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再起

第84章 流民抵琼(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风再起》最新章节。

李长风望着波涛起伏的海面,心中感慨万千。身旁五万流民,经过一路颠簸,此刻也都疲惫中带着期待。他们乘坐的大福船,在海浪中如同一叶巨舟,终于缓缓靠近了海南的三亚码头。

来的时候正是清晨,海南的天气格外晴朗,碧空万里无云,仿佛一块澄澈的蓝色绸缎,舒展在天地之间。而此时,朝阳正缓缓升起,那一轮红日,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海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三亚码头,军旗护卫队早已整齐列队,他们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守卫着码头的尊严。队伍前方,一面大明日月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随着李长风的船只靠近,乐声响起,竟是大明版的《马赛曲》,激昂的旋律在码头上空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新生与希望。

海南治安警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下船的流民。“立正站好!有帽子的脱帽,向军旗行注目礼!”警察们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码头上传得很远。

这些流民大多来自内陆贫困地区,一生都未曾见过如此庄严而肃穆的场景,一时间,兴奋与好奇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他们纷纷按照警察的指示,笨拙却又认真地站好,脱下帽子,目光投向那面迎风飘扬的大明日月旗。在朝阳的映照下,旗帜上的图案显得格外醒目,仿佛赋予了他们一种无形的力量。

李长风走下船,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五万流民,将是海南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看似简单的欢迎仪式,不仅是对他们的接纳,更是要让他们明白,从现在起,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开启新的生活,成为海南建设的一份子。

“大家听好了!我是海南知府孙元化”孙元化站在一处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地说道,“从今日起,你们便来到了海南,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海南有着广袤的土地,有着无限的可能。只要你们愿意努力,未来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流民们听着孙元化的话,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人群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流民们在治安警察的引导下,有序地前往安置点。安置点早已准备就绪,一排排简易却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房屋周围,是开垦好的农田,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设施。

在前往安置点的路上,流民们看着海南的风光,惊叹不已。这里的椰林摇曳,海风拂面,与他们曾经生活的内陆地区截然不同。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然而,安置流民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海南,如何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才是李长风面临的更大挑战。李长风深知,这五万流民,有的擅长农耕,有的精通手工技艺,但要将他们合理安排,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非易事。

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于那些擅长农耕的流民,将分配到大片的农田,种植海南特有的作物,如香料、热带水果等,这些作物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不仅能满足海南自身的需求,还能通过海上贸易,运往各地,为海南带来丰厚的财富。而对于精通手工技艺的流民,李长风打算继续在海南建立工坊,发展手工业,生产丝绸、瓷器等精美工艺品,进一步推动海南的经济发展。

但要实现这些规划,面临的困难也不少。首先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土地、种子、工具等资源都需要合理调配,确保每一个流民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其次,技术的传授与指导也至关重要,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内陆不同,需要专业的人员指导流民们如何适应新环境进行生产。此外,市场的开拓与贸易渠道的建立也刻不容缓,只有将产品顺利销售出去,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海南这地界儿,自打李长风带着五万流民来了之后,可就热闹开了。为了安顿好这些新来的人,岛上紧锣密鼓地建了好几个大食堂。这大食堂,那可真是气派,宽敞亮堂,能容下好些人呢。

头一个月,李长风发话了,流民们都能免费在这大食堂里吃饭。这消息一传开,那些流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他们之前,在内陆那是整天吃观音土,饿死的人海了去了,日子苦得没法说。如今居然能有免费的饭吃,这不是做梦吧?

到了开饭的点儿,大食堂外头早就排起了长队。流民们一个个虽说衣裳破旧,可眼神里都透着股子兴奋劲儿。队伍里有老人,有孩子,还有年轻力壮的后生。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哎呀,这辈子都没敢想过能有这好事儿。”“是啊,多亏了那位李爷,咱才有这口饱饭吃。”

终于,食堂的门一开,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味就飘了出来。那是大米饭的香气,还有炒菜的香味,闻着就让人直咽口水。流民们一个一个规规矩矩地进去,找了位置坐下。不一会儿,大师傅就端着饭菜上来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堆得像小山似的,菜呢,有青菜豆腐,还有肉片炒萝卜,看着就有食欲。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叫张老蔫,接过饭菜,手都哆嗦了。他看着碗里的饭菜,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在大饥荒面前,他们一家四口饿死了两口,仅剩下的一个闺女还被他亲手卖掉了,全家就剩下他一个,没办法为了活命,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被官军冲散后,李爷说他是为生活所迫,过往不究,他忐忑的上了天津的大福船,没想到大明国还有像海南这样的天堂。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对着食堂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念叨着:“老天爷啊,可算是开眼了,让咱能吃上这么一顿饱饭。李爷啊,您就是咱的再生父母!”说着说着,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下来了。

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要不是李长风,她都准备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换着杀了吃掉呢。孩子倒是不懂事儿,看见饭菜高兴得直拍手,嘴里嘟囔着:“妈妈,我要吃,我要吃。”妇女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孩子喂饭,嘴里说着:“宝宝多吃点,咱以后啊,就有好日子过了。”

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们,虽说没像老人和妇女那样哭出来,可眼里也都是感激。他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心里想着,以后可得好好干活,报答李爷的恩情。

这时候,李长风也来到了食堂。他看着流民们吃饭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他走上前,对着大家说:“乡亲们,大家别客气,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这头一个月,大家就安心吃,以后啊,咱就得靠自己的本事挣饭吃了。海南这地儿,有的是机会,只要大家肯努力,好日子在后头呢!”

流民们听了李长风的话,纷纷点头。“李爷,您放心吧,我们肯定好好干!”“对,以后就跟着李爷在这海南扎根了!”大家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干劲儿。

吃完饭,有几个流民主动留下来帮忙收拾碗筷。他们一边收拾,一边还在说着感激的话。“这食堂的饭菜可真香啊,以前哪吃过这么好的。”“是啊,而且这食堂干净又敞亮,在这儿吃饭,心里踏实。”

收拾完后,他们找到李长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爷,我们想问问,啥时候能安排我们干活啊?我们都想早点挣钱,不能老吃白食啊。”李长风笑着说:“大家别急,活儿有的是。过几天就给大家安排,到时候,只要大家好好干,工钱肯定不会少了你们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流民们每天都盼着能早点干活。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忙打扫安置点的卫生,整理周围的环境。孩子们也在安置点里嬉笑玩耍,仿佛忘记了之前的苦难。

大食堂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大家吃饭的时候,还会互相交流着对未来的憧憬。有人说想多挣点钱,盖个大房子;有人说想学会一门手艺,以后好养家糊口。这些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在这大食堂里飘荡着,充满了温情。

李长风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些流民已经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他,也有责任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只是,未来的路还长,虽说大家都有了干劲儿,可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怎么找到合适的活儿给大家干,怎么保证大家的工钱能按时拿到手,还有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事儿。但李长风不怕,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