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第566章 三一同归(66)(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人之下,烽火铸铁》最新章节。

“这皮箱……”陈砚抬头,“是沈敬之先生的吧?”

沈砚秋眼里闪过一丝惊讶:“您认识家祖父?”

沈敬之是爷爷的师弟,当年一起在城里学竹艺,后来去了台湾,从此断了联系。陈砚小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位师叔最擅长用竹丝编微型摆件,能在指甲盖大的竹片上刻出百鸟朝凤图。

“你祖父的竹丝镶嵌技艺,我爷爷常挂在嘴边,”陈砚把他请进竹楼,“他走时,留下过一只竹制的蟋蟀罐,说是等两岸通了,让你父亲来取。”

沈砚秋的眼睛亮了,从皮箱里取出个锦盒:“家祖父临终前说,若能回大陆,一定要把这只‘归燕盒’交给陈家后人,说当年欠你爷爷一句道歉。”

锦盒里是只巴掌大的竹盒,盒盖用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着只燕子,翅膀上的纹路细得要用放大镜看。陈砚打开盒盖,里面竟藏着张泛黄的字条,是沈敬之的字迹:“当年偷学‘九转连环篾’,非为窃艺,实为怕这手艺断在台湾,今归燕还巢,望兄恕罪。”

陈砚的眼眶热了。原来当年爷爷说的“失散的师弟”,就是沈敬之。他转身从竹柜里取出那只蟋蟀罐,罐身上用竹丝编着两只蟋蟀,正对着鸣叫,正是沈敬之的手艺。

“这罐里的蟋蟀,是当年你祖父亲手编的,”陈砚把罐子递给沈砚秋,“我爷爷说,等哪天它‘叫’了,就说明亲人回来了。”

沈砚秋捧着蟋蟀罐,手指轻轻敲了敲罐身,里面竟真的传出细微的“唧唧”声——是罐底的竹簧片在共鸣,像两只蟋蟀在应和。他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祖父说,这手艺是根,扎在大陆的土里,不回来,就长不壮。”

那天夜里,陈砚和沈砚秋坐在竹楼的炉边,听他讲台湾的竹艺现状。沈敬之在台湾开了家竹艺铺,可惜后来没人接班,手艺渐渐失传,只剩下这只归燕盒,成了沈家的传家宝。

“我在网上看到您的竹艺网站,”沈砚秋说,“林溪小姐写的故事里,提到了‘九转连环篾’,我就知道,找对地方了。”他从皮箱里取出本厚厚的相册,“这是家祖父记录的竹艺图谱,有很多是你爷爷没见过的,我想……”

“留在竹艺坊吧,”陈砚打断他,“让两岸的竹艺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他翻开爷爷的竹篾册,把沈敬之的图谱一页页补在后面,“你看,这‘凤穿牡丹篾’和‘九转连环篾’本是一套,分开了就少了灵气,合在一起才是当年师傅传下的真本事。”

沈砚秋看着合二为一的竹篾册,突然站起身,对着陈砚深深鞠了一躬:“我想留下来学竹艺,把两岸的手艺融在一起,您愿意收我这个徒弟吗?”

陈砚笑着点头,往炉子里添了把柴:“明天让林溪教你用电脑查资料,让春杏教你刻竹,狗剩……他的竹筏你也得学学,知道竹器不光能摆在案头,还能载着念想过河。”

沈砚秋在竹艺坊住了下来。他学东西快,尤其是竹丝镶嵌,一点就透,没过多久就能在竹片上编出细如蚕丝的花纹。林溪把他的作品放到网上,引来一片惊叹,有人说这是“两岸合璧的艺术”。

开春时,沈砚秋提议办个两岸竹艺交流展。陈砚让狗剩编了艘最大的竹筏,上面摆满了两岸的竹艺精品——有沈敬之的归燕盒,有爷爷的蟋蟀罐,有春杏的刻花屏风,还有沈砚秋新做的竹丝灯笼,灯笼上编着“两岸同根”四个字。

开展那天,老和尚也来了,还带来了镇魂寺的镇寺之宝——用镇魂竹雕刻的莲花座,座上放着颗鸽子蛋大的珠子,正是续过力的镇魂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这珠子认主,”老和尚把珠子放在陈砚手里,“它说,如今的守珠人,不只是护林,更是护着千万人的念想,比当年的阿瑶更担得起这份责任。”

