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庶女:携史纠错系统破局》最新章节。
月白的晨雾里,苏婉儿的指尖在"观史阁·陇右分阁"七个字上轻轻颤了颤。
短刀上的并蒂莲绣纹硌着掌心,她这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攥紧了刀柄。
"阿姊?"小六子的声音从旁传来,带着几分迟疑。
他灯笼的暖光映在纸片上,将那行字照得更清晰了些。
苏婉儿猛地回神,蹲下身将散落的文书全拢进怀里——方才那小校怀中的油布包裹里,除了半块虎符,竟还塞着七八卷泛黄的纸页。
"把所有伤者集中,取迷药灌下。"她声音发沉,指尖快速翻检着文书,"老周带护院清理战场,别留活口。"小六子应了声,转身时瞥见她发顶垂落的珍珠步摇在晨风中晃动,那是往日里最稳当的,今日却晃得人心慌。
第一卷文书展开时,苏婉儿的呼吸骤然一滞。
墨迹未干的批注里,"渔阳鼙鼓"四个字刺得她眼睛生疼——这是她前世课本里安史之乱的代称。
再往下翻,"天宝十三年二月,范阳粮草缺口"、"陇右道七月蝗灾"的时间轴密密麻麻,连她上个月在长安西市推行的"均米券"都被标作"历史修正节点·商贾干预"。
"怎么会......"她喉头发紧。
腕间的手环早没了光,可那些系统曾提示过的"命运线"此刻全在眼前铺陈——原来不是系统在标注,是有人在记录。
"阿姊!"小六子突然小跑回来,额角沾着草屑,"冯典军的人全晕了,老周说半个时辰内能清完痕迹。"苏婉儿将文书往怀里又拢了拢,抬眼时眼底已没了方才的慌乱:"你带两匹快马,连夜去泾阳找郭将军。"她从衣襟里摸出枚青铜鱼符,是郭子仪上月送她的信物,"把这些文书用油纸包三层,缝在马腹夹层里。
附信写'玄袍人不可信',别的一个字都别多写。"
小六子接过鱼符时,掌心被文书的边角硌得生疼。
他望着苏婉儿泛白的指节,突然想起前日她在族学教他们认地图时的模样——那时她眼里有光,像烧着团火;此刻那火还在,只是多了层淬过的冷。"阿姊你......"他欲言又止。
"我要去陇右。"苏婉儿站起身,裙角的血渍被晨风吹得硬邦邦的,"观史阁的分阁在那边,我得去看看。"
"胡闹!"
苍老的喝声从身后传来。
苏老爷子拄着拐杖站在谷口,青灰色的襕袍沾着草叶,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他盯着苏婉儿怀里的文书,喉结动了动:"你阿娘当年为保你周全,在佛堂跪了三日求我别送你去掖庭;你阿爹临去剑南前,把家传的避毒丹全塞给你......"他突然顿住,拐杖重重敲在地上,"那系统早没了,你还要往火坑里跳?"
苏婉儿走过去,轻轻握住老爷子颤抖的手。
他掌心的老茧还是当年教她写状子时的模样:"正因为系统没了,我才得自己看明白。"她仰头望进老人浑浊的眼睛,"您当年审案时说过,'真相藏在纸背',现在纸背有字了,我不能装看不见。"
老爷子的手指慢慢松开。
他望着孙女腰间的短刀,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在陇右当县尉时,也有个小姑娘攥着他的衣角说"阿爹我要学写状子"。
晨雾漫过来,他叹了口气:"让明远带十个护院跟你,骑马比商队快。"
"不用。"苏婉儿后退半步,将文书塞进小六子怀里,"商队最不显眼。"她转身走向等在谷外的青骢马,马尾辫在风里扬起,"三日后未归,让陈老夫子去陇右道衙门递帖子。"
三日后的陇右山路,比苏婉儿记忆中更陡些。
她裹着靛蓝的商队仆从外衣,跟着运盐的马帮往深山里走。
系统残留的"沙盘记忆"像团模糊的影子,在她脑海里勾勒出大致的地形——石窟该在鹰嘴崖下,两株合抱的古柏中间。
"小郎,歇脚不?"赶车的老张头抹了把汗,"前面林子里有清泉。"苏婉儿摇头,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崖。
前世读《陇右方志》时,她曾对着地图上"鹰嘴崖"三个字发过呆,那时只当是普通地名;此刻望着崖顶嶙峋的怪石,她突然想起系统第一次提示"命运线"时,腕间也是这样麻麻的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