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臣听说做君主的,该用德行消除灾祸,用道义弥补过错。从前商汤遇到大旱,亲自去桑林祈祷;荧惑星(象征灾祸的星)靠近心宿(象征君主),宋景公就搬出宫殿居住,所以旱灾消除了,灾星也移走了。现在宫殿不吉利,陛下只要克制自己、遵守礼法,学学商汤、宋景公的做法,怜悯百姓的困苦,还怕宫殿不安稳、灾祸不消除吗?陛下不努力修养德行,反而忙着建宫殿,要是德行不好、行为不端正,就算建了像商纣的瑶台、秦始皇的阿房宫那样的宫殿,最后不还是身死国灭,宗庙变成废墟吗?大兴土木、建高楼台,只会招来水旱灾害,百姓也会多生病,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说‘父亲住得不安稳,儿子没依靠’,这其实是儿子和父亲离心、臣子和陛下疏远的征兆啊!一旦君臣离心、父子疏远,就算宫殿修得再简陋,又有什么用呢?当年大皇帝住在南宫,却觉得比阿房宫还好。所以先朝大臣觉得该把宫殿修得厚实些,防备意外情况,大皇帝却说:‘敌人还在游荡,该爱护百姓,哪能忙着做这些不重要的事?’可大臣们反复恳求,大皇帝没办法,才从附近郡县调了些人力,勉强满足大家的心意,就算这样,建宫殿的事还犹豫了三年。那时候,敌人被咱们的威势震慑,不敢来侵犯,军队虽然偶尔战败,可西边有岷山、汉水阻挡,南方也没战事,大皇帝尚且推辞,不肯轻易建宫殿,何况现在陛下处在危难时期,又没有大皇帝那样的德行,能不慎重吗?恳请陛下多留意,臣说的绝不是空话!”
陆凯有个弟弟叫陆胤,字敬宗。他最早在朝廷担任御史、尚书选曹郎(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官员),太子孙和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对他格外敬重,用特殊的礼仪对待他。
可没过多久,全寄、杨竺这些人,一心巴结鲁王孙霸,帮着孙霸和孙和争夺太子之位,还暗地里说孙和的坏话、编造罪名陷害他。陆胤因为和孙和走得近,也被牵连进去,抓进了监狱。狱卒对他用尽了各种酷刑,鞭子抽、棍子打,什么苦都让他受了,可陆胤始终没说一句对孙和不利的话,更没攀咬其他人。(《吴录》详细记载了这事的来龙去脉:当时孙和自己也担心会被废掉太子之位,而孙霸觊觎太子之位的心思越来越重。有一次孙权单独召见杨竺,屏退身边所有人,跟杨竺聊起孙霸的才能。杨竺一个劲地夸孙霸有文韬武略、英姿不凡,理应做嫡长子继承皇位,孙权听着听着,就默认了杨竺的说法。可他俩没注意到,有个侍从正躲在床底下,把两人的话全听了去,转头就告诉了孙和。
那时候陆胤刚好要去武昌任职,临走前特意去跟孙和辞行。孙和没敢公开见他,而是换上便服,悄悄跑到陆胤的车上,跟他秘密商量,想让陆胤请陆逊给孙权上奏疏,劝谏孙权别改立太子。后来陆逊真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坚决反对废长立幼。孙权一看奏疏就起了疑心,觉得肯定是杨竺把自己和他私下聊天的内容泄露出去了,可杨竺死活不承认。
孙权让杨竺去查,到底是谁把消息传出去的。杨竺想了想,最近只有陆胤去了西边的武昌,肯定是陆胤说的。孙权又派人去问陆逊,怎么知道自己想立孙霸的。陆逊说,是陆胤告诉他的。孙权立刻把陆胤召回来审问,陆胤心里惦记着保护孙和,就撒谎说:“是杨竺跟我说的。” 于是杨竺也被抓进监狱,和陆胤对质。杨竺受不了酷刑折磨,最后只好屈打成招,承认是自己泄露的。孙权一开始还只是怀疑杨竺,等看到杨竺的供词,就认定是他干的,最后下令把杨竺杀了。)
后来陆胤被释放,调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公元 248 年),交址郡(今越南河内附近)、九真郡(今越南清化附近)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攻破了不少城池,整个交州地区都乱了起来,人心惶惶。孙权任命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让他去平定叛乱、稳定局势。
