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第73章 汴梁才俊宴昌吉,兴尽蓝亃席(4)(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晏秋急忙回曰“哎!晏某势单力薄,哪里有这般能耐,应当是诸位帮忙把持才是!”

李昌吉急忙微笑道“晏将军若能继汝祖之遗志,发扬光大,便是对我国与大宋最大的贡献!”

晏秋却又要辞,然而李昌吉又抢先道“现今青山王乃在汝府,可否容得我与柱石将军前往一探。”

众人这才明白,说了这么多,这李昌吉是想乘机先见一见李秉藏呀,其心思隐藏颇深,绕了这么大一个大圈,这李昌吉也算是善隐忍之辈。李昌吉现在想见李秉藏到底是什么心思,这谁能知道,大概就是白嫖吧,不嫖白不嫖,就是能见为什么不见?

此前官家对苏轼私见夏使和晏秋私放李秉藏游历汴京极为不满,甚至于有几分斥责,到底让不让李昌吉见李秉藏,晏秋一时也拿捏不准,遂支支吾吾的回应道“青山王乃在我的府上,只是呀!这官家已经明言,待夏使回赴西夏之时,方可得见,此时乃不方便也。况且我家乃在上水门,距此地有数十里,不是很便利,夏使还是先与苏翁等游历汴京,待归时自然可以得见。”晏秋不明所以,只能谨慎言之。

李昌吉满面失望和愁容。

苏轼见状急忙问曰“夏使以为先见青山王和后见得青山王有何异同。”

李昌吉解释道“并无十分之异同,只是青山王久在汴京,不免对大宋诸方有所打扰,吾乃是想携其与诸位一一道别言谢才是,我夏人虽然粗鲁,但是礼节不可失呀!”

苏轼道“哈哈,原来夏使是此意也!”又转向晏秋“吾以为晏公子未必需如此谨慎小心,前番官家意在和议未定,不可轻易通连,故而不能让青山王与夏使得见,现在和议已定,我看勿须再作阻隔。”

晏秋听闻苏子如此说随即也就回复道“既然苏子也有此意,那也就顺夏使之便,今日与吾回府与青山王相见。”晏秋虽然嘴上这么说,内心还是有些害怕,毕竟前车之鉴在前,不敢不小心谨慎啊!不过苏轼都这样说了,至少将来可以把责任推脱给苏轼,所以便答复了李昌吉。

李昌吉听毕,内心兴奋不已,“终于有机会再与青山王得见了。”

众人说之间,这少刘娃所作的菜肴也便被端了上来,来看看都有啥?

先有苏子所要求的‘东坡肉’,‘满香烩’,‘炖麒麟’,‘火烧肘’,‘五谷羹’,还另有十几道菜,看这十几个菜乃有什么名堂,听见名字好似并不能分辨的清楚到底是什么,那只能观其菜色,再听其名。

端菜者报曰“十香烩锅”,但见一盘色彩各异拼盘菜肴,芹菜主绿,白菜主白,萝卜主青,羊肉主灰,牛肉主红……等等,便是拼凑出各色口味的荟萃精烧。

端菜者报曰“姜丝鲈鱼”但见一盘中装有硕大的粉蒸鲈鱼配上极细姜丝,还浇上了半透明的汤汁,看上去极具口感。

端菜者报曰“笋白高肠”,这是何物,原来是用青笋之白,对炒腊红香肠而成,看上去也别有一般味口。

端菜者报曰“青鱼双游”,此乃何物,乃是一条大青鱼破成两片,用油炸而成,放入鱼形盘之中,再浇上事先烧好的汤汁,也便做成的单鱼成双的佳肴。不过话说回来,佳肴口味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所盛之器物乃更吸引人,宋人瓷器物真乃是巧夺天工。笔者希望此时宋人已经具有了烧制特殊形状的瓷盘,否则这段写的岂不是搞笑了。

端菜者报曰“火爆鸡丁”,这又是何物,乃是无骨鸡脯肉丁炒制熟透,焦红色,放入黄瓜,胡豆并浇入汤汁,充分搅拌便得一色彩斑斓的火爆鸡丁。大概后来重起了个名字叫“宫保鸡丁”,“宫爆鸡丁”,“酱爆鸡丁”。

