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上的家族

第41章 伤痕文学的稿纸(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1979年3月的一个阴雨天,林秀兰在铁路医院值班室的抽屉底层发现了一叠发黄的病历纸。最上面那张记录着\"患者齐振国,1970年12月,矽肺二期\",但背面却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那是丈夫在病中偷偷写下的技术笔记,墨水早已被岁月洇成了淡蓝色。

窗外传来蒸汽机车的汽笛声。林秀兰用镊子小心翻动纸页,突然在第七张背面发现了异常:这里不是技术公式,而是一段文字:\"成昆线龙骨坡隧道爆破当天的晨雾是铅灰色的,阿果的尸体被气浪掀到三十米外的杜鹃花丛里,他的彝族腰带上还别着我送他的铜哨...\"

钢笔字迹在这里突然中断,纸面留有明显的泪渍。林秀兰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是丈夫从未向她提起过的往事。病历纸边缘还粘着片干枯的杜鹃花瓣,暗红色如凝固的血迹。

\"林医生!急诊!\"

护士的喊声打断了她的思绪。走廊里躺着个满身煤灰的年轻工人,安全帽上的编号显示他来自宝钢建设工地。在清理伤口时,林秀兰发现他工作服内袋里揣着本《人民文学》——最新一期,刊登着卢新华的《伤痕》。书页间夹着张车票,背面用铅笔写着:\"请转交齐叔\"。

\"是齐明远让我捎来的。\"工人忍着清创的疼痛说,\"他说您知道怎么处理...\"

林秀兰剪开他被血浸透的袖管,露出道奇怪的伤口——不是工伤常见的撕裂伤,而是整齐的切口,像被手术刀划过的。伤口深处隐约可见蓝色墨迹,她突然明白过来:这是纹身被匆忙刮除的痕迹。

值班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医院革委会的刘主任带着两个穿绿军装的人站在门口,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人民文学》。

\"林医生,听说你丈夫最近在写回忆录?\"

林秀兰不动声色地将染血的纱布盖在病历纸上:\"他只会写技术报告。\"

\"是吗?\"刘主任踢了踢地上的工具包,几页稿纸滑了出来——那是齐振国昨晚熬夜写的《轮轨接触应力分析》,但草稿背面却写着:\"1970年冬天,贵州山洞里的柴油机图纸被人调包后,卫国在第三根枕木下...\"

字迹到这里戛然而止,被一道触目惊心的红色墨迹覆盖。林秀兰认出来,这是丈夫常用的红铅笔,通常只用来标注关键数据。

穿军装的人捡起稿纸对着灯光看了看:\"这背面写的是什么?\"

\"病历记录。\"林秀兰突然夺过稿纸,指着上面的红迹,\"患者咯血量统计,用的是医院标准色卡。\"

她转身打开药柜,取出瓶紫药水倒在纱布上——顿时,稿纸背面的红痕与医用紫色混成一片,再也无法辨认。刘主任悻悻离去时,窗外一列运送钢材的货车正呼啸而过,震得玻璃嗡嗡作响。

夜深人静时,林秀兰在无影灯下展开那张带血的车票。碘酒擦拭后,票面浮现出淡蓝色的字迹:\"周教授平反,资料在清华园站老信号房\"。这是儿子的笔迹,用的是她手术室里的标记墨水。

病历纸堆里突然滑出张泛黄的照片:1965年的成昆线技术组合影,背景里戴眼镜的周慕云手中拿着本书——《铁道工程学》英文原版,书页间露出半截杜鹃花标本。林秀兰翻到照片背面,那里用针尖扎出了几个小孔,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丈夫教她的求救信号。

她取出手术缝合针,在病历纸上沿着泪痕最重的地方穿刺。当第七个针眼完成时,灯光透过的纸上显现出模糊的路线图:清华园站往北三百米,标着棵银杏树的位置。

凌晨三点,林秀兰脱下白大褂,换上件洗得发白的铁路工装。在锁抽屉的瞬间,她发现病历纸堆最底层还压着张x光片——不是病人的,而是某台机械装置的透视图,右下角印着\"宝钢技术科1978.12\"的字样。

x光片对着灯光转动时,她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台设备的齿轮组内部,竟然藏着微缩胶卷的轮廓。

清华园站的老信号房隐藏在槐树丛中,墙皮剥落处露出1937年日军轰炸留下的弹孔痕迹。林秀兰踩着齐踝的落叶走近时,发现铁门上的锁早已被撬开——锁舌断面闪着新鲜的金属光泽,工具留下的纹路与丈夫那枚铜道钉的齿痕完全吻合。

信号房里弥漫着霉味和机油味。月光从破碎的窗户斜射进来,照在墙角那台老式铁道电话机上,听筒被人刻意摘下,搁在一叠稿纸上。林秀兰拿起最上面那张,认出是儿子齐明远的笔迹:\"1978年高考作文《路》,阅卷老师批注:'思想不健康'...\"

稿纸背面却是截然不同的内容,墨水还没完全干透:\"日本谈判时发现的稀土掺杂工艺,德国人1977年就警告过...\"字迹在这里被一道血痕打断,旁边画着个奇怪的齿轮结构图。

电话机下方压着本《青春》杂志,翻开的那页刊登着知青小说《在小河那边》。林秀兰的手指抚过被反复阅读而卷边的段落——作者描写主人公在北大荒偷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情节,书页空白处却有人用铅笔批注:\"资料在《战争与和平》第三卷夹层\"。

信号柜突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林秀兰循声望去,发现某组继电器的指示灯诡异地亮着——这个老式信号系统早就该报废了。当她扳动操作杆时,整面信号盘嗡嗡震动,露出背后藏着的暗格。

暗格里静静躺着一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书脊上的图书编号显示它来自清华大学图书馆1965年的藏书。翻开第三卷,夹层中不是预想的技术资料,而是叠用铁路电报条写的手稿,第一页写着:\"成昆线记事——齐振国,\"。

林秀兰的呼吸凝滞了。这些泛黄的纸条上,丈夫用工程师特有的工整字迹记录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成昆线建设者的生死片段:

\"1971年4月8日,龙骨坡隧道二次塌方,彝族工人尔古被埋。他最后的声音是通过通风管传来的,哼着《阿依阿芝》...\"

\"1973年冬,三号桥墩灌浆时,上海知青小王跌进混凝土。他的安全帽漂在泥浆上,里面夹着未婚妻的照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