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最新章节。
半小时后,李达康在工地现场宣布:修路工程全面提速,实行24小时轮班制,两班倒,每班12小时起步,目标是十月前全线通车。喇叭声震得土坡上的碎石直往下滚。
丁义珍是在县卫健局例行巡查时听到这消息的。局长老张正抱着保温杯发愣:“李县长说,群众热情高,趁热打铁。”丁义珍盯着墙上挂着的气温曲线图,七月以来,连续九天超过38度,地表实测最高52度。
“防暑预案呢?”他问。
“有……有,说是村口搭个棚子,放两桶凉茶。”
“医疗点呢?急救车呢?中暑算工伤吗?”
老张低头:“这……还没定。”
丁义珍回办公室,翻出会议纪要复印件,找到自己提的第三条:高温作业必须配防暑物资和医疗点,否则停工。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三分钟,提笔写了一份书面提醒,标题是《关于金山县修路工程高温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紧急建议》,打印两份,一份送李达康办公室,一份留底。
第二天一早,他去了工地。
太阳刚冒头,工地上已经热得像蒸笼。十几个村民正搬水泥,有人光着膀子,脊梁晒得发紫。
丁义珍走到工棚前,掀开帘子,里面摆着一张破桌子,桌上放着半瓶藿香正气水,瓶盖丢了,药液蒸发得只剩三分之一。
他正要走,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蹲在墙角,脸色发白,手抖得拿不住水杯。丁义珍蹲下:“你怎么样?”
“没事……就是头晕,歇会儿就好。”
“昨晚几点收的工?”
“两点。今早五点又上。”
丁义珍掏出手机记下时间、地点、症状,拍了照片。他直起身,正看见李达康穿着白衬衫、黑皮鞋,精神抖擞地往这边走,身后跟着几个村干部。
“义珍,怎么,来视察?”李达康笑着问。
“来查人。”丁义珍说。
“查人?查谁?”
“查还能站住的,和快站不住的。”
李达康脸上的笑僵了半秒,随即摆手:“都是自愿出工,干不动的可以歇。咱们讲的是群众路线,不是强制劳动。”
“可你安排的是两班倒,每班12小时以上,实际接近15小时。三伏天,地表50度,连遮阳棚都不够用,更别说医疗点。这不是路线问题,是人命问题。”
“那你说怎么办?”李达康声音抬高,“等省里批钱?等专家论证?等出太阳不热?路修不成,老百姓骂的是县委,不是你我!”
“我提三条:停夜班,停重体力作业,停无防护施工;改三班倒,设轮休制,立即建临时医疗站。”
“你这是要我停工?”
“不是停工,是调整节奏。你赶工期,我懂。但人不是机器,血肉之躯扛不住这么烧。”
李达康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你还真是你爹的儿子——总想着最坏的结果。”
“我是想别让好事变坏事。”丁义珍声音没高,“你修的是路,我护的是人。咱们目标一致。”
“一致?”李达康摇头,“你这是拆台。”
丁义珍没再说话,转身走了。
三天后,中暑人数升到七人。财政局小赵悄悄告诉他,卫生所的登记本被村干部收走了,说是“别影响士气”。
丁义珍直接调了卫生所值班医生的私人记录,名单上有名字、症状、就诊时间,全是轻描淡写写成“轻微不适,已劝返休息”。
他把名单复印,召集财政、卫健、应急三局负责人,当场拍板:三天内采购防暑物资,每五公里设一个医疗点,配急救箱、冰袋、血压计,卫健局派两名医生轮驻。
“李县长那边……”有人迟疑。
“出了事,我担。”丁义珍说,“现在就办。”
又过五天,中暑人数突破十五人,其中两人送回村后仍持续呕吐、高烧。
丁义珍去走访,一个老太太拉着他的手哭:“我儿子昨晚搬石头,走着走着就倒了,村干部说‘别声张’,给塞了两百块……”
他站在院门口,看着院角堆着的水泥袋,上面印着“宏远建材”,突然笑了下。
晚上八点,他带医疗队进工地,宣布:即日起,中午11点至下午4点禁止户外作业,夜间施工不得超过12点,所有工人必须轮休。
话音未落,李达康的车就冲进了工地,车门一甩,人就下来了。
“谁让你停工的?”他声音像炸雷。
“我没停工,是叫停危险作业。”丁义珍站着没动,“这是中暑名单,这是气象数据,这是医生诊断。你签个字,正式停工令我来下,责任我扛。”
李达康扫了一眼材料,直接撕了,扔在地上:“你这是抗令!影响进度,你负得起责?”
“人命归我管。”丁义珍看着他,“路可以晚几天通,人倒下了,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