陈砚握着镇魂珠,突然觉得手心发烫,珠子里竟浮现出些模糊的画面——有阿瑶在迷踪林里收魂的身影,有爷爷和沈敬之在竹艺铺里切磋的样子,有狗剩撑着竹筏过河的笑脸,还有春杏在国际展厅里举着灯笼的模样。

这些画面像条河,把过去和现在连在了一起。陈砚突然明白,所谓守护,从来都不是固守一方,而是让念想像竹筏一样,顺着时代的水流,漂向更远的地方,却永远记得出发的河岸。

交流展办得很成功,连省里的电视台都来拍了专题片。沈砚秋在镜头前说:“竹丝能编出归燕,也能编出桥梁,两岸的手艺,就像这竹丝,缠在一起,才够结实。”

片子播出后,竹艺坊的名声更大了。有位海外的华人企业家捐了笔钱,说要在村里建座竹艺学院,让更多人能系统地学手艺。陈砚请了沈砚秋当副院长,春杏当美术老师,林溪负责网络教学,连刘瞎子都成了客座教授,教学生们辨认竹性。

学院奠基那天,陈砚在奠基石下埋了三样东西:镇魂珠的碎屑、两岸合璧的竹篾册,还有一把新竹刀。埋的时候,他发现土里的竹根已经盘根错节,把两岸的竹苗连在了一起,根须上还沾着些金色的竹灵,闪着温暖的光。

“你看,”陈砚对身边的孩子们说,“竹子的根,不管隔多远,都会找到彼此,缠在一起。人也一样,不管走多远,根都在一处。”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手里拿着沈砚秋教他们编的竹蜻蜓,在阳光下跑得欢。王婆看着这热闹的场面,突然抹起了眼泪:“想当年你爷爷编竹篮都怕没人要,现在倒好,连洋人都来学,这日子……真是越过越亮堂。”

学院开学那天,来了不少台湾的学生,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跟着沈砚秋学竹丝镶嵌,跟着春杏学画竹纹,跟着狗剩学编竹筏,整个学院像个大熔炉,却融得热气腾腾。

陈砚偶尔会去给学生们上第一课,讲的不是编法,而是爷爷说的那句话:“竹有节,因扎根深;艺有魂,因念想好。”他总在课上展示那只归燕盒和蟋蟀罐,说:“这两样东西分开了几十年,就像断了的竹篾,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念想。”

秋分时,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他们有的留在竹艺坊,有的回了台湾开竹艺铺,还有的去了国外,把竹艺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沈砚秋把归燕盒和蟋蟀罐捐给了学院的博物馆,旁边放着块牌子,写着“竹不分两岸,艺本是同源”。

陈砚看着那块牌子,突然想起老和尚说的话:“守珠人最终会与珠同体,不是消失,而是化作千万道光,护着所有念想。”他摸了摸怀里的镇魂珠,珠子的温度刚刚好,像握着整个春天。

入冬前,林溪的网站搞了场“云认养”活动,让网友认养后院的新竹,认养人可以给竹子取名,还能收到竹艺坊寄去的竹制纪念品。活动上线三天,所有的竹子都被认养了,名字五花八门,有叫“两岸情”的,有叫“团圆梦”的,还有棵最细的新竹,被一个台湾小朋友取名叫“盼归”。

陈砚让狗剩在每棵认养的竹子上挂了块竹牌,牌上刻着认养人的名字和心愿。风吹过时,竹牌相撞的声音像在唱歌,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冬至那天,陈砚在竹楼的炉边翻爷爷的竹篾册,发现最后一页多了行新字,是沈砚秋写的:“竹丝连两岸,一叶总关情。”他笑了,提笔在旁边加了句:“守艺如守河,两岸共潮声。”

窗外的雪下了起来,落在竹楼的飞檐上,像给这方天地盖了层白棉被。陈砚往炉子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墙上的念想墙,映着桌上的镇魂珠,映着窗外认养的新竹,在地上投下一片晃动的暖影,像条永远流淌的河,载着无数的念想,漂向更远的地方。

他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只要炉子里的火不灭,后院的竹子长青,就会有更多的人来续写它,就像竹篾一根接一根,编出更宽、更长、更结实的日子,让每个走出去的人,都能循着竹香,找到回家的路。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守护,无论是阿瑶的镇魂珠,还是爷爷的竹篾册,或是两岸匠人的手艺,都成了这日子里最暖的底色,让每个冬天,都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