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毒小太监到权倾朝野

第一百三十三章 祭天台前(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从试毒小太监到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李长安隔着牢门,淡淡开口:“刘大学士,几日不见,清减了不少。”

刘承恩猛地抬起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李长安!你这奸贼……”

李长安静静听着,待他骂累了,才示意狱卒开了锁,缓步走了进去。

【叮!在“大理寺天牢(审讯刘承恩)”签到,获得技能“攻心审讯术”(可洞察目标心理防线最薄弱处,使其开口)。】

李长安拉过一张潮湿的条凳坐下,慢条斯理地拂了拂衣角上并不存在的灰。

“大学士何苦动这么大肝火。你那些门生故旧,这会儿怕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听说,他们琢磨着要在祭天大典上,给你唱一出大戏?”

刘承恩身子一僵,旋即哼道:“老夫……老夫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李长安笑了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说的都是刘承恩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念想,是他那不成器的孙儿,是他偷偷转移到别处的家产,还有那些个午夜梦回都不敢去碰的旧事。

刘承恩起初还强撑着,渐渐地,额上渗出冷汗,呼吸也粗重起来。

“……他们,他们要在祭天台上……以死相谏!”刘承恩的声音像是从喉咙里硬挤出来的,带着绝望的颤音,将那“尸谏”的谋划,还有参与其中的人,竹筒倒豆子一般,全说了出来。

李长安听完,缓缓起身。

“尸谏?倒是有趣。”

他对候在门外的郭涛低语了几句。

郭涛一点头,身影很快消失在幽暗的甬道尽头。那些准备“尸谏”的老家伙,哪个屁股底下没几根烂稻草?平日里跟废太子、景王那些余孽暗通款曲的信件往来,督察署早就捏着一些了。

三日后,祭天大典。

京郊祭天台巍峨耸立。

乾帝一身十二章纹冕服,面容肃穆,领着文武百官,一步步登上高台。

李长安佩刀,立于乾帝左后侧,蟒袍在晨风中微微拂动。

钟鼓之声响彻云霄。

祭祀的仪程一项项进行。

乾帝手持玉圭,正要向上苍祝祷。

“陛下!”

一声凄厉的呼喊划破庄重的氛围。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臣踉跄出列,直挺挺跪下,老泪纵横:“陛下!老臣有本死奏!奸臣李长安,蛊惑圣听,祸乱朝纲,致使民怨四起!若不诛此阉贼,大乾将亡!苍天无眼啊!”

话音刚落,他身后呼啦啦跪下一大片官员,黑压压的,足有数十人。

“请陛下诛杀国贼李长安!”

“为大乾清君侧!”

哭声,叩首声,响成一片。

说时迟那时快,那些跪地的老臣竟齐齐从袖中抽出雪亮的短刃!寒芒乍现,纷纷对准了自己的脖颈和胸膛!

“今日,我等便以颈上热血,泣告上苍,泣告陛下!死谏——”

乾帝握着玉圭的手背上,青筋凸起。

台下的禁军侍卫们都有些发懵,这阵仗,谁见过?

眼看那数十把匕首就要刺入皮肉。

“陛下,且慢!”

李长安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人的哭嚎。

那些举着匕首的老臣,动作不由得一顿。

李长安从怀中取出一叠文书,高高举起。

“此辈名为尸谏,实则暗中勾结废太子与景王余孽,意图在祭天大典上行刺作乱,颠覆我大乾江山!”

他手中,几封盖着废太子鲜红私印的密信,在晨光下纸页泛黄,那印泥却红得扎眼。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