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卿行

第176章 访陈(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墨卿行》最新章节。

陈窈舒轻笑出声:“正是。那薛仁贵身陷异域,却因天策府的书信而得生机。”

她转过头来,月光透过车窗将她侧脸勾勒得如玉雕般清冷,“只可惜,天策府的书信,并非人人都能等到。”

林彦秋微微颔首:“舒窈姐姐的意思,墨卿自是明白。”

他看向窗外被灯光晕染的街巷,街边的酒垆里说书人正唱到“薛仁贵征东”的紧要处,惹得巷陌间一片叫好声。

他收回目光,看向陈舒窈。

“为避人口舌,我先归府,马车会载着你去往小门。”

陈府的飞檐在月光下投下婆娑的影子。

马车终于停在了陈府的朱门前,车夫轻声禀告,陈舒窈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陈府的仆役早已等候在旁,见她下车,立即迎了上来。陈舒窈微微颔首,便随着他们,穿过前厅,去了书房。

陈舒窈先下了车。

车夫盘旋了几圈,林彦秋掀开绣着暗花的车帷,只见陈舒窈已在府门口迎候。

她换了身浅杏色长裙,裙摆绣着金线流苏,腰间束着淡青纱绫带,发间斜插的玉簪在夜色中泛着幽光,身后跟着的侍女皆是青衣素缎,手持纱灯,将小径照得恍若白昼。

“即便到了沧县,也断了与府台的联系?”

陈舒窈引着林彦秋穿过月洞门,踏入堆满书卷的书房。

陈舒窈轻挥衣袖,做了个请坐的手势:“墨卿不必拘礼,且先歇息片刻。”

她轻启雕花木窗,夜风将满架的线装书吹得沙沙作响,墙上悬挂的《本草纲目》拓片轻轻晃动。

待林彦秋在雕花木椅上落座,她才缓缓开口:“关于沧县之事,我略知一二,你且说说看,打算如何着手?”林彦秋眼神坚定,开始详细述说自己的计划与想法。

书房内,一袭素雅长裙的陈舒窈正站在案前,手中执笔写着什么。

林彦秋解下披风,将腰间玉佩轻轻搁在梨木茶几上:“那倒不至于,只是此去沧县,怕是要靠自己多些。”

听到动静,她转过身来,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墨卿,一路劳顿了。”

林彦秋抱拳回礼:“舒窈姐姐客气了,这都多亏了你的提点,墨卿才不至于在乱局中迷失方向。”

他望着陈舒窈案头摊开的《农桑辑要》,指尖滑过书页上朱批的注脚,“这药田之事,虽是烫手山芋,但若真能做成,日后仕途必有转机。”

陈舒窈转身从博古架上取下一只青瓷茶盏,倒上新煮的龙井,茶香在檀木香中袅袅升腾:“你且安心,吴城钱庄的张掌柜与我交情匪浅,明日我便去通融。这二百万两银子虽是杯水车薪,倒也不至于让你寸步难行。”

她将茶盏轻轻推到林彦秋面前,“只是这老狐狸李文杰和那墙头草李树堂,日后总要找个机会……”

林彦秋接过茶盏,看着水面倒映的自己的影子:“嗯,这笔账,自有清算的一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