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汴京风云录》最新章节。
汴京城的清晨,总是从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声中苏醒。
城南,德胜桥头,这个往日里因为“赵氏奇香”而人声鼎沸的地段,此刻却显得有些冷清。
那家曾经名动一时的烤串店,依旧大门紧闭,门上的封条在晨风中微微晃动,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解封了封条为什么不扯掉?无非就是赵三郎懒,还说挂着也挺好看的。
就在距离“赵氏奇香”旧址不远的一个不起眼的巷口,那赵三郎新的“产业”悄悄摸摸地搭了起来。
只见巷口支着一张简陋的木桌,桌子后面坐着一个看起来憨厚老实的人——正是钱掌柜。他面前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本新做的账册。
桌子旁边,立着一块半新不旧的木牌,上面用歪歪扭扭却又透着几分张扬的毛笔字写着四个大字——“神行太保”。
木牌下面,还用小字标注着业务范围:“代客跑腿,同城速递,排忧解难,使命必达!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这便是赵三郎捣鼓出来的“神行太保”业务的第一个“营业网点”。
石头则带着十几个膀大腰圆、穿着统一青布短打,这是赵三郎特意让他们换上的,显得精神利索,也方便辨认的“太保”们,或站或蹲地分布在巷口附近,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颇有几分“保安大队”的威风。
这些“太保”,大多是之前情报网里那些身强力壮、腿脚勤快的摊贩,经过石头这几天的“岗前培训”,一个个都憋着一股劲儿,准备在新行当里大展拳脚。
“都精神点!”石头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太保”们训话,“咱们这买卖,做的是信誉,是口碑!第一单生意,必须做好!”
“是!石头哥!”“太保”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神行太保”的招牌虽然打出去了,但一连好几个时辰,连个上前询问的客人都没有。
汴京城的百姓,显然对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还抱有疑虑和观望的态度。
跑腿?送信?这不都是自家下人或者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帮忙的事儿吗?花钱找陌生人办,靠谱吗?会不会是骗子?
钱掌柜坐在桌子后面,哈欠连天,账本上一个字都没写。石头和那些“太保”们也从一开始的雄心勃勃,渐渐变得有些无精打采。
“他娘的,这生意……不会就这么黄了吧?”赵三郎躲在不远处一个茶寮里,透过窗户看着巷口那冷清的场面,心里也有些打鼓。
他知道万事开头难,但也没想到会这么难。看来,这古代人的接受能力,还是比他想象的要保守一些。
“不行,不能再这么干等下去了!”赵三郎一拍大腿,从怀里摸出几文钱,扔在茶桌上,起身就往巷口走去。
“钱掌柜!石头!”赵三郎走到摊位前,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看来,咱们这‘神行太保’的名气还没打出去啊!得想个法子,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
“三哥,您有什么好主意?”石头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嘿嘿,山人自有妙计!”赵三郎搓了搓手,压低声音对两人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钱掌柜和石头听完,都是一脸的古怪,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很快,巷口便上演了一出“好戏”。
只见一个穿着体面、但神色焦急的中年妇人,提着一个食盒,急匆匆地跑到“神行太保”的摊位前。
“掌柜的!掌柜的!救急啊!”那“妇人”一脸慌张地说道,“我家老爷突然犯了急病,城西的张太医是唯一能治的!可我这一个妇道人家,腿脚慢,又怕路上耽搁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钱掌柜立刻“义正言辞”地站起身:“这位大嫂不必惊慌!我们‘神行太保’,就是为民解忧的!您把药方和诊金给我,我立刻派人快马加鞭,保证半个时辰之内,把张太医给您请到!”
“真的?那……那太好了!”那“妇人”立刻“感激涕零”地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药方”和一小袋“诊金”递给钱掌柜。
钱掌柜接过东西,立刻转身对旁边一个腿脚最快的“太保”喝道:“小三子!十万火急!立刻去城西回春堂,请张太医!记住,半个时辰!若是晚了,仔细你的皮!”
“是!掌柜的!”那名叫小三子的“太保”应了一声,接过药方和诊金,撒腿就往城西跑去,那速度,简直比兔子还快!
周围一些原本只是看热闹的路人,见到这阵仗,都纷纷议论起来。
“哎,这‘神行太保’是干嘛的?还能请太医?”
“听着倒挺新鲜,半个时辰从城南跑到城西请太医?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