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

第334章 战端再起(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禁卫军》最新章节。

光绪瞥了一眼戈辉:“你对此有何看法?不好听的话,朕也不介意,朕想听真话。”

没想到,光绪开始务实了,戈辉快速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荣大人治下的实验区,明显比特区更激进,短时间内的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未来会怎样还真不好说,但是社会治安一定是重中之重,必须重拳打击犯罪行为,不限制经营项目,无为而治,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安定的营商环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朝不保夕,谁还会来做生意呢!”

光绪扭头看了一眼近身太监元福:“戈大人的话,都记下了吗?”

“记下了”元福立即回答,然后立即低头,把最后几个字写完。元福速记的能力,光绪是一个月前发现的,光绪十分的意外。

光绪看向戈辉:“今天就到这儿吧!朕要好好想想你说的事情。”

“臣告退”戈辉敬礼后,离开,直接离开朝阳,回承德给母亲宣宁过生日。红莲带着三娃,孙婉儿带一个娃,伊娃带着羡慕的眼光,跟着戈辉一起回承德。

第二天,光绪启程回京,先去锦州(不是锦州港区),乘坐关内外铁路回北京。回到北京后,当晚召集群臣,商量人事调整问题。为了掩盖自己的真正目的,光人员调整一项,就超过百人,有升有降,他拿着粘杆处的评语,确定谁升谁降。

这件事,让很多人开始重视粘杆处大统领阿林山,这个不显山不露水面相憨厚的御前侍卫大统领,居然能决定每个人的升迁,这就太可怕了。

第三天,德皇威廉二世全家,离开朝阳,于当日下午登上德国巡洋舰回国。这次朝阳之行,他收获巨大,特别是“工业流水线”,回到德国后必须强制推行,不为别的,就为了打仗,提高生产效率,关乎战争的成败。

王招辉不用回德国了,他在回来之前,提前拿了基尔海军学校的毕业证,至于在德国公海舰队的实习,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在锦州水兵学院当教官。

也是在这一天,光绪帝连下117道圣旨(有专人起草,他只负责用印),提拔、平调、罢黜了117人,其中17人是主持编练新军的汉大臣,或是在朝中,或是在海关,或是在河道,或是在铁路,总之都安排在了重要岗位,但也调离了军队。他们原来的岗位,临时交给了去年五月二十日,在朝阳陆军讲武堂毕业的优秀学员。

光绪也于当日,把朝廷大部分的事情交给总理大臣袁世凯决断,他要视察皇家近卫军,视察新编陆军。

还是在这一天,俄皇尼古拉二世在伊尔库茨克下达了重新夺回清国东北的命令。

经过近一年的调动,20万沙俄常备陆军终于在伊尔库茨克完成集结。这20万陆军可不是临时抓兵抓来了,普通士兵虽然还是农奴出身,但他们是以当兵为生的农奴,普遍兵龄都在10年以上,他们才是沙皇俄国的真正底气,常年驻扎在乌克兰与波兰边境附近,作为监视俄属波兰王国的预备队(负责直接监视的是华沙军区)。

在伊尔库茨克火车站巨大的空地上,20万沙俄常备军,排成整齐的军阵,注视着扶着烟囱,站在火车头上的俄皇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俯视着20万人的军阵,豪气顿生,强军在手,何愁东方不破。

尼古拉二世一只手扶着蒸汽机火车头的烟囱,一只手指向清国东北的方向,对着高高架起的电动话筒说道:“那个方向就是清国东北,那里有一个好战的总督叫戈辉,扬言要收回黑龙江以北,收回乌苏里江以东,收回符拉迪沃斯托克,他不是随意说的,他在行动。”

“你们同意吗?”尼古拉二世突然大声问道。

“不同意、不同意……”20万人的军阵,喊声震破天际。

“我也不同意”尼古拉二世大声说道:“那些,都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是用刺刀和子弹拼来的,是签下条约的,是永久割让,坚—决—不—还。”最后四个字他是吼出来的。

“坚决不还,坚决不还……”20万人再次齐声高喊:“乌拉、乌拉……”

