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的文明密码

第4章 墨竹长卷里的元代画魂:苏州博物馆《七君子图》的笔墨春秋(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宝的文明密码》最新章节。

一、元人雅集的竹影心痕:画卷诞生的时代经纬

公元1345年,江南正是春雨绵绵的时节。在吴门某座私家园林的书斋里,六位身着宽袍的文人围坐案前,案上铺开丈许长卷,新磨的徽墨在青瓷砚中泛着幽光。为首的柯九思轻捻长须,饱蘸浓墨的狼毫在宣纸上一顿一挫,数笔便勾出竹干的劲挺;一旁的赵天裕屏息凝神,以“折芦描”法勾勒竹叶,墨色浓淡间似有清风拂过。这并非虚构的场景,而是苏州博物馆藏《七君子图》诞生的真实写照——这幅纵36.5厘米、横约10米的水墨长卷,将元代六位画竹名家的墨竹图收裱于同一卷中,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文人雅集物证”。

画卷的诞生与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蒙古铁蹄踏碎中原衣冠后,江南文人士大夫既不愿屈身事元,又难以施展经世抱负,遂将才情寄寓于山水竹石。柯九思曾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赵原是元末明初的吴门画家,而张观、顾安等虽生卒年不详,却皆为江浙一带的文人雅士。他们以竹喻志,借笔墨抒怀,使元代墨竹画达到了“逸品”的新高度。据卷后题跋记载,此卷最初由明代收藏家项元汴装裱成册,后经吴湖帆等名家递藏,最终入藏苏州博物馆,成为江南文人画传统的绝佳注脚。

民间流传着一则趣闻:某次文人雅集,有人提议各画一竹以应“竹林七贤”之数,唯独第七位画家因故缺席,遂成“六君子”。后人为凑足数目,添上第七幅竹图,却终难掩笔墨生涩。这则传说虽无确证,却道出了画卷的特殊形制——六幅独立成篇的墨竹图,因主题相契、风格相近而被后世装裱为一卷,恰似六位君子并肩而立,共话竹中逸趣。

二、一纸墨痕藏风骨:画卷的笔墨密码

展开《七君子图》,首段为赵天裕的《墨竹图》。这位生卒年不详的画家以中锋用笔,竹干如铁骨铮铮,枝梢却带几分柔韧,竹叶“个”“介”相叠,如刀剑出鞘般凌厉。画中钤有“天裕”白文印,与史料记载的元代文人画家赵天裕风格吻合。紧随其后的是柯九思的《清閟阁墨竹图》,这位“奎章阁学士”以书法入画,竹节用“篆籀法”写出,竹叶则如“八分书”撇捺,浓墨写近叶,淡墨染远枝,卷末“柯氏敬仲”的落款仍清晰可辨。

第三段为赵原的《雪竹图》,这位明初画家在此幅中尽显“吴门画派”先声——淡墨烘染出皑皑积雪,竹枝在寒风中微颤,留白处似有落雪簌簌。第四幅顾安的《新竹图》则以“双勾填墨”法绘竹,嫩竹新篁挺拔向上,叶尖微卷如雀舌,笔力清劲处可见李衎《竹谱》的遗风。第五段张观的《竹石图》别出心裁,以斧劈皴写石,浓墨点苔,瘦竹斜出石缝,颇得“石压竹头欲不斜”的意境。末段为吴镇的《墨竹图》,这位“元四家”之一以湿笔写竹,墨色氤氲中见骨力,竹叶纷披如乱雨纷飞,卷尾“梅花道人”的钤印透露出隐士情怀。

整卷画作采用“分段式构图”,每段自成章法又相互呼应:赵天裕的刚劲、柯九思的儒雅、赵原的清逸、顾安的秀挺、张观的奇崛、吴镇的苍茫,六种笔墨语言共同构建出元代墨竹画的审美谱系。画中竹枝皆“自下而上”取势,竹叶遵循“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原则,虽无色彩渲染,却通过墨色浓淡表现出前后层次,这种“以书入画”“以墨代色”的技法,正是文人画区别于院体画的核心特征。

三、劫后余珍归故里:画卷的流传秘史

《七君子图》的传世之路充满传奇。据卷首“项墨林鉴赏章”可知,此卷曾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所有。项氏“天籁阁”富甲天下,收藏过《清明上河图》等稀世珍品,他在此卷上钤盖数十方鉴藏印,可见珍视程度。明末战乱中,画卷流入民间,清代时为着名学者朱彝尊所得,他在《曝书亭集》中曾提及此卷“六贤妙迹,神完气足”。至近代,画卷被“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购得,这位民国画坛盟主视其为“墨竹铭心绝品”,在卷尾题跋中盛赞“元人画竹,此卷可称集大成者”。

1950年代,吴湖帆将此卷捐赠给苏州博物馆,使其成为该馆书画藏品中的翘楚。值得一提的是,画卷在流传过程中曾遭割裂,现存六段实为七段残卷——第七段原是倪瓒的《竹枝图》,民国年间被人裁割私藏,后经多方查找仍下落不明。这段“留白”反而更添传奇色彩,仿佛在诉说文人墨宝的命运多舛。

