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最新章节。
秦岭的夏末,山风已悄悄裹上了初秋的凉意。
日子像山涧的溪水,不紧不慢地流淌,转眼就到了1979年的9月。
9月1日,一个寻常却又注定不平凡的日子。
在西北省通往首都燕京的漫长铁道线上,一列绿皮火车喘着粗气,历经数日的跋涉,终于缓缓驶入了终点站——燕京南站。
车门“哐当”一声打开,汹涌的人潮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出。
在这股由疲惫、兴奋和期待交织而成的洪流中,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显眼。
只见他独自一人,
肩上斜挎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手里还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用粗麻绳捆扎得结结实实的大号旅行袋。
他随着人流,脚步略显沉重地挤出车厢,踏上了燕京的土地。
风尘仆仆的脸上带着长途旅行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闪烁着坚定与憧憬的光芒。
没错,他,就是刘青山。
嗯,他自己来燕京大学报道。
本来,家里人都想去。
尤其是王凤仪,那叫一个放不下啊。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几千里之外的陌生大都市?
‘你从小到大都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次可是去燕京,几千里外,你到了那边又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那可咋办啊?妈这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
‘咋会人生地不熟?朱霖、朱叔叔、白阿姨他们一家人不都在燕京吗?我和朱霖说了时间,到时候她会去接我的。放心吧,没啥事!’
‘可火车上咋办?听说得坐好几天火车哩,火车上那么多人,啥人都有,万一你碰上小偷,把你带的钱、粮票都摸走了可咋整?你到了燕京,身无分文,可咋活啊?’
‘放心吧妈!我会小心的,一百个小心!再说了,就算我钱被偷了,不是还有朱霖吗?她能不管我?’
“去!那可不行!你一个大老爷们,咋能伸手花人家姑娘的钱?那成啥样子了?传出去,咱老刘家的脸往哪搁?人家朱霖爸妈咋看你?不行!绝对不行!”
王凤仪皱着眉头,在屋里踱来踱去,苦思冥想了好半晌,终于一拍大腿,眼睛一亮:“有了!青山,你听妈的!”
“把钱和要紧的票证,分四个地方藏!”
“两个鞋底里面,妈给你用油纸包好,塞进去一部分;你那个大包里,夹层里放一部分;还有……”
她凑近一些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神秘,“你贴身穿的裤衩上,妈再给你缝个结实的小口袋!把大头钱放那里!这样保管万无一失!就算小偷再厉害,总不能把你裤衩都扒了吧?”
刘青山:“……”
他看着老妈一脸“此计甚妙”的认真表情,彻底无语凝噎。
额角仿佛滑下三道黑线。
为了打消老妈这层出不穷、细致入微的忧虑,他只能选择“从善如流”,老妈说啥就是啥,点头如捣蒜。
心里却想着:反正出了家门,山高皇帝远,老妈也看不见,到时候再调整呗。
说服老妈放弃亲自送他去燕京的想法,刘青山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动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从分析家里离不开她,‘猪谁喂?鸡谁管?爸和紫苏他们吃饭咋办?’到强调自己独立能力‘我都二十多了,能考上状元还怕坐火车?’。
又搬出朱霖一家做保证,‘有朱叔叔白阿姨在,你还有啥不放心的?’。
好说歹说,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让王凤仪含着泪松了口。
接着,他又用了“一牛之力”,去安抚家里其他跃跃欲试想送他的人。
老爷子刘树德虽然嘴上说“娃大了该闯闯”,但眼神里的不舍藏不住。
大爸刘福来、二爸刘兆丰也都想送一程。
连小妹刘紫苏都嚷嚷着要去看“燕京大高楼”。
刘青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总算把全家人的热情暂时按捺下去。
其实,他心里何尝不想?
他多想带着全家人,一起踏上这北上的列车!
多想带着他们看看燕京城那宽阔笔直的长安街,看看巍峨壮观的天门城楼,看看繁华热闹的王府井百货大楼!
让他们亲眼见识见识这大都市的繁华、富饶与发达!
让他们知道,山沟沟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
这不好吗?
好!
当然好!
简直太好了!!
可现实是,他自己也是头一遭去燕京。那片土地对他而言,同样是陌生的、充满未知的。
更别提在燕京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一个连自己都还没安顿好的“北漂”,如何能带着一大家子人去游览观光?
那岂不是成了无根的浮萍?
“只能再等等了。”刘青山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也像是对家人的承诺。
他暗暗下定决心:先在这边安顿好,扎下根,站稳脚跟!
等他在燕京有了自己的住处,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对这座城市足够熟悉了,到时候,一定要风风光光地把全家人接过来。
让他们住得舒舒服服,吃得心满意足,玩得开开心心。
他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好好享享清福!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眼下家里,实在是太忙了。
忙得脚不沾地,处处都是事儿!。
‘华山公司’的饲料业务,如今简直是烈火烹油,红火得不得了!
自从《西北日报》报道了那头八个月六百斤的‘猪王’和神奇的‘华山牌’饲料后,订单就像雪片一样从各地飞来。
电话被打爆,公司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然而,厂里那两条简陋的生产线,就算开足了马力,日夜不停地转,产出的饲料也远远跟不上订单的需求量。
产能和订单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令人又喜又忧的鸿沟。
为了提高产量,饲料厂长赵满屯带着几个骨干,蹲在车间门口开了好几次会。
最后一致决定:实行‘三班倒’制度!
机器毕竟是铁疙瘩,不能连轴转,得让它喘口气,歇歇,否则真烧坏了,损失更大。
但人不能停!庄稼人出身,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多干点活怕啥?
只要能多出饲料,多挣钱,让厂子更红火,让大伙的日子更有奔头,累点也心甘情愿!
于是,
‘华山公司’的生产车间,彻底变成了一个不眠不休的战场。
三班工人轮番上阵,机器的轰鸣声几乎昼夜不息。
两条简陋的生产线被压榨到了极限,产量一提再提。
如今,
每天的产量已经稳定在10吨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300吨!
这个数字,在几个月前,是赵满囤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更让人振奋的是,
这300吨饲料,根本不愁卖!
每天天不亮,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有附近公社养猪场的场长,有邻县食品公司的采购员,甚至还有揣着现金、从几百里外赶来的个体户。
交订金,签合同,等着拉货。
那钱,真是像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涌进厂里的账上。
工人们看着这红火的景象,个个脸上笑开了花,干活时都忍不住哼着小曲,心里头那份欢快和自豪,简直要溢出来。
这日子,太有盼头!
除了饲料这块,养殖业务也搞得有声有色,步入了正轨。
刘茂财作为养殖场的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
他精心挑选了20个踏实肯干、手脚麻利的社员,组成了一支专业的‘饲养队’。
这支队伍的任务可不轻,不仅要负责喂养那一百多头日益壮硕的猪,还包括清理猪舍里堆积的粪便、打扫卫生、以及最关键的——观察记录每头猪的生理体征。
尤其是卫生防疫这一块,规矩定得极其严格,近乎苛刻!
所有饲养队员,在进入养殖区域之前,必须先在专门的消毒间里彻底换装。
换上用大铁锅烧开的沸水煮过、又在太阳底下暴晒得干透透的白色工作服和帽子。
连鞋子也得换!
穿上专用的胶靴,踩过门口的石灰消毒池,才能踏入猪舍。
非饲养队人员,一律严禁入内!
就算是县委主任杨天兴来,想进去看看,也得按规矩来。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