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
温体仁更是对此赋了一首打油诗。
圣主临朝忧万方,将士浴血守边疆。
宵衣旰食思良策,抚恤恤典慰忠良。
布衣巡边情意切,金帛赐予暖寒肠。
壮士捐躯名千古,明君恩泽破八荒。
对于这近乎拍马屁的打油诗,张书缘差点没笑死,不过好笑是好笑,但他说的还真没错,朱由检是真的在体恤底层将士了。
虽然这打油诗不算好,但其也属朗朗上口的佳作,所以张书缘便就把它抄录了下来,并在次日安排了人将此诗词给散播了出去。
对于市面上突然出现了这首诗,温体仁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但随着脑筋一转,他顿时便觉得此诗是有利自己巴结朱由检。
于是,他温体仁便开始不遗余力的传播起了此诗……
日子是在一天天的流逝,张书缘仍旧是带着人奔波于京中各权贵之府核查田亩。
就在时间到了九月三十的这一天,京师中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武院落地了。
二是复社团体到了。
……
对于为军校起名落地一事,朱由检是当朝征询了各部大臣的意见。
但除了勋贵以外,一众文官对此是没什么兴致,只是匆匆取了些“勇武、忠勇、威武”等词来命名。
而这些名字放在之前还可能会有皇帝喜欢,但此时的朱由检对这些词并不怎么感冒。
见朱由检不喜欢这些名字,温体仁及周延儒是绞尽脑汁的思索,但再如何思索他们也没想出个迎合朱由检喜好的名字来。
瞧着文武大臣皆是在思索,朱由检便看了站在第二排的小哥。
见朱由检看向了自己,张书缘就不由的苦笑了一声,转而便站出来臣奏。
“陛下,这既然勇武等词已显得有些陈旧。不如我等将此校命名为大明第一陆军学院如何?”
“第一陆军学院?恩,这个名字倒也言简意赅。”
一听这个名字,朱由检虽然也是有点不喜欢,但在这不喜欢中又觉得这个名字很强很厉害。
“第一,第一…。陛下此名甚好,臣赞同此名!”
而听到这个名字的朱纯臣,瞬间就感觉这个名字很神气,旋即就站出来表示赞同了。
而这第一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莫不张书缘是在说他武道是天下第一?
这自古而言,我华夏的文道和武道就一直在争名次,但历经千年岁月都没争出个高下,所以后世才会有流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对于国家而言,文武两道都是不可或缺力量。
随着朱纯臣赞成,一众勋贵便也紧随其后的站出来了。
“孙爱卿,此名讳以你之见呢?”
“回禀陛下,此名在老臣看来,虽是言简意赅,但细细品读也能感觉出张大人对我军校的深意。而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此想来,我想张大人起的这名字,想必是想让我大明将士以天下武道第一为目标而奋斗。”
“哈哈,孙爱卿说的好,以武道第一为目标而奋斗。恩,不错,不错,那这座军校就以此命名吧!”
听到如此解释,朱由检就很是高兴,大手一挥就同意了张书缘的命名。
在定下了名字后,一众文官便询问起了军校官员的任命。
对此,朱由检是早有打算,旋即就当庭公布了任命名单。
这大明第一陆军学院,院长自然由朱由检担任,而副院长则是由朱纯臣担任,而其之下的副手是由兵部的刘之纶担任,至于教官则是打算聘请关宁军诸将及张书缘担任。
一听皇帝要让张书缘担任军校教官,一众文官便就炸了,一个个就跟要投胎似的赶忙出列反对。
但可惜,还没轮到张书缘自己出来反驳呢,孙承宗这个四朝老臣便站出来说话了。
“诸位同僚,说张大人不懂兵法战事?但在老臣看来,他是要比我兵部的任何人都懂!诸位别忘了,他张大人可是提前发现了敌酋入侵之意图,且军校一事也是他率先提出,更是于陛下,于我讲出了我朝军旅的弊病!所以他若不出任,那对于我大明军旅而言就少了一位战略之杰!”
随着孙承宗出面站台,一众文官便就没了脾气。
对于军事方面,眼下的大明朝就只有袁可立比他有发言权了,但可惜人袁可立现在是在辽东当吉祥娃娃呢,压根就没工夫理会你这一茬。
“恩,孙爱卿言之有理,此事之任命就这么定了吧。”
见挡不住张书缘进入军校了,韩爌等人旋即就放弃了,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启奏陛下,眼下我朝开展新政,京中百姓对此是热议斐然,再加之军校一事,臣敢断定我朝各方各面定会以此活力焕发。”
“而老臣斗胆借此之际,恳请陛下于京中开设文道学院,如此也可让广袤学子多一条为国谋策之途!”
好家伙,这韩爌果然是聪明人,在见挡不住了武人崛起了,立马他就改变了思路。
你不是要搞武学吗?那我就大搞文学!
让陛下好好看看,究竟是你武道厉害,还是我文道厉害!
韩爌的这一句话,差点没把张书缘的给打懵了,心说这老家伙是疯了?
但不过,张书缘又细细一想觉的他这招玩的也十分不错,毕竟他文人强盛了这么久了,你武道能有的东西,我文道凭啥不能有?
而一旦设立了文学院,那可就代表着增强了舆论的控制,而且还不用自己等人出大价钱培养后继者了。
“哼,好手段。不过你这一来也算是帮了我一大忙。”
盘复了一番,张书缘虽然觉得这“文学院”对于东林及浙党来说是一大利器,但归根结底,他有这个自信,让文院跟着自己的节奏跑。
他就不信,他韩爌这群老夫子能一直恪守旧制!
没错,在张书缘的计划里,这军校不但要教怎么带兵打仗和武力训练,更要剖析过去的每一场战争,而除了要教这些内容外,他还要讲讲后世的军队纪律,以求让毕业的学子改善眼下的兵如匪患的风气。
所以,他有理由相信,韩爌等人会为了跟军校相比,一定会有概率拿出过往朝廷争斗之事来讲课,甚至还会不惜任何代价招收平民百姓入学,来跟军校比学员数量。
先明白了这点之后,张书缘立即就以眼神向朱由检暗示可以同意此事。
而朱由检也想到了这一层,瞬间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与军校一样,都拨款了五十万两预算给他们。
毕竟,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散朝之后,张书缘刚一坐到文渊阁的办公位上,就听下面的中书舍人来报,说是江南学子全部抵达了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