端菜者报曰“白汤全鸡”此物最为滋补,只有富贵人家才吃得起,因为其白汤乃是用牛奶和人参熬制而成,有时候还会用大骨配底,终成淡而不浓的汤汁,再用此汤汁来炖鸡,变成了极具滋补性质的全鸡膳味。达官显贵之人最爱。

端菜者报曰“油焖落苏”,其只乃为油炸落苏,就是茄子,再加少量碎肉,便成一菜,其价格低廉,口味独特,吃之乃有舒软绵滑之感,故而常得大宋上下之人喜爱。

接着,端菜者又陆续的端上几个菜,总之是满满的一桌。

李昌吉见满桌的佳肴,大为感叹道“苏子,汝等宋人吃饭都有如此众多的佳肴,岂不是十分的破费。”

苏轼急回道“非也,常人饮食,只消一两个菜而已,只有招待贵客才如此隆重,便有十几个菜。”

李昌吉还是惊讶道“虽然如此,如此大费周章,还是让吾等夏人叹为观止!吾等饮食乃只要有牛肉和羊肉便是上乘之餐,若再伴些羊奶,马奶,则就算十分讲究了,没想到大宋能见如此多名目的餐肴。”

苏轼大喜道“我看两国交好,我宋人便可去兴庆府开设客栈饭庄,便也能大赚一笔,哈哈!”

李昌吉道“哈哈,苏子还有如此心思,看来苏子之心并非只在词文,还在于商贾盈利之间。”

苏轼道“苏某无此心思经营此等事宜,不过维康(苏迈,字维康)乃有此想法,只是每每欲成行,便被朝廷琐事羁绊,故而难行。”

黄庭坚从侧旁抢道“迈公子年少有精力还是让他多为国效力,这种事情还是让我黄某来干,或许有一天能在夏国作一个安乐公且不为妙,哈哈哈!”

苏轼呵斥之道“鲁直尽是胡思乱想!”

黄庭坚在苏子面前自然也不害怕分毫,哪怕苏轼呵斥自己,权当是一种“关护”,二者向来如此,苏轼和黄庭坚交语正打的火热,黄庭坚指着桌上的一盘红中有黑的猪肉菜肴道“此乃为苏翁在黄州所创制的菜肴,人唤着‘东坡肉’也,乃苏翁之肉矣(嘻嘻)!曾记得黄州之野产异猪,体黑而毛硬,肉紧而涩,爵之不烂,咬之不断,故而黄州百姓难飨此猪,因此泛滥。苏翁主政黄州,乃许万民捕之。毙之则弃,苏翁以为可惜,遂拿回一头回府,吩咐少刘娃炖之,可惜久炖不烂,苏翁疲乏欲眠,疲靡之前吩咐少刘娃加水炖之,少刘娃幻听为加‘酒’炖之。待苏翁醒来,前往柴房查看,一坛好酒竟已经去之大半,可是却成此一盘佳肴。肉乎黑哉,爵之烂也,肥瘦相间,且酒香四溢,故而有此一道菜。此为苏翁所创,亦为少刘娃的拿手好菜,汝可尝尝!”

李昌吉听黄庭坚如此解释一番,方知此菜的来历,心中莫名的感叹,苏翁不仅文采了得,就连厨艺也是非同一般,真乃是人间之神人也。李昌吉挥起筷子,夹持着一块东坡肉,入口之前还细细端详了一番,“此物黝黑,黑中带红,属于黑红黑红之色,样子虽陋,但听鲁直描述,口味应当不错。”李昌吉遂将一粒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放入口中。本以为肥肉有腻,瘦肉有筋,可能会难以下咽,却没想到经过长时间的蒸煮肥肉中的油脂大部分飘散于浓汤之中,而瘦肉也因炖时间过长而变得松软可口,并不难爵,难怪那少刘娃上船这么多时辰后才能得此一盘,此物虽然益舌,但是费火呀!李昌吉面对宋人如此佳肴,自然要赞之句“此味佳品,在夏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也,其肉肥瘦相间,入口柔和;其味酒劲,虽干涩却也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梁道也曰“真乃是想不到,这猪肉也能做出如此味道,让人耳目一新。”梁道停顿片刻又转脸对李昌吉道“虎威将军,吾等可向宋人求此菜之方,在我西夏用同等手法不知能否做出此等美味!我夏国地域辽阔,野猪也能寻得。”

