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最新章节。
示波器上那道诡异的尖峰已经消失,像一记闷拳打在空气里,没留下痕迹,却让人心口发堵。
半小时后,丁义珍在会议室甩出一份行程表。
“下周飞赫尔辛基,接着转莫斯科、迪拜、新加坡、悉尼。”他把笔往桌上一搁,
“咱们的冷柜能扛零下六十度,可不能只用来运鱼。现在,是时候看看外面啥样了。”
高启强正啃着包子,差点噎住:“这么急?技术问题还没彻底清干净呢。”
“正因如此。”丁义珍拉开椅子坐下,“问题出在外头,说明咱们的设备已经到了‘能被环境影响’的阶段——换句话说,它已经够格出海了。再窝在青山镇修修补补,修不出大气候。”
王大陆翻着行程单,眉头一跳:“这路线……有点眼熟。”
“北极圈老路。”丁义珍笑了,“当年老爷子用渔船拉罐头换钨砂,靠的就是‘别人缺啥,咱有啥’。现在轮到我们了。冷链是腿,产品是拳头,但打哪儿,得先摸清楚。”
李响从门口探头:“翻译、签证、当地联络人,要现在启动吗?”
“已经启动了。”丁义珍掏出手机晃了晃,“甫光叔的船队在波罗的海有码头,耀东叔那边也打了招呼,香江几家海外代理行会推几个靠谱的本地向导。咱们不搞‘盲人摸象’,要的是‘带地图上路’。”
高启强咽下最后一口包子,抹了抹嘴:“可咱们连卖啥都没定,调研个啥劲?”
“就为搞清楚该卖啥。”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个圈,
“咱们的优势是什么?超低温、稳定、抗造。劣势呢?牌子不响,渠道没有,本地化经验为零。所以不急着推产品,先找‘痛点’——哪个市场冷得要死,电还不稳,但偏偏得运活东西?哪个地方户外疯子多,却买不到靠谱的保温装备?哪个城市的生鲜电商烧钱烧到冒烟,就差一个‘不断链’的命门?”
王大陆笑了:“你这是要当‘商业算命先生’?”
“比算命靠谱。”丁义珍拍了下白板,“算命靠嘴,咱们靠脚。走一圈,带回一堆问题,比带回一堆方案有用。”
五天后,六人小队拎着登机箱站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背后是印着“青山实业”logo的深蓝行李牌,前面是通往赫尔辛基的航班显示屏。
芬兰的冷是干冷,风像小刀子,刮脸不带喘。他们落地时正赶上一场雪停,城市安静得像被冻住了。
接机的是个戴鸭舌帽的中年男人,甫光船务北欧分部的负责人,名叫安德烈,中文说得像东北二转子。
“你们来得巧。”他一边开车一边说,“上个月赫尔辛基大学的生物样本库炸了制冷系统,三千份癌症研究样本全废了。现在全城找备用方案,连医院的血浆运输都紧张。”
丁义珍挑眉:“多大容量?”
“他们原先那台,四十立米,温控要求-65c以下,波动不能超±1c。”
“我们能做。”丁义珍看了眼高启强。
高启强点头:“只要电力稳定,加个双路供电模块,稳得住。”
“问题是,”安德烈笑了笑,“他们信吗?中国造的冷链设备,在这儿名声还不如德国二手货。”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丁义珍说,“不推销,不报价,只展示。把咱们在青山镇跑七十二小时的数据拉出来,连同那次外部干扰的波形,全摆上桌。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没出过问题——而是问题来了,我们能把它钉死。”
安德烈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你这路子,跟别的老板不一样。”
“我不是来卖设备的。”丁义珍望着窗外雪地里一排排低矮的仓库,“我是来找‘非得用我们不可’的地方。”
第二天,他们见了芬兰国家医疗供应链协会的三位负责人。会议室不大,墙上挂着北欧极光的照片。丁义珍没带ppt,只带了一块移动硬盘和一台便携示波器。
“你们知道冷链最怕什么?”他插上设备,调出一段波形,“不是断电,是‘假稳定’。电压看着正常,可细微波动像蚂蚁啃骨头,一天两天没事,三天五天,系统就崩了。”
屏幕上,一条原本平稳的曲线突然抖了一下,像被针扎了。
“这是我们在测试时录到的真实干扰。来源?隔壁空调启动。解决办法?不是换算法,是重构免疫系统。”他点开另一张图,三层防护结构清晰展开,“源头隔离,路径阻断,系统自愈。我们修的不是冰箱,是生命通道。”
对方三人沉默着看完数据。最后,年长那位摘下眼镜,问:“你们……真敢承诺七天七夜零波动?”
“我们刚跑完。”丁义珍打开手机,调出车间监控视频,“这是昨晚八点到今早八点的实时记录。温度,-60.0c,纹丝不动。你们可以派人去查,去测,去拆。”
对方对视一眼,终于点头:“下周,我们组织一次公开测试。你们要是真能做到,赫尔辛基三个核心医疗仓,优先招标。”
走出大楼时,雪又下了起来。王大陆搓着手:“这单要是拿下,咱们就算在欧洲扎了根。”
“别高兴太早。”丁义珍呼出一口白气,“这只是第一站。莫斯科的冬天更狠,迪拜的沙暴能埋车,悉尼的环保法规能把人逼疯。咱们要的不是一单生意,是一张‘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