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第201章 为张居正平反(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最新章节。

通过这样的举措,一方面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起官员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促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力地保障朝廷各项事务始终沿着高效、有序的轨道稳步向前推进,避免出现拖延、敷衍等不良现象。

毫无疑问,这种赏罚分明、泾渭清晰的制度设计宛如一把精准的双刃剑,既有效地剔除了官场中消极怠工、尸位素餐之流,又充分鼓励和褒奖了那些真正有能力、肯担当的优秀官员。它就像是一阵清新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官场上空的阴霾,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公平竞争且充满无限活力的新气象。

面对朱由校所提出的这一套说辞,上书房中的大臣们不禁瞪大了双眼,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先是毫不留情面的考成法,如今再加上这绩效制度,简直就是要将众臣逼入绝境啊!“陛下啊陛下,您可真是够狠的,丝毫不给我们这些臣子留一丝活路呀!”

这些大臣只能在心里暗暗默念道:“如此无耻之举,恐怕也就只有当今圣上才能做得出来了吧!”然而,尽管嘴上抱怨连连,但在心底深处,不少大臣还是不得不承认,这套制度若能得到切实执行,对于整个国家的治理而言,或许确实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的叶向高微微躬身,朝着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由校拱手施礼后,缓缓开口提议道:“启奏陛下,依微臣之见,此次货币改革以及绩效制度若要顺利推行并取得实效,恐怕需要将其摆到朝堂之上,交由诸位臣工共同深入研讨一番,方可得以切实执行下去。老臣对此事自是全力支持,毕竟此绩效制度能与之前所推行的考成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而且,陛下您还仁慈地提出了为众官员增加五倍俸禄的构想。以陛下这般关爱体贴百官的仁德之心,想必朝中上下,没有哪位官员会不心怀感激、知恩图报的。”

话音刚落,上书房的其他大臣们纷纷颔首示意,表示对叶向高所言甚是赞同。他们心里也都跟明镜儿似的,尽管平日里那些灰色收入颇为丰厚,但终究不如光明正大地纳入自己口袋中的正经俸禄来得安稳踏实。也许这笔新增的俸禄相较以往的灰色收入而言可能会略少一些,但起码拿在手中能够心安理得呀!

此时此刻,众人皆知这位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圣上,看样子是下定决心要破除长久以来存在于官场之中的这一潜在规则了。至于明日早朝之时,诸位大臣内心深处究竟是否心甘情愿地接受这项变革呢?那便只能拭目以待了。

天启元年八月初九早朝,一套繁文缛节的朝拜之礼过后,军机处大臣户科给事中茅元仪出班奏曰:“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朱由校点头示意吴彤上前将奏折拿了上来,得到皇帝允许之后,吴彤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

茅元仪的奏章上先是赞许一条鞭法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并提出了希望皇帝能帮张居正平反,召回其流落在外的子嗣,并给予一定的恩赐。

奏章上写到,此次他被授予钦差之职巡视地方,深刻认识到张居正改革的重要性,深感张居正是明朝难得的中兴名臣,因此他想要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主持的改革,使得当时的朝廷上下,吏治焕然一新。如今,一条鞭法与考成法都还在执行,说明了他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这件功劳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他被清算了,但是不能因此而抹杀他对大明朝的功绩。

一些同情张居正的大臣们比如叶向高等人纷纷出班表示附议。

茅元仪的这一行动体现了他的正直和敢于直言的品质,也反映了朝廷内外对张居正改革的普遍认同和对张居正个人遭遇的同情。

张居正的历史功绩究竟如何,作为朱由校并不想去评价,但是对于当时的大明王朝来说,他的改革犹如一针强心针,确实是中兴了几年,也为后期国柞能多延续几十年立下了一点功绩。

但是,他的改革只是改了一些皮毛,他没有动到勋贵、皇室、士绅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他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他死后,一条鞭法执行这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诸多弊端也逐一爆发,所以朱由校并没想给予其更高的历史地位。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后的决议是,恢复张居正上柱国的荣誉称号,以及“文忠”的谥号。

同时,恢复其长子张敬修礼部主事的官职,由于其与其独子张重辉早已病故,故赐其长孙张同敞内阁中书舍人,令其在内阁打下手帮助阁臣处理政务。

中书舍人可以说是皇帝的近臣,虽然没有实权和实职,但其可以常伴皇帝身边,未来前途定然无量。

被发配广东徐闻的次子张嗣修,恢复其原职翰林院编修,即刻还京。

三子,张懋修同样官复原职,重回翰林院任修撰。

四子,已故锦衣指挥同知张简修,官复原职,授予其子张重润为锦衣卫佥事的虚职。

五子,尚宝司丞张允修官复原职。

......

对于首辅张居正的平反,大臣们无不是欣喜莫名。只可惜,人死不能复生,他的改革也没有彻底进行下去。否则国事也不至于如此艰难。

大臣们以为茅元仪已经奏对完了,没想到,他拿出第二份奏折。

朱由校自然无有不从,示意吴彤再次当堂朗读。

原来,这份奏折的内容还是与张居正有关,只不过是主要讲了其在山东、南直隶巡视时,发现了一条鞭法的弊端,经过数月的思索之后,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他指出,他一共发现了五个问题。

其一,导致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一条鞭法要求以银两征收税赋,但明朝前期主要依靠铜钱和宝钞,白银并不是主流的流通货币。

只不过随着隆庆开关,随着南美和日本白银的大量输入,白银成为了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然而,明朝末期欧洲和日本局势变化导致流入的白银数量大幅度减少,白银的价格上升,铜钱贬值,这使得小农户难以负担税赋,最终导致农民破产。

其次,南北差异问题。一条鞭法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实施效果较好,但在北方和土地贫瘠地区则不利于贫民。南北方的气候和农作物不同,统一标准难以公平执行,北方农民尤其受到影响。

其三,官员腐败问题。虽然一条鞭法简化了税制,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腐败机会,但他提出已征在官的税款偶遇蠲免时,赃吏会窃取税款。此外,地方官员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杂税,加重百姓负担。

最后,经济影响。一条鞭法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使得农民需要将实物换成货币缴纳税款,这中间会被粮商布商压低价格,导致农民实际负担加重。同时,以白银为主流货币,加剧了两极分化和社会不稳定,商人通过拉拢读书人以控制朝政,加速了儒家以民为重、以国为重的思想解体。

虽然一条鞭法简化了征税程序,但是由于明朝商品经济不发达,百姓需要将谷物卖成银两才能交税,加上通货膨胀和市场波动,由于中间掺杂了士绅、贪官污吏的关系,最终导致百姓负担加重。使得这条善政在民间百姓眼中成了彻头彻尾的弊政,这不得不说是件讽刺的事情。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