李昌吉急忙回曰“只怕未必可行,我夏国虽然能寻得野猪,但是其他物料匮乏,黄酒,花枝,陈皮,扁叶皆无处寻觅,做出来其味真是难以想象。”

梁道曰“或许用夏国其他物料做出来别有另一番风味也说不定呢!”

苏轼笑道“哈哈,二位勿要执着于菜谱物料,只要宋夏两国互通有无,黄酒,花枝,陈皮,松香都皆可抵赴夏国。少刘娃编撰的菜谱也便送你一册。”

李昌吉和梁道齐声叫喝道“多谢苏子慷慨!”

李昌吉又笑道“哈哈,我等可都是军国大臣,不研究兵马谋略却研究菜谱,真是……”

苏轼则笑道“若是两国无战,将军放下兵戈研究菜谱,岂不也是百姓之福。”

苏轼又指着另一盘菜对夏使说道“二位使者,请看这盘(一盘微黑硕大的丸子也),名曰‘炖麒麟’!”

李昌吉诧异道“中原真有‘麒麟’神物?今汝等却炖之,是否为善,是否为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关于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开局无限流,先穿越哈利波特搞点底蕴,后续慢慢发展,解开更多的秘密,开始飞跃各种时空!一个平凡世界的宅男,在哈利波特世界,贵族开局,经过囤囤囤囤的一顿操作,解开了很多未知的秘密.......第二个世界待定,大纲只写了第一个世界,第二个世界确定了在写第二个世界大纲......
贾家庄主
我以养神法,铸就无数神灵分身
我以养神法,铸就无数神灵分身
单程票穿越到养神世界的张浩白,某天发现导致自己穿越的罪魁祸首,袖珍青铜门发出了亮光,光芒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门户,同时和袖珍青铜门有着神秘联系的他也得知到了一条信息,那就是这个突然形成的巨大光门,可以连接一方普通的世界,让他拥有穿梭两界的能力。养神世界,内卷严重,土地完全利用到了极致,养神术开发到了极致!门户另一边,一个疑似明末的普通世界,人口爆炸,没有超凡力量,广阔的土地还有大量开发空间。当张浩白
甜菜洋芋
原神:携带巨人之力在提瓦特塔塔
原神:携带巨人之力在提瓦特塔塔
关于原神:携带巨人之力在提瓦特塔塔:一名人类携带巨人之力穿越提瓦特,而且名字叫艾伦,结识了众多角色,降魔大圣魈是我的师傅后面成为愚人众执行官第十二席。神秘的黑暗之权柄,无数秘密的提瓦特,惊天的阴谋,天空之上,王冠之人是死是生,谁又才是阴谋的推动着,谁又是阴谋的执行者。凝光:你想不想成为新的岩神。艾伦,我不想,但是我推荐个人,钟离,这个人不错,肯定能当好岩神。简介无力,移步正文
言捷
【凹凸世界】暧昧拉扯!
【凹凸世界】暧昧拉扯!
关于【凹凸世界】暧昧拉扯!:在漫画剧情的基础上二度创作,温馨治愈文,现世与凹凸,合理虐合理糖,没有简介,是秘密,不一样的海盗团女主角,篇幅应该会很长,看下去才知道“不一样。第二人称写,团宠,掺杂许多个人理解和设定,甜苏的同时努力还原角色,逻辑通顺,不老套,不无聊。ps:低素质没礼貌、傲慢与偏见、命令与指责、自以为是、以恶意为乐、愚蠢而不自知、只会骂人的文盲法盲喷子禁止在评论区作妖。
纸落阿飒佧
红楼大官人
红楼大官人
穿入红楼梦,冒充贾雨村。四大家族如尘土,王孙公子莫张狂。十二金钗应无恙,红绡帐底卧鸳鸯。
万里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