陆胤一进入交州地界,没急着派兵打仗,而是先向当地百姓和叛乱首领宣扬朝廷的恩德和诚信,一心想招抚他们,而不是靠武力镇压。高凉郡(今广东阳江附近)有个叫黄吴的部落首领,带着三千多户人家,本来也跟着叛乱,看到陆胤这么有诚意,就率先带着部众出来投降了。
陆胤趁热打铁,率领军队继续向南推进,一路上反复向叛乱的人表明朝廷的诚意,还特意送去钱财礼物安抚他们。那些原本躲在深山里、不服朝廷管辖的叛乱首领,一共有一百多人,带着五万多户百姓,听到陆胤的名声、感受到朝廷的恩德后,全都心甘情愿地来归顺,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认陆胤做主。就这么着,交州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恢复了太平。朝廷为了嘉奖陆胤,又加封他为安南将军。
后来苍梧郡建陵县(今广西荔浦附近)又有贼寇作乱,陆胤率军征讨,很快就打了胜仗。这几次平叛,陆胤前后一共挑选了八千多个身强力壮的人,补充到军队里,增强了当地的防御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永安元年(公元 258 年),陆胤被召回京城,任命为西陵督(驻守西陵,今湖北宜昌附近,是东吴西边的军事要地),封为都亭侯,后来又调任虎林(今安徽马鞍山附近)驻守。
中书丞华核特别欣赏陆胤,专门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推荐陆胤,说:“陆胤天生聪明,脑子灵活,不仅有才干,品行还特别端正,做事干净利落。以前他在选曹任职时,留下的政绩清清楚楚,让人佩服。后来去了交州,他尽心尽力宣扬朝廷的恩德,让四处流亡的百姓都回来归附,连海边偏远的地方都安定下来,没有叛乱。
苍梧、南海这两个郡,每年都会遭遇暴风和瘴气的灾害:刮起大风来,能把树吹断,沙子石头满天飞;瘴气一弥漫,连飞鸟都不敢从那儿过。可自从陆胤到了交州,奇怪的是,暴风和瘴气都没了,商人旅客能平安通行,百姓也没再得传染病,地里的庄稼更是长得好,年年丰收。
交州的州府设在海边,秋天海水倒灌,井水河水都会变咸,没法喝。陆胤又让人修建蓄水池,储存淡水,百姓们终于能喝上甘甜的水。他的恩惠像春风一样,吹遍了交州的每一个角落,连百姓和神灵都被他的德行感化。后来他凭着朝廷的威严,把分散的百姓都召集起来,让大家重新安家。
等到朝廷下诏书,让他回京城任职时,交州的百姓因为感激他的恩德,连家乡都舍不得了,纷纷扶着老人、带着小孩,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走,没有一个人犹豫动摇,根本不用派兵护送。这些年朝廷派将领平定叛乱,都是靠武力威胁才让百姓屈服,从来没有人像陆胤这样,靠恩德和诚信赢得百姓的心。
陆胤在交州任职十多年,交州附近都是风俗不同的少数民族,盛产奇珍异宝,可他家里既没有打扮得花枝招展、戴满珠宝的妻妾,也没有用花纹铠甲、犀牛角、象牙这些珍贵材料做的器物。跟现在朝中的大臣比起来,像陆胤这样的人,实在太难得了。
他本该留在京城,在陛下身边辅佐朝政,帮着陛下治理天下,让朝廷重现上古唐尧虞舜时期的太平景象。可现在让他驻守在江边,职位清闲,根本没法发挥他的才能;而且虎林督这个职位,能胜任的人一大把,没必要让陆胤去。要是能把他召回京城,封他更高的官职,让他担当重任,就能把各项政务办得妥妥当当,朝廷的功绩也会更加显着。”
后来陆胤去世,他的儿子陆式继承了爵位,担任柴桑督(驻守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扬武将军。天策元年(公元 275 年),陆式和堂兄陆祎一起,被流放到建安郡(今福建建瓯)。天纪二年(公元 278 年),朝廷又把他召回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恢复了他将军的官职和侯爵的爵位。
评论说:潘濬公正清廉、做事果断,陆凯忠诚勇敢、性格耿直,两人都有坚定的气节,称得上是有大丈夫气概的人。陆胤自身品行端正,又能把事情办得漂亮,在南方地区留下了好名声,真算得上是一位贤能的地方长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