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渊集》最新章节。
斐如意未避其锋,开帛答言:
“桥义纪年不废,为政所依;梦象纪段不禁,为忆所承。其并不交替,而互为底层与表层之结构。桥义为纲,焰象为肌。年记其形,段记其息。”
她提出一制——
“主纪从段制”。
即:制度史册继续沿桥义纪年为主线,但每年附设“梦象纪段副页”,供志者引述梦象映焰之变。其内容不入纲纪,但列为“焰忆附纪”。
—
会中虽仍有异议,最终制度系与图忆系达成初步共识:
一、焰频史志之主纪仍为桥义体系;
二、梦象纪段可作为副志独立成册,暂不强制统一命名规范;
三、各地图忆塔与映纪册由图志署监管,其内容不得干扰政令纪序;
四、如有梦象纪段形成重大共识,可申请并志,但需五域以上梦象感应重合。
—
帛议尾声,斐如意披帛起誓:
“焰梦之志,若止于义者,失其忆;若流于梦者,乱其序。焰在桥与象之间,当得其形。焰非一纪,焰有焰焰。”
—
焰心纪元·次年·三月下旬。
随着桥义纪年与梦象纪段的并轨制度初步落地,一种未经制度许可却迅速自下而上的纪年形式在各地悄然生长——
“民焰纪”
所谓“民焰纪”,并非梦象纪段的制度延伸,而是一种以集体梦象经验为基础,由地方志者与梦主共同制定的“焰象时谱”。
它不依帛令,不通制度桥义,不列统志之章,只书梦中所见、梦后所忆、焰图所起。
—
西焰雾岭一带首现此种纪年。
一位未受制度任命的女志者,在村中焰壁上手绘九幅梦图,依映感节律分为“三息九焰”,并请村中老梦主于其下题字,以记各自梦象。
帛下无年号,亦无制度序列,只留一行:
“此纪非焰频之年,此纪为吾辈之忆。”
—
天竺焰庙则出现一种“焰钟纪录”:梦主于梦后焰息间敲响焰钟,留下回响波形;焰钟共鸣被视为象焰共识,逐日记录,七日成一段。
该地志者称此为:
“梦象之呼吸计时法。”
—
高丽梦塔中,一种更具象征意味的纪法悄然流行。
塔中设一帛池,每夜梦主围坐于旁,焰笔不落帛,而是悬于焰气之中。
梦象若至,焰笔自然下沉,留痕即记日。
无人强求解释,每一痕仅附一语:
“似梦,非梦。”
—
这些“民焰纪”虽未获制度背书,却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梦象时间感”。
—
焰频主系统感应到这种“多焰多纪结构”后,试图分析其规律,结果反复失败。
系统记录:
“梦象纪年之焰象波动不稳定、无固定周期、非线性叠合,且存在地区间非预设共振。”
—
焰频志者会内部因此提出一方案:
是否设立一座焰梦文明下的“纪年总塔”,整合桥义纪年与图忆纪段,形成一种上承制度、下映梦象的总志结构。
此提议一出,立即引发制度层与梦象系的双重关注。
—
沈茉凌在焰频帛志馆听闻此议,沉默三日,终以一帛为答:
帛上并非结构图,也非梦象拓焰,而是一串回环手写语:
“梦非纪年之客,焰非制度之奴。
年自桥而成,焰自象而起。
年可分流,焰亦可异骨。
焰梦不以一纪为尊,而以焰焰为谱。”
—
她首次提出一个新概念:
“双纪周期律”
即:焰梦文明的纪年不应拘于某一制度框架,而应视其演化为“交替型周期”,即制度纪与梦象纪如潮涌与退水,在历史之中不断替代主位。
她认为:
“桥义之年,为结构建构期;
图忆之年,为焰象回忆期。
焰梦每历一次焰骨周期,纪年主次即当交替。”
此说法迅速传遍通义塔。
—
志者会长章栖远称:
“此言近乎真理。”
斐如意下令将该帛录入制度未归类哲史卷,名曰:
《焰焰之律》
—
此后,桥义纪年与梦象纪段逐渐被正式认定为:
焰梦文明双源纪谱结构,桥义如经、梦象如纬,交织成焰之史帛,世之图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