考古发现虽未直接涉及此卷,但同时期出土的元代文人画遗迹可与之互证。如无锡钱裕墓出土的《墨梅图》,其笔墨意趣与《七君子图》中的柯九思作品高度相似;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元代经卷,其书法线条与画卷中的题跋亦有相通之处。这些发现共同勾勒出元代江南文人的艺术生活图景——他们在书斋雅集中以画会友,在竹影婆娑间寄托情志,使墨竹画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重要符号。

四、竹梢拂云见精神:多维价值的深度叩问

艺术价值上,《七君子图》堪称元代墨竹画的“百科全书”。六位画家虽同写竹枝,却各有千秋:柯九思“以书法入画”的理念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其竹节如“隶书中的波磔”;吴镇则将“米点山水”的技法融入竹石,开创“墨竹湿笔”之法;赵原的“雪竹”技法影响了后世沈周、文徵明的雪景创作。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使画卷成为研究元代绘画流派演变的关键实物,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曾评价:“此卷集齐元代墨竹画诸家风貌,堪比一部缩微的《图绘宝鉴》。”

历史价值层面,画卷是元代文人心态的绝佳注脚。在异族统治下,江南士人以竹喻君子,借绘画表达“宁折不弯”的气节。柯九思曾官居高位却心系故国,其竹干多取“鹿角式”穿插,暗含不屈之意;吴镇一生隐居,画中竹枝常带风雨飘摇之态,恰是乱世文人的精神写照。这种“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为研究元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提供了形象资料,历史学家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提及的“江南遗民文化”,在此画卷中可窥一斑。

文化价值上,《七君子图》体现了中国艺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画中竹枝的“穿插揖让”暗合儒家伦理,竹叶的“浓淡干湿”彰显道家阴阳,而“逸笔草草”的写意精神又与禅宗“直指本心”相通。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墨竹画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的物质载体。正如卷后明代画家文徵明题跋所言:“观此卷如见元贤风度,竹非竹也,是为士大夫之心迹。”

在苏州博物馆的展厅里,《七君子图》被恒温恒湿的展柜守护着。当现代观众的目光掠过卷上的斑驳墨痕,仍能感受到六百年前文人们挥毫时的呼吸——赵天裕的铁骨、柯九思的风雅、吴镇的孤傲,都凝聚在这一纸水墨之中。竹梢拂过的不仅是元代的月光,更在当代人心中摇曳出一片精神的清荫,让那些关于气节、关于风雅、关于笔墨春秋的故事,在江南的烟雨里代代相传。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刚参观完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朱旺,穿越到了大明洪武朝朱元璋的御船之上。好消息:有系统!坏消息:系统不够给力,连导弹坦克歼星舰都不给!没关系,咱就算只靠脑子里的知识,灭个倭照样是轻轻松松!“老朱,我不装了,摊牌了,其实我是个神仙!不怕告诉你,大明是被倭国给灭的!“老朱,只要同意灭倭,你大孙子的命我救了!“老朱,这几种粮食叫玉米红薯和土豆,所以不要担心灭倭的粮草问题!“老朱,这是牛痘
枫桥十三夜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关于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开局迎娶蔡文姬,拯救何皇后刘攀穿越到汉末,正值黄巾起义之时成为正在大战中的一个小兵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死,好在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许褚,他最终活了下来借着许褚的力量拿到了晋升之资……从此他靠着前世记忆,和知识大量赚取钱财恰逢异族入侵,他去了边关镇守,,驱除外辱,打造城池,收拢百姓从此走上了一条争霸天下之路
升玖
火影:从白眼天才成为忍界最强
火影:从白眼天才成为忍界最强
关于火影:从白眼天才成为忍界最强:意外转生到火影忍者世界,成为日向宗家新生婴儿重活一世,三岁不到就开启了白眼,三岁成为漩涡水户的徒弟,使用风属性查克拉开发出御风剑术,成为日向一族历史上用剑第一人,后面更是靠机遇开启转生眼,无敌于忍界……简介无力,请看正文主角日向真一是如何在忍界慢慢成长,留下自己的事迹。
口袋君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开元之治后,晚年的唐玄宗纵情声色,荒废朝政,附属诸国,不但久不纳贡,而且屡扰边境,再加上各地藩王拥兵自重,雄据一方,种种原因,导致大唐每况愈下,大有分崩离析之象。易林重获新生,有好多事情想要做……他想要纵横大唐,即使开局不顺也要力挽狂澜。梁羽游历天下,寻找心中明主……他想要一展抱负,践行纵横之道。卷入历史洪流的易林和梁羽,在与诸多势力的周旋角逐中,是否能逆天改命……
聚散流云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简介: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动漫女主小智的旅行结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少年意外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小智。他以神奇宝贝大师为目标横扫各大联盟,结识各地区女主,留下一场无憾之旅。
无聊的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