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最新章节。
他欲抢在时机之前,令民心与官员皆倾向于他汉王朱松,即便老爷子固执如初,届时恐也不得不调整规矩,立他为储君!获取皇位,未必非得行非常之道!
朱松自信满满,凭其手段,同样可达目的!
尤为重要的是,此乃光明磊落的阳谋,无人能指责其有不轨之心,反而,期盼他登基之人,只会日益增多!
此即朱松所求之效!
“殿下,汉中府今年税收与产业营收统计已毕!”
袁管家满面春风,现身于书房门口,笑对朱松言道。
“哦?呈上来!本王正需数据以佐证!”
朱松眼前一亮!
欲使朝廷于其他地区推行改革,需有确凿数据以证其可行!
徐妙锦亦好奇难耐,凑至朱松身旁,共观汉中府财政现状。
览及汉中府今年商业税收之巨,徐妙锦美眸圆睁,小嘴成o型,模样甚是可爱!
汉中府全年商业税收,竟达三千七百余万两白银!
依朱松与老爷子所定之规,地方税收五成上缴国库,余下五成由地方财政掌控,用于发展!
换言之,汉中府一年将上缴国库之商业税收,便有一千八百余万两白银!
要知此前,大明朝全年赋税收益,尚不足千万两!
汉中府一年商业税收,已是往昔大明朝两年赋税之和!
且此仅为商业税收!
在朱松的规划里,农业税尚未计入考量,而取消粮税,让农民免缴种粮税,只是时间问题。
这需以商业税收的蓬勃发展为前提,同时确保大明粮食供应充足,足以满足民众需求。
正因如此,朱松先前向应天府赠送了大量农业书籍与作物种子。
农业税一旦取消,商业税比重将提升,粮食充足时,民众可用钱买粮。
这意味着,农民种植的粮食不再用于缴税,而是转化为财富。
如此,民众种植积极性得以保持,既能自给自足,多余粮食亦可出售,促进农业良性发展。
否则,农民辛苦劳作一年,缴纳粮税后所剩无几,甚至难以饱腹,这正是大明往昔之鉴。
汉中府商业税收已达三千七百万两,尚未计入西安府。
汉中府之富,堪称国中之国。
汉王府今年的产业收益更为惊人,投保行仅运营数月,总营收已近两千万两,最近一月即近七百万两,远未触及保险行业潜力,仅是起步阶段。
保险行业后世之利,朱松心知肚明,乃国家税收重要来源。
至于最盈利之税,当属烟草,但朱松在大明并不打算推行,因管控难度大,且有害健康。
他相信,无需烟草,大明亦能兴盛。
此外,大戏院全年营收亦破两千万两,汉中府几家大戏院,每家营收均达数百万两,占汉中府商业税收比重甚大。
瓷器、茶叶、丝绸布匹、盐、煤等产业,汉中府内总营收已超五千万两。
这也是汉中府商业税收高昂的缘由!
王府收益颇丰,上缴国家的商业税收自然水涨船高。
“好!”
“这下足以让那些平庸官员无言以对了!”
朱松满意颔首。
他确信,自己的提议辅以这些数据,定能让朝堂上那些平时反对他的声音集体消失。
否则,光是那些有意经商的蓝玉之辈,还有老爷子,定不会善罢甘休。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啊!
若在江南及南方再设经济区,大明税收将会达到何种境界?
户部官员此番怕是要集体倒戈,坚定地站在他汉王朱松这边了。
随后,朱松与徐妙锦探讨完善建议书细节的同时,也在构思具体的税收改革方案。
全国推行新政,税改乃重中之重,是国家收入的关键。
取消粮税的前提是其他税收能填补甚至超越粮税的空缺。
如今虽有商业税,但还需个人所得税。
商业税中还需细分,如企业增值税、商品附加税等……
制定税收的同时,还需完善相关法律,这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的流程,缺一不可。
所幸朱松拥有诸多后世经验可供借鉴,只需根据大明现状进行细微调整即可。
当然,税改需在其他特区建成后实施,为第二步计划。
西北这块地方的影响力尚不足。
因此,朱松只能步步为营,提前布局。
“殿下,我今日自纺织厂归来,城外又有一大片土地被规划,是要建新的工业园吗?”
谈完正事,徐妙锦忽而想起此事,转而问道。
“正是,那是本王为发展产业所备!”
朱松点头。
“?这可不行!朝廷严禁藩王私下制造兵器!”
徐妙锦闻言,一脸惊愕。
“放心,朝廷绝不会知晓这些工厂的真正用途!”朱松笑道。
“简而言之,本王的工厂不造什么大军械,只做零部件!”
“零部件?”徐妙锦一脸迷茫。
“就是说,每个工厂专产一两种小零件,而这些零件都能相互拼接。”朱松继续解释,“不到拼接之时,无人能知晓本王究竟在造何物!”
确实,这些工厂是朱松为制造燧发枪和迫击炮而设的,表面上不过生产些令人费解的零件罢了。
只要遵循朱松设定的规格制造即可。
武器的发展,从非单一工厂之力,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