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172章 巴格拉季昂行动(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而行动发起的日子,更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6月22日。

大家还记得这个日子吗?三年前,1941年的6月22日,正是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悍然入侵苏联的日子。

现在,整整三年之后,苏联人选择在同一个日子,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巧合了,其意思不言而喻。

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史诗级战役,自然是由当时苏德双方最顶尖、最富经验的将领们来指挥。咱们先看苏联红军这边,那简直是排出了一套“全明星梦之队”的豪华阵容,从上到下,星光璀璨。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万无一失,苏联最高统帅部直接派出了两位“定海神针”级别的元帅,作为最高代表,亲赴前线协调指挥。这俩人,可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分量最重的两位巨头:

朱可夫元帅: 这位被誉为“胜利的象征”的男人,亲自负责协调南翼的两个主力方面军——也就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扎哈罗夫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哪里有朱可夫,哪里就意味着是主攻方向,哪里就意味着胜利。他就像是球队的“战术总监”,确保球队最锋利的“两把尖刀”能够完美配合,协同作战。朱可夫本人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里,也详细描述了他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是如何组织协调这次宏大战役的。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如果说朱可夫是“猛将”,那华西列夫斯基就是“儒帅”。这位总参谋长出身的元帅,心思缜密,擅长宏观规划。他负责协调北翼的两个方面军——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他的任务,就是确保北翼的这把“铁钳”能够严丝合缝地夹紧,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这两位元帅的存在,就像是给四个方面军上了一道双保险。他们确保了这支超过百万人的庞大军队,能够像一部精密的瑞士钟表一样,每个齿轮都无缝衔接,协同一致。这标志着,在经历了三年血战的磨砺后,苏联红军的指挥协同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在两位“总教练”之下,具体执行计划的四位方面军司令员,也个个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堪称“四大天王”:

伊万·巴格拉米扬大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稳健而可靠,负责在整个战线的最北端,像一把铁锁,牢牢锁住德军的侧翼。

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这位是当时苏军中最年轻、最耀眼的将星之一,以其大胆果断、敢于穿插的装甲作战而闻名。他指挥的部队,是北翼钳形攻势的“钳尖”。

格奥尔吉·扎哈罗夫上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他的任务,是在战线中部发动辅助攻击,牵制德军兵力,防止敌人增援南北两翼的主战场,是整个战役中不可或缺的“绿叶”。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他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是整个“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兵力最强、装备最好、任务最重的“王者之师”。他就是南翼这把“铁钳”的绝对主力。因为在此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他很快就被晋升为苏联元帅。

相比于苏联那边众星云集、协同作战的“梦之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体系,简直可以用“僵化”、“混乱”和“悲哀”来形容。

总司令恩斯特·布施元帅: 这位集团军群的总司令,是希特勒一位忠实的追随者。他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对战局的判断力,却实在不敢恭维。他更像是一个“传令兵”,而不是一个元帅。他的唯一任务,就是把希特勒那套不切实际的“固守原地,一步不退”的疯狂命令,原封不动地传达下去,并强迫手下执行。他就像一个被元首牵着线的“提线木偶”,完全没有一个高级指挥官应有的灵活性和决断力。

当灾难在6月22日降临,中央集团军群几天之内就被打得土崩瓦解时,希特勒终于想起了他那位被誉为“防御大师”的“救火队长”——莫德尔元帅。6月28日,布施被仓皇解职,莫德尔被紧急调来接手这个烂摊子。可此时,整个集团军群的主力,基本上都已经被合围或者歼灭了。让莫德尔来,已经不是“救火”了,而是让他来收拾一片烧成灰烬的废墟。

在布施元帅之下,那几位集团军的司令,如第3装甲集团军的莱因哈特、第4集团军的蒂普尔斯克瑞奇和第9集团军的约旦,都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他们比谁都清楚,死守在那个突出的“阳台”上,无异于自杀。他们也曾提出过进行战术后撤的合理建议,但无一例外,都被布施以“元首的命令”为由,严词拒绝。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队,被捆在原地,等待着那场红色风暴的最终吞噬。

可以说,这场仗还没开打,从指挥层面上看,胜负已分。一边是上下一心、协同作战、拥有极大自主权的专业将领团队;另一边,则是一个被独裁者的疯狂意志牢牢捆住手脚、主帅无能、将士绝望的僵化机器。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是指挥艺术的较量,而是一场单方面的、残酷的屠杀。

就在战役策划阶段,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战局的、至关重要的小事,它深刻地反映了苏德两国指挥层,在战争后期那截然不同的演变。

在莫斯科的作战会议上,最高统帅部给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制定了一个单点突击的计划。但罗科索夫斯基,这位对地形了如指掌的指挥官,当场就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在沼泽密布的地区搞单点突击,很容易陷进去,展不开。

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兵分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强大的钳形攻势,打一个双重包围!

