?。
双方在淅河等地出现长达半年的战壕对峙。但因各自利益需求,还是会出现?战俘交换?和物资流通情况。
当然在此期间双方都加强了情报渗透。
倭寇补给线?主要依赖长江水道和京汉铁路运输物资,华夏军队通过游击战袭扰其补给线。
其中就有一支以忠义救国军名义在此地区活动的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实际领导者就是锋刃第一负责人安远。
安远作为早期跟随远东公司的一名军事主官,在宋志所属的实力内,像一个小透明,但实际上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说暗韧更换领导人,晏新还有些想法,通过金新的调整,看到了管理差距心悦诚服,但是这对于安远不是问题。
抗战爆发之后,安远多次发电报,请求宋志上前线,哪怕当一名士兵也可以,这也是宋志最欣赏他的一点。
宋志考虑沐春公司和远东公司的利益,考虑未来抗战物资的困难,所以安排安远,以呈贡山安保训练基地经过特种训练的100多名人员,与奉贤县经过战场洗礼又基本整训的300多名老兵,活跃在双方对峙地区。
也没指望这支部队,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对沐春公司、远东公司、藤原商社组织的各种走私,提供一些军事保护。
这个时期的华倭两国军队都严重缺乏物资,这也是两国每次大战之后,都要相持一段时间,双方那是在准备下一次的大战的准备阶段。
自然也是各种势力借机发财的时机,对峙双方不仅是喘息一下,更主要的是趁机填满军队的各种物资,向后方输送一些物资,从中谋取私利。
这就应运而生了各种投机商人,只要是商人介入了,这的市场就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形成了固定套路,时间、地点、人员等都有固定的流程。
随着利益的再分配,物资会越来越丰沛,形式会越来越多样,规模也会越来越大,直到下次大战的爆发。
下次大战结束以后,各方面势力又再次去找机会合作,周而复始。
这种行为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双方物资缺乏的额度加大而越演越烈,包括倭寇战争中的掠夺。
倭寇发动侵华战争,主要就是转移国内激化的各种矛盾,进行战争掠夺。
?例如战略资源掠夺?,倭寇通过伪满政府及华北占领区系统性地掠夺华夏资源,包括东北地区1亿立方米木材(相当于日本本土20年消耗量)、华北840万担棉花及山东120万吨铝土?。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掠夺量尤为惊人,仅伪满中央银行地下金库就昼夜运输黄金,导致铁轨被压弯?。
14年间倭寇累计从华夏掠夺粮食2.4亿至3亿吨,主要供应太平洋战场;同时掠夺煤炭2亿吨、稀土1.5万吨、高岭土49亿吨等矿产,这些资源战后成为倭寇经济复苏的基础?。
当然华夏政府和军队也进行了不断的斗争。
例如民间自发的物资截留?,在倭寇控制区,部分华夏民众通过隐蔽渠道截留粮食、药品等物资,支援抗战武装。
包括华北地区曾出现通过地下网络向根据地输送布匹、盐类等禁运品的情况。
?同时,也充斥着官方与黑市的交织?。
伪政权时期的“统制经济”催生了黑市交易,部分汉奸与倭寇军官勾结,将战略物资(如钢铁、燃料)走私至华夏统治区或敌后根据地,形成灰色产业链。
而倭寇i虽实行严格物资管制,但驻华倭寇陆军内部存在腐败现象。这种腐败随着倭寇战场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严重。
很多倭寇军官通过走私华夏文物、贵金属谋取私利,甚至与黑帮合作将掠夺物资倒卖至国际市场?。这种系统性掠夺与局部走私并存,反映了侵略战争的资源驱动本质。
中统在倭占区的势力大大不如军统,前世这种走私活动,是以军统为主的,是军统不断壮大的主要资金和物资来源。
这个时空里,倭占领区有藤原商社为主的势力,他们的具备更多的筹集商品的能力,与倭寇军方高层有联系,自然比军统偷偷摸摸搞物资强太多。
最主要是中统在华夏统治区的势力比军统还大,这与前世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带来了,中统在华夏统治区的实力膨胀,而军统在倭占区不断开始斗争,消耗比较高,损失比较大。
这与前世军统一家独大情况,正相反,中统势力提高了,而军统势力正在萎缩。
随着规模的扩大,藤原商社也逐渐膨胀,与之合作的倭寇军方高层也非常满意藤原商社的大方。
但是未从取得利益的商社和军方势力,眼睛却越来越红。
比如由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财阀于1939年成立,专为陆军服务,负责武器出口、战略物资进口及鸦片运输,业务覆盖华夏、东南亚、欧洲等地,为倭寇及其盟友及提供战争资源?。
?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是1938年成立于倭国,资本由倭寇政府与财阀共同出资,以掠夺华北农业、矿业资源为核心,控制51家子公司,垄断煤炭、棉花等战略物资输送,导致当地工业瘫痪?。
?华中振兴会社?1938年成立于沪上,统制华中地区煤铁、盐业、蚕丝等资源,下设16家子公司,通过“华倭合办”名义掩盖掠夺本质,强化殖民经济控制?。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成立,以铁路为基础扩展至矿业、电力、情报等领域,为提供后勤支持,是倭寇在东北殖民统治的核心机构?。
?三井洋行?是1907年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垄断贸易、运输及保险业务,并为北洋政府提供政治借款,收集军事经济情报?。
?三菱商事?与三井共同参与昭和通商,通过进出口贸易直接服务于战争机器?。
?东亚兴业株式会社?:由涩泽荣一主导成立,专司对华资本输出,为倭寇企业提供投资服务,强化经济侵略网络?。
这些商社通过资源掠夺、军需供应、情报搜集等手段,成为倭寇侵略战争的经济支柱,其活动范围覆盖华夏全境及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