丹尼尔-克鲁格维作为沙皇秘密部队二号负责人,站在尼古拉二世的随行人员中,静静地观察全场,静静地看着皇帝陛下表演。

汉堡行动(刺杀戈辉的行动)失败后,丹尼尔-克鲁格维对沙皇俄国的实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怀疑沙俄的科技实力,科技实力体现在军事上,有时候就是压倒性的优势。丹尼尔-克鲁格维低调了几个月,其间遭遇了三次枪击,都让他侥幸逃脱。事后调查,查无音讯,这就奇怪了,能做到这一点的,整个俄国也找不出几个,但是他没证据,所以他对列宁抛过来的橄榄枝,也没有过激的反应。关于以后,他一直犹疑,犹疑不决。

尼古拉二世伸手下压,军阵很快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为了这一仗,我已将皇室珠宝尽数抵押给了欧洲银团(事实上背后依然是以Jp摩根银行为首的美国共同银团),包括罗曼诺夫王朝的钻石皇冠、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翡翠项链,甚至皇室私人教堂的金箔圣像,全部抵押。15亿法郎(相当于现在600亿美元),不要让我失望,希望有一天我还能赎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没能在1904年抵押给Jp摩根银行,却在1907年再次来到Jp摩根银行手中,这次不会出现意外,也永远无法回到沙俄人手里。

“责巴别都(为了赢),乌拉,责巴别都,乌拉……”20万人山呼海啸。

“我的命令很简单,拿下清国东北,控制中东铁路全线,救回远东军战俘。”尼古拉二世大吼。

“拿下清国东北,乌拉,拿下清国东北,乌拉……”20万人继续山呼海啸。

尼古拉二世从梯子上爬下火车头,将一份签署好的任命书,交给了此次远征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严肃地说道:“不要让我失望。”

“责巴别都(为了赢)”布鲁西洛夫郑重敬礼,语气铿锵坚定,消瘦的脸颊,满是坚毅之色。

布鲁西洛夫一年前刚刚就任禁卫骑兵第二师师长。以他此时的资历根本无法胜任远征军司令官一职,但是尼古拉二世现在不相信那些老头子,他要提拔年轻人。虽然54岁的布鲁西洛夫已经不年轻了,但是相对那些自以为是的老头子们,布鲁西洛夫就是小伙子,正是年富力强,心思沉稳的年纪。

再说一下,后世的布鲁西洛夫是一位极具才华并恪尽职守的指挥官,他总是精心计划其进攻行动并力求出敌不意。他是S1赛季中最为成功的统帅之一,他曾创造了以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也就是多点不规则联合渗透),使敌军预备队难以向主要方向机动的新战法。他具有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使他能在战后和布尔什维克一起工作。

给布鲁西洛夫这么多笔墨,就是想给禁卫军找一个能打硬仗的对手,是禁卫军未来十年的宿命之敌,也是最好的磨刀石。

禁卫军虽然全面装备了半自动化武器,也打赢了很多硬仗,但是距离无敌还差两万五千里。

接受命令的布鲁西洛夫,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全面了解了一下全体远征军的构成,集合全体营级及以上军官,开了一个集体会议,他要认人,也让别人认识他。他讲了自己的喜好,也说了自己反感什么,强调了执行命令必须彻底,否则他亲自问责,他不管谁背后站着谁,该枪毙就枪毙,该免职就免职,谁让他不好过,他就让谁过不好,他只对尼古拉二世陛下负责,他只追求胜利。

同时他命令自己带来的禁卫骑兵第2师(这是沙俄的禁卫骑兵,同名了,没办法,人家就叫这个名字,改不了),向满洲里方向侦察敌情,遇到敌人,勇敢决策,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

七天后,也就是5月10日,10万沙俄远征军停在距离国境线三十公里的位置,举起望远镜,就能看到正在远处侦察的清国禁卫军骑兵,正在和己方的禁卫骑兵2师的骑兵,玩你追我逃的游戏。

事实上,禁卫军早就知道,沙俄人来了。过去的一整年,沙俄人一直在向伊尔库茨克运兵,禁卫军从未干涉,但侦察监视从未停止,时刻掌握着沙俄人的动向。20万沙俄军人,显然不是来种地的,如此寒冷的地方,根本种不出粮食。

(出于某种不明原因,禁卫军并未如计划中的那样破坏贝加尔湖段西伯利亚大铁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牛笔老道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