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最新章节。
跟着朱霖的脚步,几人走进单元门。
楼道里很干净,墙壁刷着半人高的淡绿色墙裙,楼梯是水磨石的,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声响。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饭菜香,和一种混合着书卷气与生活气息的味道。
“三楼,到了!”朱霖在一扇深棕色的木门前停下。
从口袋里摸出钥匙,熟练地插进锁孔,“咔哒”一声轻响,门开了。
“青山,快进来!”
朱霖率先闪身进去,一边弯腰换鞋,一边冲着屋里喊:“妈!我们回来啦!青山到……哈哈哈哈~”
话没说完,她就忍不住笑了,回头对白婉茹说:“妈,您看我这记性,您不就在这儿嘛!”
白婉茹也笑了,一边换鞋一边说:“你这丫头,风风火火的。”
她招呼刘青山:“青山,快进快进。”
她指了指门口鞋架上几双干净的拖鞋,“换换鞋,舒服一些,那双蓝色的是新的,给你准备的。”
刘青山连忙道谢,换上那双崭新的蓝色拖鞋,心里又是一暖。
走进门,他打量着这个即将成为他短暂落脚点的“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七十年代末知识分子的家庭。
面积不大,但收拾得异常整洁、温馨。
地面是刷了红漆的木质地板,擦得锃亮。
客厅里靠墙放着一张深棕色的三人沙发,铺着米白色的针织沙发巾,上面整齐地放着几个手工缝制的方形靠垫。
沙发对面是一张同样深棕色的方桌,铺着干净的白色钩花桌布,上面放着一个竹编的果盘,里面盛着几个红彤彤的苹果。
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籍和稿纸,一盏绿色的玻璃罩台灯静静地立在那里。
书桌旁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种厚薄不一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书香。
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其中一幅隶书写的“宁静致远”尤其醒目。
整个房间的色调偏暖,透着一种朴素、雅致、充满书卷气的氛围。
“青山,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朱中华也走了进来,随手将刘青山的小包放在沙发旁的椅子上,温和地说,“你先坐会儿,喝口水,歇歇脚。”
他指了指沙发,“坐,坐。”
“哎,好!谢谢!”刘青山应着,在沙发上坐下。
朱中华和白婉茹的言行举止,自然亲切,没有丝毫的客套和疏离,让他这个初来乍到的“乡下小子”感到一种被接纳的温暖。
“热水在暖瓶里,青山,你自己倒水喝啊。来这里就当是自己家,别客气,我就不招呼你了,得赶紧做饭。”
白婉茹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解下出门时穿的薄外套,换上挂在门后的蓝格子围裙,“你们爷俩先聊着,霖霖,你过来给妈打下手!”
“好嘞!”
朱霖清脆地应了一声,对刘青山俏皮地眨眨眼,“等着啊,让你见识见识我妈的厨艺!”
说完,像只小蝴蝶一样跟着白婉茹飘进了厨房。
很快,
厨房里就响起了锅碗瓢盆的协奏曲。
水流声、洗菜声、切菜的“笃笃”声,还有白婉茹轻声指挥朱霖的声音。
“霖霖,把那条鱼再冲洗一下……”
“给我再剥一瓣蒜。”
“葱也给我再剥两根。”
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忙碌感,伴随着隐约飘出的食材清香,从厨房门缝里弥漫出来,充满了整个客厅。
朱中华拿起桌上的紫砂壶,泡了一壶茶。
清雅的茶香很快散开,与厨房飘来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令人心安的味道。
他给刘青山倒了一杯:“来,青山,尝尝这茶。坐了几天火车,旅途劳顿,喝点热茶解解乏。”
“谢谢叔。”
刘青山双手接过茶杯,温热的杯壁熨贴着手心。
他抿了一口,茶汤清亮,入口微涩,回味甘甜。
“好茶!”
“嗯,朋友送的明前龙井,还不错。”
朱中华自己也端起一杯,靠在沙发上,神态放松而温和,“打算什么时候去报道?”
“嗯…明天吧。”
“明天?”
朱中华一怔,随即笑道:“不着急,燕大开学时间要持续一周,你先在家里住两天,让霖霖陪你在燕京转转。过几天再去报道,也来得及赶得上。”
“青山啊,你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更不要有压力。”
“你白姨刚才那话说的很对,你到了这里啊,就是回了家。千万不要拘束,随便一点,好不好?”
话语中的真诚,显而易见。
刘青山略微考虑了下,便点头答应,“好!”
“哎,这才对嘛!”
朱中华顿时开怀大笑,“哈哈,喝茶,喝茶。”
看着眼前这个沉稳自信、眼神明亮的年轻人,朱中华心中感慨万千。
这几年,他过得压抑憋屈,如同困在泥沼。
堂堂一个大学教授,本该在窗明几净的校园里传道授业,过着受人尊敬、体面优渥的生活……
却被打发到大西北的农场,喂猪放牛,割草种地。身体上的劳累尚可忍受,精神上的屈辱却如影随形——时不时被拉出去批斗,被一群大字不识的粗鄙之人“教育”。
那些粗暴蛮横、卑鄙无耻的手段,每每想起,都让他心头如堵,难以释怀。
而刘青山,
就像这几年灰暗生活中骤然亮起的一束光,除了“解放回城”这件大事,最让他感到由衷喜悦和骄傲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了!
他才二十出头啊!
却接连写出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诗歌、小说皆有建树。
短短一年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青年,一跃成为名扬全国、拥有无数读者的天才作家!
这份才华,这份成就,令人惊叹!
更让他动容的,
是刘青山身上那股不屈的韧劲和铮铮风骨!
被人冒名顶替,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大学机会,如此深仇大恨,他竟能隐忍不发,蛰伏待机。
最终,
他凭借一部力作,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将作恶者绳之以法,堂堂正正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这份心性之沉稳,意志之坚毅,让朱中华自愧不如。
他简直难以想象,这一年里,刘青山是如何在背负着如此深重的屈辱与仇恨下,还能保持旺盛的创作力?
还有他那份令人敬佩的骄傲!
燕京大学主动抛来的橄榄枝,他竟能断然拒绝!
执意要再次参加高考,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堂堂正正地迈入那座最高学府的大门!
这份傲骨,这份自信,让朱中华在初闻时既感惋惜,又无比震撼。
惋惜,是因为他知道高考恢复后的头几年,竞争是何等惨烈。
十年积压的考生如过江之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非虚言。
他担心刘青山的选择过于自信,甚至有些鲁莽。
忧虑,则更多是为女儿朱霖。
他无比希望刘青山能早日来京,两个年轻人能朝夕相处,感情稳固。
若分隔两地,变数实在太多……
可担心归担心,忧虑归忧虑,这些都于事无补,他也改变不了什么。
唯一能做的,只有等!
等高考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