斯大林,这位以独断专行着称的领袖,对罗科索夫斯基的“顶嘴”,很不高兴。他沉着脸,两次让罗科索夫斯基出去,“再考虑考虑!” 这在当时,可是巨大的压力。

但罗科索夫斯基每次回来,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用充分的军事理由,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护。

最终,奇迹发生了。斯大林,竟然被说服了。他拍板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修正方案。

这件事的意义,太重大了。它说明,斯大林,这位曾经因为一意孤行而导致1941年基辅大惨败的独裁者,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洗礼后,已经学会了在关键时刻,去信任和采纳他手下一线指挥官的专业意见。

而在德国那边,希特勒却恰恰相反,他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将军们。就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前夕,布施元帅曾恳求他,允许进行小范围的战术后撤,以缩短防线,建立预备队。这个合理的建议,被希特勒断然拒绝。

一个在学会放权,一个在拼命集权;一个在做加法,一个在做减法。苏德两军在指挥哲学上的演变,已经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这场仗,还没开打,胜负的天平,其实已经悄然倾斜。

在“巴格拉季昂”这出大戏正式上演前,苏联人也导演了一出规模空前、构思精妙的“前传”——战略欺骗,也就是俄国人所说的“军事伪装”。

这可不是简单的挖点假战壕、放几个假坦克那么简单。这是一场针对整个德军最高统帅部大脑的“认知作战”。

它的核心,就是利用德国人已经形成的偏见——他们固执地认为,1944年苏军的主攻方向,肯定还在乌克兰南部。

于是,苏联人就来了个将计就计。他们非但没有隐藏在乌克兰南部集结的重兵集团,反而还故意大张旗鼓,让德军的侦察机和间谍,清清楚楚地看到,这里有四个坦克集团军,几十万大军,一副马上就要发动雷霆一击的样子。

德国人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于是,他们赶紧把东线最精锐的装甲预备队,也就是他们的战略“消防队”,全都调到了乌克兰南部,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一场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主攻”。

这就好比,苏联人把一桌丰盛的、香气扑鼻的“假菜”,摆在了德国人的面前,让他们死死地盯着这桌菜流口水。而真正的、致命的“主菜”,正在从厨房的后门,悄无声息地端往白俄罗斯。

在德军的注意力被成功吸引到南方的时候,一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庞大的秘密集结,正在白俄罗斯的森林和沼泽中展开。

超过170万的作战部队,连同数千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在严格的无线电静默下,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进攻出发阵地。所有的部队调动,都在夜间进行。为了迷惑德军的空中侦察,苏联工兵建造了大量的假机场、假坦克集群。而在真正的集结地,巨大的弹药和物资堆,则被巧妙地伪装成了普通的村庄。

可以说,这场战斗的胜利,首先,是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地图上和头脑中取得的。

然而,苏军的作战序列里,还有一支“看不见的军队”,它在战斗打响前,就已经在德军的后方,开启了致命的瘫痪和瓦解进程。

这支军队,就是苏联的游击队。

到1944年,在德军后方活动的苏联游击队,总数已达14万人。他们早已不是乌合之众,而是由莫斯科直接指挥、与正规军作战计划紧密协同的战略武器。

在“巴格拉季昂”行动正式打响的前夜,6月19日晚,十几万游击队员,同时发动了代号为“第三次铁道战争”的大规模破袭战。

一夜之间,超过一万个爆炸装置,在德军控制下的铁路线、桥梁、车站和通讯枢纽,被同时引爆。

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它在战役发起的关键时刻,彻底瘫痪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和增援能力。当德军的防线崩溃,被迫后撤时,他们绝望地发现,大部分铁路和公路,都已经被破坏,根本无法通行。他们只能拥挤在少数几条主干道上,形成了长长的、拥堵不堪的行军纵队。

而这些纵队,就成了在森林里等待已久的游击队,和在天空中盘旋的苏联强击机的理想靶子。德军的撤退,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场被分割、被伏击、被追杀的歼灭战。

就这样,到1944年6月21日夜里,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在白俄罗斯前线,一百多万苏联红军士兵,像一头屏住呼吸的巨兽,潜伏在寂静的战壕里,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而在他们对面,近百万德军,却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一无所知。他们的大部分高级将领,甚至还在休假。他们坚信,这里,只是一个平静的、次要的战场。

那么,当这头被复仇火焰点燃的红色巨兽,在6月22日凌晨,发出震天的咆哮时,等待着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命运呢?

咱们,下一回再说。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关于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开局迎娶蔡文姬,拯救何皇后刘攀穿越到汉末,正值黄巾起义之时成为正在大战中的一个小兵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死,好在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许褚,他最终活了下来借着许褚的力量拿到了晋升之资……从此他靠着前世记忆,和知识大量赚取钱财恰逢异族入侵,他去了边关镇守,,驱除外辱,打造城池,收拢百姓从此走上了一条争霸天下之路
升玖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关于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大明已成历史,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附身到流亡吕宋的亡明皇孙朱和埸身上。最初,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朱和埸迷茫而丧气。然后……“帝国崛起系统已上线……“恭喜宿主获得系统全面强化!“恭喜宿主获得大明神机营官兵500人!全员配备米尼步枪。“恭喜宿主获得米尼步枪全套制造图纸。……在从系统获取高尖端武器的同时,朱和埸开展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军事科技,
咸鱼太暴躁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开元之治后,晚年的唐玄宗纵情声色,荒废朝政,附属诸国,不但久不纳贡,而且屡扰边境,再加上各地藩王拥兵自重,雄据一方,种种原因,导致大唐每况愈下,大有分崩离析之象。易林重获新生,有好多事情想要做……他想要纵横大唐,即使开局不顺也要力挽狂澜。梁羽游历天下,寻找心中明主……他想要一展抱负,践行纵横之道。卷入历史洪流的易林和梁羽,在与诸多势力的周旋角逐中,是否能逆天改命……
聚散流云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简介: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动漫女主小智的旅行结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少年意外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小智。他以神奇宝贝大师为目标横扫各大联盟,结识各地区女主,留下一场无憾之旅。
无聊的青铜
土匪帝皇
土匪帝皇
这是一个最混乱的年代,群雄争霸,杀伐不断,人命如草芥,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英雄辈出,美人如玉谋臣如妖。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试看我辈笑傲苍穹……
雪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